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如何评价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八分钟表演)_北京_中国_表演

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八分钟表演
  • 北京八分钟的主题是什么
  •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 中国8分钟有哪些人
  • 北京八分钟是什么样的
  • 2004年奥运会闭幕式“中国8分钟”的内容是什么
  • 什么是“北京8分钟”
  • 北京八分钟展示了哪些科技
  • 平昌和雅典的“北京八分钟”有哪些不同点

如何评价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八分钟表演

大气,骄傲!与韩国从始至终的小家子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国和小岛的作风就是不一样。但是从之前张艺谋炮轰韩国出阴招阻挠北京八分钟表演也能看出,这段表演能够顺利进行也实属不易。

1.科技、灯光与表演的融合

虽然北京八分钟所用的轮滑演员不多,24名轮滑运动员和24个智能机器人就完成了这场气势恢宏的表演,但是看上去就像有几千几万人一样。再配上专业的解说,一个个介绍组合出的长城、凤凰、梅花等图案或者说是中国的象征和骄傲,更是津津乐道,叹为观止。

2.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中国不像韩国,有点恩怨就动不动没有俄罗斯国旗,或是在判罚的时候严于律他国,宽松对自己,这场张艺谋导演的北京8分钟,除了有中国元素还有很多世界元素,其中有来自各国孩子的笑脸,一个蔚蓝色地球展现在舞台中间,传递着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3.又是一场盛宴

光是这场北京八分钟的表演,就能看出中国人才辈出,我们的智能支付让国际友人惊叹,共享单车已经走出国门让更多人享受便利,所以2022年北京的冬奥会因为有中国人的才气,中国人的大气也一定又是一场国际盛宴。

北京八分钟的主题是什么

“北京八分钟的主题是 高科技+新时代,人工智能是一大特色。,闭幕式“北京八分钟”总导演张艺谋、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常宇做客央视体育频道《冬奥风云会》,张艺谋为大家透露了一些明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的思路和内容,这次的“北京八分钟”动用了许多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高科技元素,主要展现中国在新时代的特点,比如有最近比较流行的“新四大发明”。”

“北京8分钟”总导演张艺谋擅长使用“人海战术”表现宏大的艺术场面,这次他摒弃了这种创作方式,而是精简演员数量,大量采用科技手段呈献。世界上最大却又最轻的熊猫木偶、可以与人共舞的机器人……这些新技术,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8分钟”。新京报记者为大家一一细数“北京8分钟”上的高科技,这其中蕴涵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

2.35米熊猫木偶仅重20斤

表演中贯穿始终的两只滑冰熊猫木偶让人印象深刻。熊猫木偶高达2.35米,重量仅有20斤,比初期版本轻了几十斤。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制作团队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不断改良和创新。他们在选材上先后尝试了人造纸藤、天然白藤、竹篾条、铝合金丝、碳纤维条、PVC仿真藤条等多种材料,反复对比,进行了上百次测试,才最终确定了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相结合,配合LED灯的制作工艺。舞台上,演员要穿着目前国内最大尺寸的熊猫木偶进行轮滑表演,所以重量需要控制到非常轻。

这两只“大熊猫”,是我们剧院创作过的最高的熊猫木偶,同时也是最轻的。我们初选的(熊猫木偶)材料做出来的有七八十斤,远达不到标准,后来不断地尝试新材料,才把大木偶的体重慢慢降了下来。此外,为了克服四川和平昌的“水土不服”,我们一次次地调试、升级,争分夺秒地改良工艺、制作道具,确保万无一失。——四川南充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

智能机器人与演员共舞

位于“冰屏”底部的机器人与轮滑舞者互动,他们携手从平昌穿越到2022年的北京。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机器人不但要完成动作编排,更要与演员、地面投影联动表演,同样实现了技术领域的升级创新。

