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滚出女厕”再上热搜!孩子几岁不能再去异性公厕?不是6岁_孩子_厕所_异性

#头条创作挑战赛#

“道歉,跟孩子道歉,取得他的原谅,要不咱们谁都不许走!”

哈尔滨一位妈妈因为带着6岁的儿子进女厕,被另一名女子质疑,这位妈妈持续辱骂那名女子30分钟,并逼迫其给儿子道歉的新闻,很多人应该都看到了。

我也把视频完整的看了一遍,觉得这件事之所以发酵至此,除了“男童进女厕”这个话题一直就很有争议之外,这位妈妈那种“孩子只有6岁,凭什么不能进女厕”的“天经地义”与“理直气壮”,实在是让人无语又心塞。

尤其是她一声声逼着对方给孩子道歉,说对方“伤害了自家孩子的心灵”,看着是在维护孩子,实则是把孩子推向了舆论讨伐的旋涡,这不是保护,是更大的伤害。

三年前,一个女孩子在饭店上厕所的时候,一名6岁男童强行推门而入。女孩回到座位后找到男孩的妈妈,让男孩给自己道歉。当时男孩的妈妈也跟这位妈妈一样,破口大骂,言语不堪:

“你这么大个女的还怕看!”

“你是比别人多长了一个吗!”

“你这么大个人了,跟一个6岁的孩子较什么劲!”

展开全文

还有去年10月底,福建泉州一位宝妈带2岁儿子逛商场,怕孩子独自在厕所外不安全就带着去了女厕所,结果也上了热搜,被骂没素质。

网友说再小的男孩也是男性,男性不该进入女厕所。

01

那么,孩子多大可以独立上公厕,不能再进入异性厕所了呢?

国外的公众场所,大多禁止超过6岁的孩子进入异性更衣室、洗手间等。

我国香港的《公厕(行为及举止)规例》明确规定:5岁以上的儿童不得进入异性厕所,5岁以下儿童必须在有合适人员陪同的情况下,才能进异性厕所。

在我国的其他地区,虽然有明确规定的不多,但大家潜意识中的年龄界限,也基本是5-6岁左右。

而从孩子心理和生理发育方面来说,3岁以内的孩子性别意识比较弱,还分不清楚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在3-5岁之间,尤其是5、6岁之后,孩子的性别意识逐渐发展,会明白自己的性别,也会意识到自己应该去男厕或者女厕,进错了会害羞,会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想法。

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说,孩子5岁后,就应该独立上公厕,不应该进异性厕所了。

但是,当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孩子能够自己上厕所是一回事,而现实因素是另外一回事。

很多把儿子带进女厕所的妈妈,背后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和无奈。

02

首先,带孩子出门的时候,父母不能同时去的情况很多。

我的一位闺蜜,也有带着4岁的儿子进女厕的经历,虽然当时没有引起太大的动静,不过闺蜜说,那些人看她的眼神,真的像在看一个“变态”。

从那以后,闺蜜带着儿子外出,绝对不去没有亲子厕所的场所。

闺蜜的老公是一名军人,很少在家,而把4岁的孩子独自放在厕所外面,当妈的真没那么心大。

闺蜜的经历很多妈妈都有,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同时带孩子一起出门,也不可能每次出门都是同性的家长带同性的孩子,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总不能不让孩子出门,或者是不上厕所。

其次,大部分公共厕所的小便池都是以成人的高度来设计的,孩子即使踮着脚,可能也够不着。

还有马桶,孩子可能费劲地爬上去了,但上去容易下来难,掉下来出了意外,这个责任又该谁来承担?

第三,如果孩子是小便还好,大便怎么办?6岁内的孩子,很多可能还不会自己擦屁股,也擦不干净,总不能让他不穿裤子撅着屁屁又从厕所里出来吧。

第四,如果是商场这种人流不是特别大、安全性也稍微比较好的场所还好,但如果是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公园这种人群比较复杂的场所,哪个家长又会放心让孩子一个人去厕所呢?

