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的情人》:以爱为名,却成为爱的囚徒_王尔德_波西_罗斯

(文/摇曳)

“我们都处在阴沟中,但其中有一部分人在仰望星空。”

一百多年前,王尔德曾在狱中如此喟叹他如今凄婉的境遇。物是人非,妻离子散,监狱中狭隘的窗棂透不过阳光,手中的羽毛笔颤抖着写不下一行文字。他掩面叹息,心如刀绞,却只得仍在阴沟中蜗行摸索,前途是黑暗的,道路也是曲折的,体力劳动让他不堪重负,可他却依然仰望着星空,期盼着能看到波西有着星辰大海的双眼,他亦死而无憾。如今的悲剧,是他自己一手缔造的,仅仅是因为他追求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他多像一株水仙如此洁白耀眼

HelieslikeahyacinthonthesofaandIworshiphim.

他像风信子一般倚卧榻上,令我倾慕如斯”

王尔德这样描写他的情人。

展开全文

(王尔德和波西真人原型)

可在那个保守的时代,怎样容许对同性的倾慕出现?这种希腊式的爱,对年轻,对俊美容貌的倾慕,只应该被野史书永久地尘封,并打上“伤风败俗”的烙印。更何况当时正处于“社会名流上层”的王尔德,更何况他已经结婚,并有两个孩子。更何况在波西道格拉斯之前,他已经有一个引他前往伊甸园吞下原罪之果的情人——罗比罗斯。

或许在布西出现之前,王尔德还能很好地平衡家人与情人的关系。罗比对于他,更是在情与欲中的一种平衡。他时而是他的缪斯,时而又是他的翻译官。他如同树立在王尔德卧室中的阿波罗雕像,为王尔德的生活带来了曙光。

可直到波西出现在剧院散场的后台,那一眼万年的凝望,那萦绕着爱慕之意的钢琴曲。波西仰望王尔德的才华,王尔德眷恋波西的年轻。在电影温暖昏暗的打光下,涔涔的汗水布满了波西年轻的身体。这个骄傲自负却充满无限可能和活力的年轻人,他如同文艺复兴之时绝伦的艺术品,他的嘴唇比禁果还诱人,他的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可他却生长在一个暴力的集权家庭,如同《故园风雨后》中被宗教禁锢的撒巴斯蒂安,波西就是集权家庭的牺牲品。

于是王尔德对于年轻的热爱,转化成了对波西的怜爱。他渴望救赎波西被禁锢的灵气,却无奈被他的纨绔和任性一次又一次折磨,为了波西,他花光了自己的所有财产,败坏了所有灵感,甚至在病榻上被抛弃,最终也因为爱,被押送上了法庭。

“这种不能说出名字的爱,是理智的爱不断发生与年长者和年轻者之间。年长男子拥有智慧而年轻男子拥有快乐、希望以及生命的神采。他们彼此吸引,彼此相爱是如此自然……”面对“鸡奸罪”的指控,王尔德又一次给出了诗一样的独白。

美国同性恋歌手亚当兰伯特在歌曲《法外之爱》中也曾喟叹,“他们说我们会因此堕入地狱,但我并不这么想。他们禁锢了我们太多,这法外之爱。”电影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不哗众取宠,不夸张浮华地刻画出了王尔德的法外之爱,在英吉利迷蒙的阴雨中,王尔德与波西互相拯救,追逐着阳光,奔跑着。但最终却成了相互折磨。

导演选择裘德洛和史蒂芬弗雷演绎波西和王尔德真是明智之举,先不谈四人在相貌中的相似,年轻的裘德洛对于波西那种如同罂粟一样,迷人,充满诱惑却有剧毒的美和魅拿捏地十分到位,而弗雷无论是王尔德成名时的意气风发,坠入爱河的情乱意迷,还是入狱的颓废与可怜,都塑造地恰到好处。影片贯穿全文的,几乎100%还原人物性格的诗一样的台词,王尔德贯穿全片的作品独白,老电影的颗粒质感,也无疑增色不少。

电影最悲剧的莫过于一直默默无闻的罗斯和王尔德的夫人康斯坦斯。罗斯的一往情深,甚至在王尔德最终跌入谷底被万人唾弃时仍然对他行最高的致意,可却被波西嘲笑为“王尔德无数的情人中的一个”。康斯坦斯建立在亲情上的隐忍与坚守直到死亡,甚至在最后的时刻还支持者丈夫的戏剧,更是女性的悲剧。影片在最终一无所有的王尔德出狱后,同波西的相视一笑中结束,却将最痛彻心骨的悲剧留给了字幕——王尔德最后还是同波西分手,并在一年后孤独去世,波西精神崩溃,罗斯在去世后与王尔德合葬……

影片中,王尔德将自己比作自己笔下“自私的巨人”。他所爱的“孩子们”不仅是他自己的儿子,也是他的男孩们,他年轻充满才华的情人,以及他作为艺术家内心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总是最后他被他的“男孩”们伤得千疮百孔,也死得其所,因为,那是爱的伤痕。

这世上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你想要得;另一种,是得到。

那么,王尔德最终得到自己的爱情了吗?

当你在不朽的诗中永葆盛时。只要有人类生存,或人有眼睛,你的生命就会同我的诗万古长青。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