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电影适合国语配音吗?_电影_粤语_配音

周星驰电影真的适合国语配音吗?

香港电影现在都是用粤语来拍摄,内地观众观看香港电影,绝大多数都是要看配音之后的版本。电影配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让观众消除了语言的障碍,可以舒畅地观看一部精彩的电影。但是配音是否就真的能面面俱到呢?是否应该保持电影的原汁原味呢?

不过,周星驰电影始终还是需要看粤语原版才能体会原汁原味。比如《行运一条龙》中,舒淇向吴孟达提问:“白猫什么颜色?”答曰:“白色。”又问:“黑猫什么颜色。”答曰:“黑色。”又问:“熊猫什么颜色。”答曰:“哈哈,骗不到我的,熊猫是黑白色。”其实完全不是大家看到的这样子,因为粤语中“熊”字发“hōng”音,读一声,也就是和“红”同音,要是用粤语说,就会听成“熊(红)猫什么颜色?”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粤语和普通话的发音完全不同,谐音字也不同,本来在粤语中的文字陷阱,到了普通话中就没有一点悬念,听起来也平淡无奇。

周星驰电影迟迟不能冲出亚洲的最关键原因,就是因为他电影的地域性太强,翻译成普通话尚且失掉了一部分精彩内容,何况是翻译成英、俄、意、德等各国语言?原来隐藏在台词中的幽默笑料,经过翻译之后将会不复存在,这样就使得他的电影魅力大打折扣。成龙的电影就不会遇到这种情况,因为成龙电影看点是动作,台词没有动作场面那么重要,只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所以成龙电影能够横行世界五大洲。要是星爷的铁杆,就必须把星爷的粤语原版电影找来看看,那才是真正看过周星驰的作品,巨搞笑的!(最好要先学学广东话)

粤语电影翻译成国语损失最大的就是喜剧片,因为喜剧片的台词是重中之重,很多喜剧笑料都要靠台词来烘托,不光是粤语电影,国外喜剧电影都是如此。喜剧电影大多使用生活化的台词,日常用语特别多,著名的美剧《六人行》就充斥着美国口语对白,很多学校的美语教学就拿《六人行》当辅助教材。要是《六人行》翻译成国语,估计就没什么好看的了,通理,如果是英语特别好的朋友,看《六人行》也一定会捧腹大笑,因为他更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卓别林的喜剧电影较为特殊,因为卓别林大师生在默片年代,电影只有画面没有声音,卓别林电影生涯后期虽然也拍摄了不少有声电影,但是真正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影片,还是他的无声喜剧片,因为他的肢体语言实在太出色了!

电影是否需要配音?电影当然、完全、绝对需要配音,没有配音,一部外国电影不可能被更多人说接受,喜欢看原声电影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即使在国外,他们同样也会给外国电影配音,让更多的观众观看到国外的电影。其实看原声电影只不是是追求一个效果,因为配音之后,人物的嘴型总是不大对,而且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通晓各种语言,看原声电影就是为了保持电影的原汁原味。看电影会有很多选择,配音之后导致台词含义的缺失,也不是多大的问题,找原版的来看看就ok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电影好不好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