我们主要实现了技术方面两点突破。首先是机器人导航更加精准,演员和机器人之间有频繁的穿梭互动,演出场地内的灯光干扰多,这就要求机器人要看得远、看得清,同时用最短的时间做出判断,并迅速做出适应和调整。其次,相比常用的工业机器人,此次的演员机器人动作更复杂灵活,包括完成行进中旋转、摆动,配合演员做出花哨的动作等。

打造“冰屏”细致到微米

机器人身上装载的大屏幕使表演十分炫酷,移动的机器人,流动的画面形成多层次,递进式现场效果。为了体现冰雪主题,24块大屏幕打造成了像冰雪一样效果的“冰屏”(雪花洁白、冰花透明),实现透明图像显示,效果更逼真,更灵动。每块“冰屏”长3米,中间没有横梁,背后卡槽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微米计算。此外,所有屏幕经过了风洞和冷库测试,达到风速每秒15米的要求。

单屏幕尺寸达到1.5米的跨度,两块屏长3米,如果中间没有支柱,很难稳定。此外,LED屏越长,颜色的一致性越不好,到后面的灯颜色就不一样了。我们团队进行技术攻关,不仅生产出了规格更高、工艺更完善的产品,也同步实现了工艺的升级更新。目前的“冰屏”技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冰屏”研发团队负责人黄庆生

石墨烯智能发热服帮演员抗寒

“北京8分钟”北京时间昨日20时19分进行,现场气温为-3℃。为了做好72名演员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创团队采用了石墨烯智能发热服饰,来确保他们在穿着较薄的演出服时不会被冻伤,还可以保证动作舒展。石墨烯是一种超级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利用石墨烯的特性,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了超薄透明的石墨烯电热薄膜技术,用于智能装备制造,并在国外申请了专利保护。

演员的服装要求轻薄,能让他们灵活地做动作,同时,无论是排练场地还是平昌闭幕式现场,天气都很寒冷,石墨烯服饰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发热效果。最初对我们的设计要求是在-5℃的环境中,持续发热8分钟,后来考虑到候场等因素,调整到在-20℃的条件下,发热4小时。——石墨烯团队负责人李月秋

“冬奥有我”参与人次超1亿

春节期间,北京冬奥组委邀请亿万中国网友参与“冬奥有我”全民线上邀请活动,向全世界发出诚挚邀请。昨日20时28分,记者打开这款小程序发现,该活动参与人数已经超过1亿人次。

“亲爱的朋友:诚挚邀请您2022年来北京看冬奥,过大年!”来自中国的“熊猫信使”,从韩国平昌穿越回北京,收集起所有中国网友的邀请,在“北京8分钟”表演现场向世界展示这些来自中国人民的邀请。

视觉仿真系统成导演“眼睛”

在整个排练过程中,有两套视觉仿真系统充当导演的“眼睛”和“指挥棒”。这是由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电影学院组建的虚拟视觉团队设计的“OpenGL表演辅助训练系统”和“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预演系统”。

两套系统可以根据导演的创意方案将文艺表演过程全部仿真,以可视化的界面和图纸、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演员的运动轨迹、位置信息、队形变化、运动速度等,帮助导演把控、决策及完善表演方案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 中国8分钟有哪些人

1.雅典奥运会北京8分钟的表演嘉宾中,有众所周知的小花旦唐嫣。唐嫣2002年顶着中戏校花的身份毕业,但是事业发展并不太顺利。2004年被张艺谋钦点作为奥运宝贝,远赴雅典参加北京8分钟的表演。

2.要代表中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奥运宝贝的挑选也是经过很严厉的筛选的。在上千名报名者中挑选出了14位美丽的女孩,穿着旗袍用中国传统乐器在雅典闭幕式的舞台上演奏中国名曲《茉莉花》。画风现代又古典,向全世界展示现代中的古国新面貌。

3.演唱《茉莉花》的小朋友名叫陈天佳,演唱《茉莉花》那时天佳只有5岁。2008年与百位明星录制了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演唱第一句。现留学加拿大温哥华。

