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市总工会: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家”有保障_劳动者_就业_形态

福建莆田市总工会: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家”有保障

中工网讯 去年以来,福建省莆田市总工会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领、集中入会、阵地建设、权益保障、安全维护、关爱服务等,深入推进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六项行动”,集全会之力,探索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有效方式,构建建会入会与维权服务一体化推进格局。

据悉,在做好新就业形态群体建会入会、实现对全市近2万名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送餐员入会全覆盖的基础上,莆田市坚持点上发力,打造服务职工新阵地。紧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坚持“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在物流园区、高速公路、加油站等建设10个省级“共享司机之家”,在国投智慧出行(首汽约车)服务点、滴滴服务点建立了4个市级“司机之家”。同时市、县(区)两级总工会整合各方资源,在全市建设159个户外劳动者休息室,其中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休息室4个,省级示范性休息室14个,市级示范性休息室9个,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户外劳动者提供免费饮水、应急充电、简易医疗、临时休息等暖心服务。

莆田市坚持服务“零距离”,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生活、健康、平安、家庭、工作开展关心关爱行动。2022年,全市各级工会筹集174万元资金开展夏送清凉,惠及60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73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结合集中入会仪式发放入会爱心礼包1200份,圆梦7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微心愿,走进新就业形态群体宣传普及急救知识、健康知识、安全知识等,组织新业态女职工进行免费“两癌”筛查,增强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与此同时,莆田市还注重全方位普法宣传,面向新业态领域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组建16支服务分队深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相对集中的区域和场所,举办讲座培训、提供咨询服务,普及职工最关心的切身利益法律知识,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44场次,参与职工5675人次。坚持全领域法律援助,与市法院、市人社局联动,在市职工服务中心设立莆田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聘请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全领域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并以快递行业为试点,推动建立新就业形态行业、企业集体协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时间灵活、法律需求多样等特点,在“莆田职工”掌上工会平台设立法律咨询模块,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全天候线上法律咨询。(莆工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