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 |刘志伟、王蕾主编《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发展》_人文_数字_图书馆

图书基本信息

作者:刘志伟、王蕾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

定价:98元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图书馆主办的“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发展规划研讨会”上专题发言稿,以及中山大学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文科)“新文科发展与数字化”项目组对相关领域研究者访谈形成的文稿的集结,旨在引起相关学者对这一研究趋向的关注,为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建设的未来发展的提供一定的启示。书中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较为前沿的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建设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既有宏观理论的构建、探索,也有微观实践的个案分析,由此反映了这一研究趋向和方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作者简介

刘志伟,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人文学科发展委员会主任,兼任国家教材委历史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历史人类学。

展开全文

王蕾,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兼任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版权与其他法律事务委员会委员、图书馆史特别兴趣组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与图书馆史研究组主任、广东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访问馆员、美国国际访问者领导项目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历史文献学、古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目录

绪论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王蕾 等/003

第一章 数字人文与新文科的理解与认识

新文科:数字人文与数据文科 程焕文/021

古籍整理与数字人文兼谈新文科发展 黄仕忠/025

古籍保护学科与数字人文 姚伯岳/031

索引思维与方法在数字人文中的重要性 杨光辉/037

嵌入学科的数字人文研究 赵思渊/041

历史学研究者的数字人文发展需求和期望 赵思渊/045

历史学视角下的数字人文应用与学科建设 吴滔/049

工科学者在数字人文建设中的角色 吴维刚/058

以学科融合为核心的新文科建设 郭奕鹏/064

女性研究视角下的数字人文思考 柯佳昕/071

文学研究者的数字人文认识与新文科发展 郭丽娜/077

新文科与学术生态重构 桑海/085

应当重视俗文学文献的编目、影印、整理 黄仕忠/088

高校图书馆特藏文献整理与研究者谈数字学术需求 陈莉 蒋文仙 李卓/093

第二章 技术探索与实践案例

图书馆界的数字人文发展——以上海图书馆为例 刘炜/103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实践 杨新涯/119

上海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经验与启发 陈涛/128

近代汕头城市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初步进展 谢湜/134

民间历史文献领域的数字人文与跨学科融合 郑振满/138

孤岛时期左派妇女的抗战活动——以《妇女界》社会网络为例 柯佳昕/144

基于数字人文的新文科与通识教育新探索 严程/149

数字人文建设项目的实践与认识 严程/152

数字人文学术期刊发展与困境 桑海/160

法国各类文献机构的数字化现状及其参考意义 郭丽娜/164

近代两广地区邮递通信史料的数字化工作 张子健/166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应用探索 聂昱/169

第三章 数字人文机构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中心建设经验 冯惠玲/173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建设回顾 聂华/177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人文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 聂华/184

华东师范大学调查与数据中心建设 许鑫/195

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实验室及科研机构建设 邱伟云/205

数字人文中心建设思考与数字人文项目实践 邱伟云/208

第四章 反思与展望

北京大学文研院推动跨学科建设经验及新文科建设思考 邓小南/223

数字人文环境下的图书馆实践方向 黄晨/230

浅议人工智能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 余志/236

提升人文学科的引领价值 余志/245

数字人文中的“人文”之维 冯筱才/248

把“人文学者”放到数字人文的中心位置 肖鹏/254

数字人文、新文科建设与面向未来的人文学重构 申斌/262

面向未来的数字人文发展 申斌/267

后记

交流与碰撞的新起点 韩宇 等/275

文章来源: 历史人类学公众号

编排:张子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