北京八分钟是什么样的

搜狐体育讯 北京时间8月24日,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伦敦8分钟”由著名足球明星贝克汉姆、歌手碧昂丝、吉米·佩齐等领衔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追忆四年前的雅典,“北京8分钟”同样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在雅典方面舞蹈表演结束后,雅典奥组委主席安杰洛普洛斯夫人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后致词,之后进行五环旗交接仪式。先由中央民族大学的各民族学生组成的合唱团演唱中国国歌,接着由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代表北京,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手中,接过奥运会五环会旗,象征着北京奥运会进入倒计时。
  随后,上演历时8分钟的“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演出在14名身穿民族服装、手持中国民族乐器的“奥运宝贝”载歌载舞中开始。在中国民乐的伴奏下,来自二炮文工团的21岁舞蹈演员李倩身穿白色服装,手持红绸,演出一段充满活力的红绸舞。这既是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写意,也是北京热情期盼下一届奥运会到来的自然流露,2分半钟,诠释了舞动的北京。
  来自上海的著名舞蹈家黄豆豆,用夸张的手法勾勒出中国功夫的神韵,将享誉天下的中国功夫通过舞蹈形式加以演绎。
  接着,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一群年仅十二三岁的少儿京剧演员,把符号性的中国文化标志之一的京剧,通过色彩斑斓的演出来展现多彩的北京。
  同时,河南双塔少林武术学校的近30名身高全部在1.80米以上的武术高手,踩着高跷、挑着灯笼在演出台后一直作为背景演出,表达张灯结彩喜迎来宾之意。
  最后,一个5岁的可爱小女孩,在广为流传的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歌声中,从一个大红灯笼上用一句英文“Welcome to Beijing”向世界发出邀请。这时,雅典奥运会主体育场灯光大亮,身穿中国56个民族服装的70名演员,在跑道两侧拉出两块各50米长、10米宽的红绸,上面写着“北京欢迎你”的中英文以及印有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图案。
  “中国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汪洋,随便用瓢一舀,就是博大精深的,因此在选什么样的演员、选什么节目上让我们绞尽脑汁。”张艺谋接受媒体采访时说,“8分钟演出旨在浓聚丰富的中国民族文化,在选择题材上,经过4个月反复讨论,最终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国际上公认的形式,而没有选择很有特色但特别少见的东西,因为这次表演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目的是让他们产生对2008北京奥运会的期盼。”
  张艺谋认为,“舞动的北京”,带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构成本阶段演出的主体,14名美丽的中国女孩最先登场,联合演奏《茉莉花》,迅速调动活跃气氛。
  “中国功夫”,包括武术表演及鼓乐表演,来自河南少林武校的28名演员将身着各色民族服饰,手挑28只大红灯笼献技献艺,在演出中心区穿行表演,表达中国人欢迎奥运会到中国来的热情。接着,舞蹈家黄豆豆伴着美妙的《醉鼓》乐曲婀娜起舞,那种爆发力和柔韧性,表达着中国人民百折不屈的精神,而京剧表演自然是要向全世界诠释中国戏曲文化的精髓。
  总之,“北京8分钟”用尽显示中国威风的元素:《茉莉花》、东方女性、二胡、少林功夫、大红灯笼、京剧、黄豆豆再现《醉鼓》英姿、京剧,还有中国孩子,因为孩子是最纯真的,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最好象征。
  一些现场的外国观众看完表演后纷纷表示,中国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一样让人着迷,这8分钟的节目让人感觉如梦幻般美妙,和西方人想像的感觉一样美。
  8分钟的演出,震撼了雅典。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亿观众,也通过电视直播感受到了中国的邀请,中国的激情。

