神乎其神的许昌此村古树_沙梨_许昌_柏树

神乎其神的许昌此村古树

文‖魏东周 图‖网络

柏塚一槐罩三县,沙梨园里做游戏。

枯木逢春勃生机,树长年轮有记忆。

千载古槐万年柏,树为地名留遗址。

传奇故事民间多,古树成仙好稀奇。

我在许昌见过不少古树,比如八龙冢上的柏树,白云寺里的唐代柏树,三官庙千年柏树中间长楝树,大陈800多年松柏树,文庄古槐树等等。孩童时代,我常坐在老奶奶跟前听她给我讲故事,今天就讲讲建安区榆林乡柏庄(原来叫柏塚)古槐树的传奇。(想看看本文作者魏东周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下面的链接:1.

建安区榆林乡:颍河两岸名人多

;2.

农业部长曾来调研:纪念许昌大魏庄知青队建队五十周年

很久以前的一天,柏塚十字街上的老槐树腾空而飞,飞到了太阳落山的地方,树上全是喜鹊,在吱吱喳喳开大会,内容是商量七月七搭鹊桥迎接牛郎织女会面的事,大家千万不要仰望张嘴,以防牛郎织女的眼泪落到嘴里。

我问奶奶,是咱柏塚十字街那棵老槐树么?

老奶奶说,不是,这棵老槐树是那棵成仙老槐树的孙子的孙子哩。

展开全文

我又问奶奶,后来怎么样了啊?

老奶奶接着说,那棵老槐树给仙女保媒下凡和凡人成婚,王母娘娘生气了,就传旨把老槐树发配到洪洞县扎根落户。后来朱元璋为了开垦黄河下游荒野,扩大中原耕地面积,就把移民集中到大槐树下东迁。我们就是从那棵大槐树下迁来的。为了记住家乡十字街老槐成仙上天的地方,人们就又栽了棵槐树作为纪念。

好动人的民间传说啊!更有意思的是,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当时的朝代以老槐树为依据把一个集镇划分为临颍、襄城和许昌三县管。

上学时,我听历史老师讲,柏塚由来于汉朝,塚子有二三丈高,古塚上的两棵柏树是汉柏,有两人抱那么粗,三四丈高,直插高空,风一吹发出呼啸之声。站在塚上,南可看运粮河曹操出征运送粮草,北可观颍河水流,两岸柳青花美。向西能看见曹魏雄兵演练场论城,还有杨修、郭嘉墓。望东方可见繁城受禅台。站在柏树下可闻到松柏之香味,心聪目明。

听老奶奶讲,塚下埋的是汉帝娘娘,那两棵大柏树是娘娘的儿女栽种哩,树上常住着这神那仙在看墓护塚,所以人们不敢上树。塚子西南角是娘娘台,是为看护娘娘墓而建,后来来了一帮和尚建了元兴寺,元兴寺里栽满了柏树,和尚每天烧香拜佛为娘娘祈祷。据说娘娘生前喜欢沙梨花,爱吃沙梨果,所以在墓塚的西边寨外,栽种了一百多亩地的沙梨树。

我记得小时候,沙梨开花时方圆几里都能闻到花香,沙梨成熟时,果香味蜜甜爽口好吃解喝。那时我调皮捣蛋,经常和童伴们一起翻寨墙跳进果园偷吃果子。秋季摘了果子,沙梨园是我们小孩们“摸树猴”得天独厚的场地。一是树大,二是树枝条柔韧,三是树干粗而离地面不高好上树,四是树枝搭树枝,从这棵树能爬到那棵树,五是沙梨园是公家的,平时没人管。所以我们经常到沙梨园玩“摸树猴”,藏老冇,每天玩的让大人找才散伙。

我记得门前有个老汉,六七十岁,大家都叫他老木爷,可爱喷。

他在吃饭场儿里说,寺里管沙梨园的老和尚修道成仙了,那一天中午到沙梨树下歇晌,刚躺下仰脸向上看,只见老和尚站在云头对我说,老木头你给大伙说,我己成神仙了,还是分管元兴寺的沙梨园,谁要是毁坏树木,我会让他不得好过的,说完架起云头走了。

老木爷说的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刚巧吃过饭,张三拾柴火,看到沙梨树上有干枝,就上树去砍树枝,结果从树上摔了下来,划破了大腿,鲜血淋漓,送到诊所包扎,缝了五六针,六七天下不了床。老木爷有话可言了,又在吃饭场儿里喷开了,说你们没有想一想,这沙梨树是什么朝代的?是谁栽的树?庙寺里的东西能随便拿么?那和尚成神仙了,我给大家说了,都还不相信,张三出事了吧……他说得神乎其神,吓得我们小孩们好一段时间没敢再上沙梨树“摸树猴”。

我的故乡柏庄,人杰地灵,古老的传说有很多很多,就连一棵树,都有讲不完的传奇。今天先聊到这儿。

2022.3.11写于许昌,12.17修改于许昌

【作者简介】魏东周,75岁,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空军某部宣传科做通讯报道工作,多次在《空军报》《战斗报》《工程报》上发表宣传报道。退伍后,曾任基层党支部书记,闲暇偶发杂文诗歌。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