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桐柏山下“网工”情_工区_工作_供电

央广网南阳2月1日消息(记者 夏莎)“供电线上网点状态良好,隔离开关引线尺度正常。”“小刘,把那边那个白色塑料袋捡起来带走,离咱们铁路线太近了。”“大家喝口水,准备去淮源那边的几座跨线桥再排查一下漏水点情况。”……1月28日上午8点,春节假期后第一天,王向伟带着4名班组骨干奔走在管内关键设备和路外环境排查现场,为“春运”供电安全保驾护航。

正在工作的王向伟(央广网发 高博 摄)

桐柏山因“红”而厚重,因“绿”而秀美,这里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红叶相映,淮水铭记,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今天,宁西铁路桐柏山区境内安棚接触网运行工区有着一群坚守铁路一线的“奋斗者”。

13人的团队中,年近50岁的王向伟是大家的主心骨,他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着“三牛”精神。

工作中的王向伟(央广网发 杨宏林 摄)

2016年,宁西铁路复线电气化开通。洛阳供电段南线车间面临着人员不足、设备检修任务重的双重压力。王向伟主动申请从洛阳“家门口”来到唐河供电车间最偏远的安棚接触网工区“助勤”,如今已有六个年头。工友们经常说,“只要向伟师傅在工区值班,那就一个字儿,稳!”

展开全文

甘当勇挑重任,默默无闻的“老黄牛”。王向伟来到偏远的安棚接触网工区后,很快适应了从城市到偏远山区的工作生活环境。脏活儿、累活儿,他始终冲在前。凭借多年现场工作经验和精湛的“技师”水平,王向伟挑起了工区副工长的重担,一干就是三年多。青工逐渐成长起来后,王向伟又推荐年轻人到副工长的岗位上锻炼,自己主动做起了辅助工作。

工作中的王向伟(央广网发 杨宏林 摄)

甘当主动奉献,奋勇争先的“拓荒牛”。王向伟不言苦、不言难,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从副工长岗位下来后,他又担负起工区的“职教”工作,将自己掌握的供电专业知识尽数传授给大家。别看王向伟已年近50岁,但是,他“高空”作业水平丝毫不输于年轻人,经他手检修过的设备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故障。从“老线”到“新线”,提到“向伟”,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王向伟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洛供明星”。

工作中的王向伟(央广网发 张来法 摄)

甘当心系工区,一心助人的“孺子牛”。王向伟来到安棚接触网工区,见证了该工区的成长与辉煌。从“路局青年示范岗”到“中原铁道十大青年标兵集体”,再到“路局标兵班组”,王向伟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今,随着劳动生产不断优化改革,安棚接触网工区变成了运行工区。改革后,工区人数减少,大家往往身兼数职。“全能”的王师傅在监护、防护、应急演练总结点评、台账梳理、天窗协调、后勤伙食、电路故障排查修理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王向伟又主动申请留在工区进行“春运”值班,把回家过年的机会留给了年轻人。他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献给了工区,不善表达的他用行动书写着自己对铁路工作的热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