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后,十大元帅中,有四位当过市长,他们分别是谁?_北平_元帅_南京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军是没有完整的军衔体系的。从我党开始建立武装力量起,我们所面临的敌人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自不必说,随之而来的抗日战争也迫使我军转入敌后战场,由于人事调动频繁,原本打算建立的军衔体系只能一再搁置。解放战争更是突如其来地打乱了我们原本的计划,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才终于梳理了将领们的功绩,为他们授予军衔。

这次著名的授衔仪式诞生了我国的开国十大元帅等一系列将领,他们个个功勋卓著,都是我们国家的开国功臣。由于我军现如今的军衔制度不设立元帅一级,所以我国历史上只有这十位元帅,在那之后再未将这一军衔授予任何人,由此可见这十位元帅的特殊地位。

不过,建国以前我国处于战争时期,革命战士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取得战争的胜利,解放全中国。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就要逐步转移到国内建设上来。这些为国征战的功勋将领,也有一部分开始从事政治工作。

恰逢当时国内初定,有很多人趁着局势混乱的时候占山为王,对国内治安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为了给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安定的土壤,有几位元帅就担任了大城市的管理工作。

叶剑英安定北平

这其中的第一位,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叶帅——叶剑英。叶剑英元帅的沉稳可靠,是得到过毛主席的认可的,叶帅也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毛主席并没有看错人。相对于其他开国元帅,叶剑英前线指挥作战的经历没有那么多,但他性格稳重,信仰坚定,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毛主席离世的时候,正是由他清除了反动派,为我国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

展开全文

在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的颓势已经十分明显,中共中央将北平市长的重任交给了叶剑英元帅,在他走马上任之前,曾经受到毛主席亲自勉励,要他务必做好北平的工作。当时的北平其实还没有解放,叶剑英元帅此去,不但要参与战斗,还要为了和平解放北平做出努力。

要知道,自明朝以来,北平长期处于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城市的门面,这个位置不可谓不重要。更何况,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又是我们国家的首都。为了能够让这座屹立数百年的古城不要毁于战火,叶剑英与当地守军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这场谈判以傅作义撤离北平作为终结,但叶帅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

由于蒋介石政府内部的腐败,北平内部早已被刮地三尺,在解放战争后期,就连北平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开不出来,更何况百姓的日常用度了。当时城内百废待兴,粮食价格居高不下,百姓生活难以为继。叶剑英元帅立即着手解决这些问题,调来了维持百姓用度的粮油和盐,又因为当时正处于冬天,为了避免百姓因没有燃料而冻死,又紧急调来了一批煤炭。

在叶剑英元帅的指挥下,北平百姓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叶剑英元帅又开始在北平大力打击匪患,亲自带兵剿灭了许多趁火打劫的反动派和敌方特务,随着北平市内环境的安定和居民生产生活的恢复,政权交替也快速推进,叶剑英元帅圆满的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

出于对叶剑英元帅能力的信任,在完成北平的工作任务之后,组织上就将他调往东南地区,继续担任市长的工作。而接任叶剑英元帅担当北平市长职位的,同样是我国开国元帅之一,聂荣臻同志。

聂荣臻坐镇建设北平

如果说叶剑英完成了北平地区和平解放,以及工作交接的主要任务,那么,他的继任者聂荣臻同志,主要担任的就是北平地区的建设工作。由于北平重要的地理位置,和长期以来的象征意义,组织上已经有将北平作为首都的想法,那么,该地区的战后重建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聂荣臻同志接掌北平以后,第一件工作就是改编此地原本的国民党军队,肃清北平的反动势力。

一切发展与建设都要建立在地区安全的基础上,如果不能给百姓和政府工作人员一个太平的环境,又何谈恢复建设呢?叶剑英元帅虽然基本平定了北平的反动派作乱,并且收缴了大部分枪械,但维护安全稳定是一件长期工作,在抵达北平后,聂荣臻元帅立即成立了纠察队伍,清剿匪患,定期巡查,维护北平市的治安。

另一方面,北平作为中国未来的首都,同时也是开国大典的举行地点,其市容市貌直接影响我们国家的国际形象。聂荣臻元帅对北平的战后重建工作也体现在垃圾清理和市容建设上,对于北平的一些老旧破损的建筑进行重建,并且发动群众清理淤积的垃圾。伴随着两位市长的努力,等到开国大典的时候,北京已经完全走上正轨。

