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交通网”:从明代军事编制制度,看明代统治手段及贸易交流_女真_东北地区_朝贡

明王朝成立之初,刚刚被推翻的元朝统治集团的残余势力仍在东北地区图谋复国,且蒙古、女真诸部虎视眈眈,为了安置和统治这些势力,明朝在当时的东北地区设置了鞑靼、女真卫所。虽然明代的卫所制度是一种军事编制制度,但鞑靼、女真的"羁縻卫所"则是明朝廷加以女真诸部的一个称号,虽然有"卫所"的称号,但实际上只是为了方面当时的朝贡贸易往来。

鞑靼民族

一、明代鞑靼、女真卫所的设置

在元朝灭亡之后,元朝统治集团的残余力量在当时东北地区的军事势力仍然很顽强。为了解决这些残余势力,明太祖朱元璋派兵招降这些残余势力以及女真部落,在东北地区设置了鞑靼、女真卫所。

1、朱元璋为在东北建立有效统治而设置卫所

从洪武二年到洪武五年间,在长达三年与故元的势力纠缠中,故元势力和明王朝两军维持了一定的稳定。之后,朱元璋为了确保在东北的有效统治,招降东北地区的故元将领,蒙古大臣和女真部落,此事在《太祖实录》当中也有记载:"直北宗王、驸马、部落、臣民能率职来朝,朕当换给印信,还其旧职,仍居所部之地,民复旧业,羊马,从便牧养。这便是当时明太祖设置卫所的主要目的之一。

朱元璋首先招降了故元将领中以纳哈出,之后故元辽王阿札失里及会宁王塔宾帖木儿以及一些大臣,也都纷纷被朝廷招降。之后,朱元璋为了安抚这些招降之后的将领,就设置了羁縻卫安置、封贡等措施,安置在了东北地区。

展开全文

卫所

2、鞑靼、女真卫所是对蒙古和女真部族进行的分制管理

明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立鞑靼、女真卫所,是为了有效的管理和蒙古和女真部族。所谓"羁縻卫所",意思就是用军事和政治力量压制,用经济和物质利益进行抚慰的一种特殊的行政单位。为了安抚蒙古和女真部落的势力,明朝廷承认其部落首领在当时地区的一种统治地位,但"羁縻卫所"在政治上仍然属于明朝廷,并且在经济上也有每年朝贡的义务。

明代的"羁縻卫所"实际上也是继承元代的土司制度而兴盛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永乐九年,明廷正式设置奴儿干都司,这是明王朝时期东北地区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其境内包含蒙古、女真等各族人员,在辖区内又设置了卫所,设置了与内地赋税制度相对应的朝贡制度。

从这一方面来看,"羁縻卫所"不仅对蒙古和女真部族起到安抚作用,而且还是作为一种有效的地方行政机制进行管理的制度,对于明代的中央统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驿站

二、 明代东北亚驿站交通网的形成

明王朝在成立之时,沿用了元朝开创的东北驿站和驿路,对于明朝中央政府统治东北地区来说,具有重要作用。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作用则体现在其对东北亚贸易和交通网方面的促进作用。

1、在元代基础上成立的驿传系统

明朝除了在东北地区广设卫所和都司等行政机构来管理东北地区之外,还在元朝驿站和驿路等基础上建设了比较系统的驿传系统,来维护中央统治。但除了在维护中央统治的作用之外,覆盖东北全境等驿传网络带来的更大的作用,是形成了完整的东北亚驿站交通网。

明代的驿站、急递铺、递运所和其他的水驿、陆驿等大规模的驿站系统,覆盖了整个东北地区。明代完整的驿传系统,是在元朝驿站制度的基础上,建设的。据史料记载,明代时全国所设驿站共2000余处,可见当时的驿传系统的发达与完整。

而系统的驿传制度,为明代东北亚驿站交通网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作用。在驿站制度的基础上,女真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流越发频繁,再加上女真商人与中原地区、朝鲜和日本等东北亚的大部分地区的商业交流,使得东北亚驿站交通网在明代开始,正式形成。