这些,全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排除一些熊家长,大多数妈妈带儿子进女厕,其实都是迫于无奈的选择罢了,否则,谁愿意让孩子和自己陷在这么尴尬的处境之中呢!

所以,每次这种事情出现的时候,期待我们都能更理智一些,相互理解一下,不要以个别极端的案例来污名化整个群体,当妈的,真的已经很难了!

03

当然话说回来,从母亲的角度出发,对这种事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但并不代表事情本身没有问题。

作为一个女性,在独属的女性空间里突然见到异性,肯定会让人很不舒服。

更何况还有一些熊家长,一有事就拿“他还是个孩子”做借口搪塞,振振有词地无理取闹,让人想控制情绪都难。

所以,到底该怎么办?

01.从孩子的安全和最大程度地保证他人隐私的角度出发:

●5、6岁及以上的异性孩子,出门时有同性父母在的情况,就让同性父母带孩子去厕所。

●如果只有异性父母跟随,可以征询孩子的意见,比如孩子只是小便,孩子自己也愿意单独去,那就让他去。家长可以在外面跟孩子一边说话一边等,这样大家都放心点,或者是现在孩子很多都有电话手表,可以一边打电话一边去,也是可行的方案。

●迫不得已只能带孩子去异性厕所的情况,家长最好带孩子去单独的隔间,锁好门,不要让孩子乱跑乱看,不打扰别人。

02.呼吁多建一些亲子厕所。

在2007年,王府井就出现了“亲子卫生间”,还一度成为了“网红”。

卫生间设计的仿佛童话世界,洗手池、小便池、坐便器都比成人用的要小一号,玻璃屏风后则有成人用的坐便器,解决了很多家长带异性孩子上厕所的难题。

2016年,官方曾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要求所有5A级旅游景区必须具备家庭卫生间。

但直到2018年,即使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家庭卫生间的配置比例也仅为14%,其他城市就更少见,甚至很多人连家庭卫生间的名字都没听过,更别说亲眼见到和使用。

而且即使是这么寥寥无几的配置,一些地方的家庭卫生间还“堆满了杂物,甚至是开了之后因为难管理,干脆一关了之”。

修建亲子厕所难不难?

肯定会有一些难度,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

但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的发达和文明,不止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更建立在这个国家和城市的人有没有被尊重、隐私有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之上。

不应该每次这种事情爆发出来之后,所有人一窝蜂的冲上来发表自己的愤慨和建议,把我们的孩子一次次放在舆论的漩涡里去评论,让孩子生活在尴尬的成人世界里。

热搜的目的,是让这件事得到更好的推动和落实,有一个更好的结果,这才有意义。

03.加强对孩子的性教育。

不管是任何时候,给孩子做好性教育,永远是父母的必修课。

在这方面,很多家长会有意识的通过绘本等方式来给孩子讲道理,但往往会忽略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当着孩子的面换衣服,上厕所的时候不关门,让孩子经常跟异性父母一起洗澡,随便亲吻孩子的嘴巴,等等。

还有一些男孩子的父母,会认为女孩子才需要性教育,男孩子不需要,甚至潜意识中觉得男孩子进女厕所又不会吃亏。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

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中指出,抽样调查广东省10-20岁的青少年,每100个男生中,就有3个左右有被迫的性行为,是女生的2.2~2.3倍。

2012年,护苗基金对香港17所中学共5055位学生调查显示,男童遭受性侵害较女童还要高17% 。

所以,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性教育都是很有必要的,给孩子做性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防止坏人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诉孩子,自己的哪些行为会伤害别人!

从父母的角度出发,任何情况下先保护孩子,这是本能,但当孩子的行为给他人造成困扰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反思和提醒,而不是不顾原则的下场“开撕”。

同样,在面对一些很有争议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互相谩骂和指责,而是大家一起去寻求更优的解决方案,单纯地发泄情绪,什么都改变不了,不是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