刘伯承出任南京市长

另一位建国前后的市长是刘伯承元帅,在正式解放南京以前,组织上就已经明确表达了将任命刘伯承元帅为南京市长的意向。因此,不需要另外的任命指令,在渡江战役取得胜利以后,刘伯承元帅就可以直接开赴南京上任。

这期间还曾发生过一件趣事,由于刘伯承等人是走水路抵达南京,一时还没有联系当地的部队,竟然在南京市里迷了路。不过,刘伯承元帅是一个相当豪迈的人,既然找不到路,就干脆不找了,几人直接驱车前往南京最好找的建筑,也就是南京总统府。刘伯承元帅甚至还笑称快去通知蒋总统。

在南京的市政建设上,刘伯承元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方针,他认为,我们党的根基就在于人民群众,一切建设都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正是基于这个方针,在深入了解过南京市所面临的窘境之后,刘伯承元帅把建设的第一步放在了发展生产上。

刘伯承元帅意识到,如果想要让南京这座城市恢复繁荣,最重要的就是要盘活当地的经济。由于那几年战乱频繁,南京的工商业已经完全处于停滞状态,工厂停工,商铺关门,百姓生活朝不保夕,如果维持这样的情况,人民的生活自然无法好起来。因此,在刘伯承元帅的组织下,各地工厂开始有条不紊地恢复生产。

工厂停工原本就是由于战乱,既然刘伯承元帅平定了江南,安稳的环境下,工人们也是期待着复工的。只有能够恢复工作,工人们才有收入,一家老小才有生计。而且,工厂一旦恢复生产,伴随着工人们获得工资,工厂的产品流入市场,商铺也就会重新开门。商品与资金只有流动起来,一个地区的经济才算是有了活力。

此外,刘伯承深知自己是行伍出身,对于市政建设,他向来善于听取各方的意见。为了让百姓能够踊跃发言,也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市政中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刘伯承多次展开会议,听取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对于教育问题,他也十分上心,每次给学生开动员会的时候,他都会认真准备演讲,激励学生们的爱国之心。

虽然刘伯承元帅担任南京市长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在南京的恢复与建设,为南京市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座战乱后的城市,能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整治治安,恢复经济,甚至还能对于文化与民生方面的恢复有所建树,这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事情。尽管不久后,刘伯承元帅就被调走,但南京市民始终记着这位优秀的市长。

陈毅坐镇上海

最后一位市长则是大家熟悉的陈毅元帅。相比于前面三个宛如救火队长一样的市长,陈毅元帅在上海的建设,知道的人就更多了。要知道,在中国近代,上海可是一个相当特别的城市,哪怕是北平,也不能与之相比。

哪怕是在中国近代最混乱、最黑暗的年代里,上海也能维持至少表面上的歌舞升平。而蒋介石政府在撤退之前,竟然丧心病狂地对上海进行了轰炸。

为了恢复上海市的经济,同时,也要让上海市民接受解放军的领导,陈毅元帅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为了获得市民的信任,陈毅在军中下了死命令,要求他们进入上海以后,不得进入民居,不能干扰百姓的正常生活。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原本就是我军的铁律,在进入上海后,我军不但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且为了遵守不进入民居的规定,解放军甚至睡在了街上。

在这样严格的纪律之下,上海市民很快建立起了对上海政府的信任,尽管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有许多反动分子哄抬物价,导致上海市的物价几次大起大落,但陈毅元帅及时处理了这件事情,派出部队抓捕了那些投机人员。后来又约见上海本地的民族资本家,在一番深谈之后,双方初步达成了共识,上海的经济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状态。

陈毅元帅在上海市的建设,不但保证了上海市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而且为上海市经济恢复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市政安全方面,陈毅元帅也组织过针对黑恶势力的打击活动,当时的上海还处于帮派林立的状态,陈毅首先找上了黄金荣,这位上海市最初的黑帮头目非常识时务,第一时间上交了自己在上海的势力。随后,杜月笙等人也陆续被收编,上海市的治安为之一清。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如北平,上海,南京这样重要的城市,对于我国战后的恢复与发展来说,当然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将这几个大城市的战后建设做好,依靠盘活大城市的经济,才能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这几位元帅正是清楚这一点,在市政建设上尽心竭力,为新中国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正是有这些革命老前辈的付出,才有中国如今的繁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