2004年奥运会闭幕式“中国8分钟”的内容是什么

2004年8月2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小姑娘在大红灯笼的造型上,唱起一曲《茉莉花》,打动在场的所有观众。这是张艺谋导演为08年奥运会开幕式进行的8分钟的预演。
一个5岁的可爱小女孩,在广为流传的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歌声中,从一个大红灯笼上用一句英文“Welcome to Beijing”向世界发出邀请。这时,雅典奥运会主体育场灯光大亮,身穿中国56个民族服装的70名演员,在跑道两侧拉出两块各50米长、10米宽的红绸,上面写着“北京欢迎你”的中英文以及印有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图案。
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北京用8分钟时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与美丽。首先,14名身穿民族服装、手持中国民族乐器的“奥运宝贝”出场。在中国民乐的伴奏下,来自二炮文工团的21岁舞蹈演员李倩身穿白色服装,手持红绸,演出一段充满活力的红绸舞。这既是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写意,也是北京热情期盼下一届奥运会到来的自然流露,2分半钟,诠释了舞动的北京。
演奏茉莉花
太极拳表演
国粹京剧表演

什么是“北京8分钟”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奥运会旗交接仪式及下届举办地形象展示表演(即“8分钟表演”)固定在奥运会闭幕式举行。近年来无论夏奥会还是冬奥会,主办国都愈发重视这短短的8分钟展示时间。

今年初,张艺谋在原创冰上真人秀节目《跨界冰雪王》开播发布会上宣布,将参与执导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8分钟表演环节”。

那么除了张艺谋,主创团队还有哪些“大咖”呢?

1、全国人大代表、曾担任北京夏奥会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的“金牌策划”张和平。

2、著名舞美灯光设计师,北京夏奥会开闭幕式、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北京APEC欢迎晚宴以及多届春晚灯光总设计,G20峰会“最忆是杭州”总制作人沙晓岚。

“主创团队早已投入‘北京8分钟’的创意和策划工作。比如执导《跨界冰雪王》,这是我第一次担任综艺节目的总导演,初衷是借此普及冰雪运动、吸引更多国人关心冬奥会,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助力。”

让我们一起期待张大导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吧。

北京八分钟展示了哪些科技

“北京八分钟展示的科技有:智能机器人、冰屏、视觉仿真系统等。”

在“北京八分钟”的舞台上,24块大屏幕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美好形象,成为演出中的一大亮点。这些近乎透明的屏幕有个好听的名字:“冰屏”。这项源自中国本土的创新设计可以实现透明图像显示,效果更通透更灵动,获得过国内国际多项发明专利。

载着“冰屏”跳出华丽舞步的是24个动作灵活的移动机器人,它们不仅完成了自己动作编排,更与现场演员、地面投影进行了联动表演,同样实现了技术领域的升级创新。

在整个排练过程中,有两套视觉仿真系统一直在充当着导演的“眼睛”和“指挥棒”。这就是由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电影学院组建的虚拟视觉团队设计的“OpenGL表演辅助训练系统”和“北京八分钟文艺表演预演系统”。两套系统可以根据导演的创意方案将文艺表演过程全部仿真,以可视化的界面和图纸、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演员的运动轨迹、位置信息、队形变化、运动速度等,帮助导演把控、决策及完善表演方案。

平昌和雅典的“北京八分钟”有哪些不同点

“北京8分钟表演与雅典有着本质区别,从理念到表现手法完全不一样。在雅典的8分钟,想要把中国灿烂的历史文明都说清楚。这次路线完全不同,不再讲5000年文明,而是用现代科技手段,用艺术的手法,来表达’中国人民欢迎全世界朋友相聚北京’的主题。”

  1. 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通过红灯笼、茉莉花等中国元素,首次在奥运会闭幕式舞台上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使用人海战术表现出表演的“恢弘壮阔”,以及“千人擂鼓”等大场面,试图通过8分钟的表演,展现中华上下5000年的厚重历史文化。

  2. “北京8分钟”表演加入新技术等创意元素,表演内容不求全,不求大,关键在于求精,注重科技内容,突出大内容。不会再走“恢弘壮阔”“千人擂鼓”等大场面人海战术,而要突出个性化、情感化和技术化。“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充分表达“2022、北京见”的核心理念和中国热情。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举办时间恰逢中国农历新年,“中国年”的元素会在表演中强调欢迎来中国过年的信息。让更多海外观众产生‘我想去中国’的浓厚兴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