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婚姻,素珊比蒋碧薇的做法高明很多_徐悲鸿_他们的_父母

住在澳大利亚的素珊每个月都会收到一笔汇款,她一直以为那是她丈夫张道藩寄给她的,因为上面写的是张道藩的名字,但其实,那是她的情敌,张道藩的情人蒋碧薇以张道藩的名义寄给她的,因为之前素珊给蒋碧薇写了一封信。

素珊在信中写道:“道藩有一种浪漫想法,就是平两地之情,各安一室。你也是一个女人,明白一个妻子,要用多大的毅力和宽容,方能克服心里的不平。”

看了此信,蒋碧薇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她曾有过的痛苦和悲凉、绝望和愤懑,现在都由另一个女人在品味着,愧然之情涌上心头。

她也是被丈夫背叛、冷落之后,内心的愤懑无所倾诉,空虚的心灵无所依托,才投入了张道藩的怀抱。

蒋碧薇不是一个没有骨气、水性杨花的女人,回想起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去抢一个独嫁异国他乡的女子的老公,把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加诸于她人身上,蒋碧薇也不仅泪落千行。

蒋碧薇年轻的时候,是多么自尊清高骄傲,对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根本不屑不齿。

她家原是江苏宜兴名门大户,父亲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学士,供职于复旦大学,母亲是名门闺秀,知书达理。蒋碧薇自幼跟着父母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模样也俊俏,是当地豪门公子竞相追逐的对象。13岁时,她父母把她许配给了苏州望族查家的二公子查紫含。

蒋碧薇是心气眼光都很高的女子,她懂事之后,爱上了父亲的朋友、青年才俊徐悲鸿,但发乎情止乎礼,她将这份爱默默埋藏心底,从未表达,18岁的时候,打算遵从父母之命,嫁给查紫含。可是,这个时候,查紫含在复旦大学考试作弊,在考前派人问她父亲要了一份试卷,被蒋碧薇知道了。蒋碧薇鄙视这种行为,有了摆脱这门婚事的想法。

明明好学上进的徐悲鸿更值得托付终身,为什么非要嫁给一个考试都要作弊的弄虚作假的人呢?这是自己的终身,不是父母的面子。刚毅果决的蒋碧薇决心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

展开全文

当她为未婚夫的举动痛哭的时候,徐悲鸿为她难过,问了一句:“假如现在有一个人,想带你去外国,你去不去?”

趁父母看戏的时候,蒋碧薇留下一封假“遗书”。带着徐悲鸿送她的刻着“悲鸿”二字的水晶戒指,与徐悲鸿一起登上了前往日本的游轮。

两年后,徐悲鸿画功和名望都有提高,他申请到了公派留学法国的机会,他们的生活才有了改善。在巴黎,蒋碧薇逛商场喜欢上了一件风衣,可是太过昂贵,徐悲鸿知道后辛苦作画,存到一千元立马去商场买了那件风衣,蒋碧薇穿上后激动而幸福地哭了。那时男人流行戴怀表,徐悲鸿一直舍不得买,她就积攒下伙食费,给他买了一块怀表。海外漂泊的日子虽苦,但他们的爱情还是甜蜜的。

也许爱情也逃不了物极必反的客观规律,在他们最甜蜜的时候,他们性格爱好的不一致也日渐表现了出来。

在法国,徐悲鸿醉心艺术,他把大量的钱都用来买画,而蒋碧薇却想用这些钱买高档服装和饰品,参加派对,享受生活。后来因为国内政局的变化,他们的公费留学费用停了,生活出现困难,徐悲鸿只好回国筹措生活资费。

这种事情从蒋碧薇跟徐悲鸿私奔到日本之后,就经常发生,徐悲鸿手里有钱,就不由自主去买画,他们的生活费用,靠蒋碧薇想方设法筹措:自己去做绣工挣,硬着头皮去找朋友借。第一次开口借钱的蒋碧薇,开不了口,没借到钱,回到家痛哭了一场。

但是,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跪着也要走下去。蒋碧薇忍了,照样把日子过下去了。

1927年,徐悲鸿又独自前往新加坡筹钱。没过多久给蒋碧薇写信“钱没筹到,你来新加坡找我吧。”已有6个月身孕的蒋碧薇,没有一句怨言,独自一人前往新加坡寻找丈夫。当轮船抵达新加坡的港口时,徐悲鸿的朋友转告她,徐悲鸿已经先回国了,让她自行跟上。蒋碧薇空跑一趟,又跟着回国,找父母帮忙解决了困难。

在法国,徐悲鸿醉心于追求艺术,几乎不管家,蒋碧薇常常一个人呆在家里,很落寞,加上本身爱交际,她经常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各种沙龙。在沙龙里,蒋碧薇认识了张道藩。张道藩对蒋碧薇一见钟情,追求蒋碧薇。张道藩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就像一股春风,吹进蒋碧薇被冷落的生活和心灵中。蒋碧薇被深深感动。这也许才是她想要的爱情,但是,她现在已经为人妇,为人母,没有了自由身。思来想去,她还是忍痛拒绝了张道藩的追求,尽管,在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张道藩更适合她。

张道藩失望之余,娶了法国姑娘素珊。

当蒋碧薇忙于自己精致的阔太生活的时候,徐悲鸿忙于艺术创作和教学。二人的心渐行渐远,以至于除了日常家庭生活,没有交集。

人的心是不会空的。徐悲鸿遇到了和他一样醉心艺术的学生孙多慈。二人因为相近的性格爱好,越走越近。徐悲鸿发现,孙多慈才是他真正想找的人,他们才是一路人。

当时的南京城,经常遭到日本的轰炸,而徐悲鸿外出作画,经常半个月不着家,蒋碧薇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躲避轰炸,煞是辛苦。生活的辛苦不算什么,她还得默默承受心里的痛苦,她知道丈夫去湖南找孙多慈去了,根本不管她们母子在战乱中的安危。