女真商人

2、会同馆的设置促进了东北亚驿站交通网的形成

除了遍布东北地区的驿传系统之外,明代还在元代的基础之上,在南京和北京等地区设置了会同馆,接待各方的贡使。

会同馆,还是当时全国驿站的总控所,主要负责的是当时的朝贡贸易。在《明会典》当中有记载:"正统六年,定为南北二馆,北馆六所,南馆三所。设大使一员,副使二员,内以副使一员,分管南馆。"当时明朝与东北鞑靼、女真部落的朝贡贸易,就是利用这会同馆的存在,来登记、入册和估价,之后再利用明代的驿站交通网将各部落获得赏赐的货物运回当地的会所。

因此,明代的会同馆也是东北亚驿站交通网当中的重要一环,与东北地区的四条驿站交通网互相配合,对明朝廷加强对东北蒙古、女真部落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这一方面来看,当时南京和北京的会同馆,加上驿站的交通网,是当时中原地区与东北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和政治管理的重要平台。

三、明代鞑靼、女真卫所与东北亚驿站交通网

众所周知,明朝政府实行的是朝贡制度,外国和少数民族地区,都需对中央政府实行朝贡的义务,而这朝贡制度不仅依靠的是东北亚驿站交通网,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明朝中原地区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

朝贡

1、鞑靼、女真卫所通过东北亚驿站交通网进行朝贡贸易

东北鞑靼、女真部落与明朝廷之间的朝贡贸易,主要也是依靠这东北亚驿站交通网来进行和维护的。在永乐时期,明朝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奴儿干都司之后,对当地部落的首领的统领地位进行了承认,但规定当地部落必须履行朝贡义务。这在《明会典》当中也有记载:"东北诸夷有数种,洪武、永乐间相率归服。朝廷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赐以敕书、印记。所设有都司、卫所等处。"

从那之后,鞑靼、女真部落与中原地区的朝贡贸易之路就开始了。一些女真部落的首领,开始成为往来于东北亚驿站交通网的商人,他们通过当时的朝贡贸易,将整个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贸易往来垄断,地位十分重要。据史料记载,明代在东北地区设立的驿路一共有六条,将东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交通网打通,除此之外,与整个东北亚地区的交通网也得以打通。

当时的女真商人,通过这东北亚驿站交通网,与中原地区进行朝贡贸易,主要是以貂皮、马和人参等土特产为主,经由完整的驿站网,向明朝进贡,同时还可以在京城贸易,换取一些京城当地的货物以及明王朝赏赐的丝织品。

2、 两者互动促进了明朝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

不仅是将东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交通网打通,女真部落与中原地区之间的贸易,还加强了明朝与东北亚地区之间的贸易交流,成就了名副其实的"东北亚丝绸之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女真部落与朝鲜、日本和北亚地区等东北亚地区都相邻,因此,因为东北亚驿站交通网的形成,东北亚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也日益增强,而这也主要是靠当时的朝贡贸易。

上文中提到,女真商人通过朝贡贸易获得了一些当地的丝织品和特产,在东北亚驿站交通网的运作下,江南地区生产的丝织品,通过明政府的赏赐转手到女真商人手中,女真商人通过东北亚驿路,将这些丝织品远售到日本和朝鲜地区,形成了一条"东北亚丝绸之路"。

古代贸易

除了女真部落本身外,朝鲜和北亚地区的贡使也会通过这一条东北亚驿路,与明朝廷进行朝贡贸易。在朝鲜王朝时期,朝鲜与明朝廷的朝贡贸易,甚至达到了一年三次或四次的频繁程度;而一些北亚地区的贡使,也会跟随当时的鞑靼贡使进京进行朝贡贸易。在《明史》中有记载,当时的朝贡贸易的繁荣景象和主要管理模式:"各国使人往来,有诰敕则验诰敕,有勘籍则验勘籍,毋令阑入。土官朝贡,亦验勘籍。其返,则以镂金敕谕行之,必与铜符相比。"

总而言之,当时的东北亚驿站交通网,交通的不仅仅是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贸易交流,更多的是起到一种将整个东北亚地区联成整体的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明太祖为了加强在东北地区的统治,而设置了鞑靼、女真的"羁縻卫所"。在这种机制下,不仅让明王朝对地方的统治加强了,有效的安抚了一些故元将领,也对东北亚驿站交通网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后期的女真、蒙古部落的朝贡贸易,利用这一东北亚驿站交通网,发展到了顶峰,还因此加强了明王朝与朝鲜、北亚地区和日本等东亚国家的贸易交流。

参考文献:

1、《太祖实录》

2、《明史》

3、《大明会典》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