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界爱马仕”,贵得全网开骂_卤味_品牌_溢价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爱马 全网 零食 卤味 品牌 溢价

也不知道如今业绩大跌90%的周黑鸭,会不会后悔五年前喊出的“鸭脖界的爱马仕”口号。

前两天周黑鸭发布盈利警告,称预计2022年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

与2021年3.42亿元的净利润相比,周黑鸭去年的业绩足足大降了90%。

消息一出,网友们并没有像过往那样感慨什么“疫情中大家都不容易”。

而是无比冷静地甩下一句:

“太贵,告辞。”

十万点赞的新闻微博底下,热评前十几乎全部在控诉周黑鸭太贵。

其他卤味巨头品牌也未能幸免,被一起拉出来骂。

比如卤味连锁店老生常谈的问题——称卤味时店员总是加称,说好买二十块钱鸭脖、店员却抓了三十多的量,也再度被群嘲。

展开全文

人人都对这些卤味大牌们积压了不少怒气,周黑鸭业绩下滑的新闻只是导火索。

曾经大家谈起卤味,只会辩论哪家鸭脖更好吃的美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现在,周黑鸭们在大众心中只剩下了一个万人嫌的舆论标签:

“贵!怎么能这么贵!”

01

“鸭脖界的爱马仕?”

周黑鸭业绩下滑的新闻底下,“鸭脖界爱马仕”的称号毫不意外地又被人们翻出来嘲笑了一番。

这一称号源自周黑鸭2018年中期业绩会上流出的一段视频。

视频中,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说,自己看到有机构把周黑鸭称为“鸭中爱马仕”,有优质的消费者认知。

而2016年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一场分享会活动上,周富裕也曾经以爱马仕举例:

“若顾客对产品不满意,并不是说产品不便宜,用便宜这个词有点侮辱尊贵的顾客。”

“ 顾客绝对不是来买便宜的,一个真正想买爱马仕的人不会在乎钱,只会在乎真货、假货。”

这段话的逻辑倒没错,作为高奢品牌的爱马仕、其受众确实不在乎钱。

可问题就在于,周黑鸭不是爱马仕,它卖的是原材料20块一斤都算贵的鸭货,而不是全球限量20个的鳄鱼铂金包。

周黑鸭认为“顾客不是来买便宜的”,可现在,顾客们铺天盖地的抱怨却都指向了——

太贵、不便宜。

消费者们抱怨的“贵”并非空穴来风,周黑鸭的上市招股书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间,其平均售价一直在涨。

三年时间,鸭货的平均售价从63.9元涨到了88.4元,平均下来一年涨8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么多年来原材料鸭肉的价格涨幅并不高。

网上可查询到一组数据,2013年6月13日湖北荆门的毛鸭(白鸭)价格为4元一斤。

而直到今天2023年2月16日,湖北荆门的毛鸭报价仅为6.1元一斤,十年涨了2.1元。

@洞见数据研究院做过一次卤味大牌之间的电商售价数据对比,相同品类的产品,周黑鸭的售价约为绝味、煌上煌这些同行的1.5倍。

部分高端礼盒装产品,甚至接近市场均价2倍的价格。

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8年,周黑鸭已销售商品的平均单价为人民币77.4元/千克。

在这样的单价水准下,倘若是为一家人买卤味,确实很容易出现“随便买点、价格过百”的烦人体验。

天下卤鸭一般黑,周黑鸭卖的比同行们贵,但同行价格本身就不算便宜。

《扬子晚报》的记者在年初实地探访了南京市建邺区的绝味鸭脖店,店内鸭脖价格是每斤44元,鸭肠、鸭食管等产品每斤约七八十,最贵的是鸭舌,每斤178元。

和他们半年前探访的售价相比,绝味的鸭脖、鸭翅中、鸭食管、鸭心、鸭锁骨、凤爪、鸡翅尖均有不同程度的涨价。

鸭锁骨每斤涨了2.2元,鸭脖每斤涨了4.2元,凤爪每斤涨了8元。

单看数字,或许会觉得几块钱似乎没什么大差异。

可它落在实际购买场景中,带来的却是直观的失望。

互联网上有非常多吐槽“卤味刺客”的帖子,发生于下班回家的场景中。

许多年轻人刚上完一天的班劳累不堪,回家路上顺便走进了卤味连锁店,想买点卤菜对付晚饭。

掏出几十块大洋,结果惊讶地发现只能买来几口吃食。

每月不过几千月薪,平摊下来今天累了一整天也不过是挣了小几百。

结果现在这几口卤味,就要把辛苦赚来的钱分走小半。

生活的愤懑直接叠加在了对卤味价格的不满之上,大家的反感情绪也就越积越深。

最后只想向天咒问一句:

“卖这么贵,你怎么敢的啊?”

02

大牌卤味们

也不是第一天卖这么贵了

对比这些大牌卤味店的早年售价与如今售价,除了可以看出涨价幅度不小,其实还能得出一个信息:

大牌卤味们,其实十年前就不便宜了。

周黑鸭的鸭货十年前的平均售价就已高达63.9元每千克,其余产品的均价也高达50.2元。

网友们吐槽的店员强行加称、随便抓一点就得几十块的现象,也早已有之。

2012年时,还有媒体集体报道了西安市数家绝味鸭脖店的“假称”现象。

许多消费者买的是鸭脖,但店员在上称打价时却悄悄地按鸭爪价收费,有人觉得最后价格太贵了不理解,这才打了当地媒体的热线电话抱怨。

可以看出,在尚未成为全国连锁大品牌之前,这些品牌卤味店的定价就已经不低。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似乎对品牌卤味的高定价持着包容态度。

譬如六年前有人发布了一条名为《周黑鸭40元有多少?》的视频,当年视频的评论区一片和谐。

最高赞评论,是网友感慨好想尝尝周黑鸭。

说自己坐火车上看到个吃周黑鸭的,他在一群吃泡面的人中“鹤立鸡群”,十分馋人。

周黑鸭最早是在武汉发家,还有人因此开玩笑:“天鹅游过武汉的时候都得缩着脖子。”

直到近几年内,人们才对大牌卤味的态度直转而下、集体吐槽。

是什么,让大家曾经容忍大牌卤味店的定价、如今却又不买账了呢?

以周黑鸭、绝味、煌上煌这三家被誉为“国内卤味三巨头”的品牌为例。

回看它们的发家历程,你会发现当年人们能容忍高定价,或许是在为两个重要特色的溢价买单:

一是地域特产,二是质量保障。

绝味于201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很快就被人们与同样上市的煌上煌、周黑鸭放在一块对比。

当时就有不少人开玩笑称,这三家品牌之战,相当于湘赣鄂卤味之战。

绝味凭借香辣突出的风味,最早在湖南省打开市场、总部也位于湖南;

周黑鸭曾经是被普遍认定的“武汉特产”“湖北特产”,早年间到湖北出差旅游买上几盒周黑鸭回家,就如同于在北京买全聚德;

而煌上煌则是江西的本土老品牌,对不少江西人来说称得上一句“从小吃到大”。

因此当它们建立工厂流水线、铺开供应链、把店铺开到全国各省时,在外省人眼中,这几家品牌卤味店多少带有地域特产的光环。

新鲜感,再加上与本地卤味口味不同的独特性,是卤味连锁店扩张期间站稳脚跟的第一块基石。

搁今天,它就相当于网红餐厅开张时的那套说辞:“xx省份的神仙特色小吃,终于开到咱们市啦。”

当年的社交网络还不发达,但我们依旧能从互联网上的一些碎片窥探到这些品牌曾经的热度。

2011年,中国经济网报道了绝味鸭脖出现抢购潮,起因只是绝味普通的圣诞活动。

由于周黑鸭早年只有直营店,店面少、覆盖范围窄,全国各地甚至出现了大批山寨店来蹭它的名气。

据周黑鸭2016年的调查,当时全国19个省及自治区内有941家山寨店,仅沈阳一城就有51家山寨周黑鸭。

那时人们能为品牌卤味的溢价买单,本质与当下忍受网红餐厅的偏高定价没什么不同,它们算是卤味界的第一批地域网红。

且相比于街头个人开设的卤味店,品牌连锁店往往被默认更干净、卫生,这也成为人们接受定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麦兜响当当》中,提及鸭脖是武汉特产

地域卤味连锁店的生意,在地域风味、质量保障的优势下做得越来越大。

可问题在于,这两项传统优势会随着生意的扩张而逐步被消解。

当2022年绝味的全国门店已经开了14921家,开遍了街头,谁还记得它是湖南特色鸭脖?