在最无助的时候,张道藩又走进了她的生活。此时的张道藩,身居国民党要职,春风得意,而关键是,他对蒋碧薇的爱丝毫没减。蒋碧薇无法抗拒地对他产生了依赖心理。

每一次南京上空警报声响起,帮助她和孩子们逃难的,都是张道藩。在不用逃难的日子里,慰藉蒋碧薇落寞心情的,又是张道藩的热情炽热的情书。

在徐悲鸿那里从未得到的呵护,张道藩给足了她。而且,即使张道藩当上了高官,也没有拈花惹草,心里爱的始终只有蒋碧薇一个人。

失落的蒋碧薇无法不动心。一封封互诉衷肠的情书暖化了彼此的心灵,终于,二人扛不住相思苦,住到了一起。

而这时,街头小报的“花边新闻”添油加醋地渲染徐悲鸿和孙多慈的关系,这让本来对他们的地下情不闻不问的蒋碧薇颜面扫地。蒋碧薇大怒。

蒋碧薇贴大字报,丑化孙多慈,让她颜面扫地。徐悲鸿特别想为孙多慈争取到一个留法名额,蒋碧薇知道后,直接找到负责选派留学生的褚民谊,告诉他徐悲鸿和孙多慈的恋情,破坏了孙多慈出国留学的事情。孙多慈出身旧式官宦家庭,父母都是要头要脸的人物。蒋碧薇于是给孙多慈的父母写了一封告状信,痛斥孙多慈破坏别人家庭。

果然,孙多慈的母亲为了阻止女儿跟徐悲鸿的恋爱,特地从安庆老家跑到南京租了房子住下,监督孙多慈的一举一动。

蒋碧薇一系列的报复行为,最后导致孙多慈被彻底孤立,形象被毁。

蒋碧薇的这些举动,彻底逼走了徐悲鸿。徐悲鸿要搬出和蒋碧薇的家。徐悲鸿临走前,蒋碧薇说:“……假如有一天你跟别人断绝了,不论你什么时候回来,我都随时准备欢迎你。但有一点我必须说明,万一别人死了,活着改嫁了,等你落空之后再想回家,那我可绝对不能接受。”

徐悲鸿头也不回地走了。

蒋碧薇再无半点留恋,转身跟张道藩同居在一起了,在她的家,徐悲鸿公馆里。这一同居就是30年。

任徐悲鸿怎么信誓旦旦,孙多慈的父母都不同意女儿嫁给他。

离家出走,在孙多慈父母那里碰了一鼻子灰的徐悲鸿,两头落空。他无奈又回头来找蒋碧薇求复合。自然是吃了个闭门羹。

蒋碧薇父亲去世的时候,徐悲鸿去吊唁。蒋碧薇当着徐悲鸿的面,公然说感激张道藩,帮她处理父亲后事的,一直都是张道藩,以此羞辱徐悲鸿,报复他的羞辱。

徐悲鸿来给蒋碧薇的父亲送行,目的还是想找机会挽回蒋碧薇,没成想蒋碧薇绝情至此。

一个伤口被狠狠戳了两回,为了跟别人正式结婚,就昭告全世界蒋碧薇不是正式娶过门的?到底算不算正式合法夫妻,让法院来说吧。

蒋碧薇一纸诉状,把徐悲鸿告到法院,起诉离婚。法院接了状子,判决徐悲鸿和蒋碧薇离婚,徐悲鸿支付蒋碧薇:收藏古画四十幅,徐悲鸿作品一百幅,钱一百万元,儿女抚养费各两万元。

1945年,蒋碧薇拿到钱和画,二人彻底离婚。

婚离彻底了,蒋碧薇的心也空了。空比在一起纠缠不清还难以忍受吧,蒋碧薇跟着张道藩去了台湾。张道藩以妻子需要养病为由,把素珊母女送到了澳大利亚。

素珊明知张道藩此举是为了赶走她这个障碍,可以毫无顾忌地跟蒋碧薇在一起,她也还是离开了。素珊知道,张道藩心里只有蒋碧薇,自己是争不过去的,但是她也不想离婚,给蒋碧薇腾位置。不想离婚,就不能闹,不能闹,看着他们二人浓情蜜意的样子,心里添堵,还不如干脆离开,远远的自己过无拘无束的新生活,眼不见心不烦,倒也爽快。他们爽快,自己也爽快。

蒋碧薇知道,比起自己对付孙多慈的做法,素珊真是温和太多了。

在面对丈夫出轨这件事上,蒋碧薇觉得自己真的不如素珊冷静宽容,她没有素珊这样的涵养,她做不到素珊这样的沉默,张道藩让她们去澳大利亚养病,她就带着孩子去了,给张道藩和蒋碧薇留下了空间。

为了减经内心的羞愧和自责,也夹杂着一份莫名的感激,蒋碧薇每个月以张道藩的名义给素珊寄钱。

素珊带着女儿,在澳大利亚潇洒自在地过了10年优哉游哉的日子,老了想回家了,给张道藩的领导写了一封信,状告张道藩和蒋碧薇的关系影响党国形象。

随后,为了仕途,张道藩亲自去澳大利亚接回了素珊母女,并跟蒋碧薇彻底断绝了关系。这时,蒋碧薇已经快60岁了,老了,哪儿也去不了了。

素珊赶走了蒋碧薇,夺回了自己的家。

蒋碧薇自此孤独一人终老,日子拮据,只能靠卖字画收藏为生,在孤独凄凉中,一个人魂归西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