当久久丫、紫燕百味鸡、哈哈镜等一众卤味连锁品牌缓慢崛起,连锁的优势也逐渐不再显眼。

产品面向大众、店面也开遍了街头,在现实层面上已经足够大众化的品牌,自然也不适合再“自恃高贵”。

03

中国人还是爱鸭脖

但未必是周黑鸭们的脖

绝味、周黑鸭、煌上煌的业绩普遍下跌,让不少人开始讨论一个问题:

年轻人不爱啃鸭脖了吗?

年轻人当然不会因为一两个牌子会放弃啃鸭脖,中国人也不会随便远离鸭脖这个品类。

毕竟咱们曾经在鸭脖领域创下过惊人壮举:

南非世界杯开赛20天后,湖南人干掉了600吨鸭脖。

巴西世界杯期间,武汉市的鸭脖日销量高达60万根以上,月销量近乎2000万根。

全国每周平均的鸭脖消耗量高达350000公斤,绕地球的圈数和香飘飘有的一拼。

中国人会永远爱啃鸭脖,但就像网友吐槽的,大家啃不动的是“爱马仕鸭脖”。

从一开始,鸭脖、鸭爪、卤藕、鸡翅尖这些菜品,在市井文化中的定位就是本土日常小吃。

地域特产或许能赋予他们短暂的网红属性,但终究,卤味依旧是一个取代性极高、难有独创地位、且非常以实用性为主导的市场。

据统计,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1000亿元,鸭脖、鸭掌等辣卤鸭产品是其中最受欢迎的子类别产品之一。

在这偌大的辣卤市场中,周黑鸭、绝味、煌上煌这三家所谓“鸭货三巨头”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仅有15%左右。

而剩下85%的市场,是被街头更随处可见的小摊分食。

也就是说,哪怕这些大牌卤味已经“贵为”上市的连锁品牌。

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认知中熟悉的购买卤味场景也依旧是街头小摊,而熟悉的、能接受的卤味价格,也自然是小摊上更亲民的定价。

地域特产出身的卤味品牌在全国范围内规模越大、开的门店越多,也就越容易被拿来与街头小摊相比较。

多年前它们的经营范围还有限时,竞争对手是彼此、竞争的关键点是市场占有率与名气,比拼的是谁更能追上潮流、更网红一些。

但当品牌连锁店已成长为全国巨头,那它的竞争对手也就悄然变成了所有卤味小摊、所有卤味食品。

连锁店或许能在品类、包装、口味上更占优势。

但在与人们生活最本质相关的成本、价格等问题上,永远是街头小摊更胜一筹。

并非不允许街头小吃走高端化路线、进行品牌溢价。

而是每一类产品的品牌溢价程度,都是有上限的。

常见的商品溢价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属性、攀比属性、稀缺性、营销成本等等。

但作为常见小吃的鸭脖鸭爪,和这些元素很难沾上边。

甭管一个鸭脖品牌再如何走高端化路线、味道多么特别,人们也不会因为端着一盒鸭脖走在路上吃、而收获倾慕崇拜的目光。

周黑鸭这些年高端化路线的屡屡碰壁,也证明了卤味市场的溢价上限空间并不大。

不仅溢价上限不高,这个市场的混战还异常激烈。

除了紫燕百味鸡、久久丫这类主打线下门店的品牌,王小卤、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网红零食品牌,还在同步争抢线上市场。

像是2020年,良品铺子的肉类零食(鸭脖、鸭爪等)营收高达20.10亿元。

对消费者而言,市场混战越激烈,意味着可选择的对象越多,也就更没有必要为品牌溢价买单。

或许对周黑鸭们来说,如今最有效的路子还是返璞归真,早日放下高贵的身段。

吃鸭脖,最重要的还是开心啦。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便宜好吃才是终极武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