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河北邯郸村民挖出369米石头巨龙,科学家研究至今_邯郸_巨龙_化石

说到龙,你可能会想到那个存在于神话里的神兽,但你知道吗?1988年,邯郸市姜窑村村民姜延芳在村口挖土时,居然真的发现了一条300多米长的“石龙”!

消息曝光后,无数专家前往调查,而在之后的几十年间,很多人为石龙的来历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认为这是真龙的化石,有人认为这是海洋冲击形成的,还有人认为这是河流沉淀的产物......

也有人认为,石龙的形成时期在3-12万年前,它很有可能是被人类之前的地球远古文明创造的,而它们的科技水平,比人类要高得多......

那么,这条300多米的“石龙”究竟是什么来历?后来又被怎么处置的呢?

邯郸石龙

挖沙时挖出了石龙

1988年农历2月2日,邯郸市姜窑村的姜延芳正在自家院子里闲逛,不经意间发现家里的墙壁有些破损了。他想挖些沙子把墙壁补一下,于是就抄起铲子来到村口,很快便在地上挖出了一个大坑。

姜延芳哼着小曲,想着今天的土怎么格外好挖,就在这时,铲子“叮咣”一声,似乎碰到了什么硬物。

姜延芳暗骂一声,开始用铲子顺着硬物的轮廓探索,很快他就发现不对劲:这可不是一两块石头的事,底下分明是个庞然大物!

他堵着气挖了半个小时,很快,一个4米多粗的巨型石柱就横躺着出现在他面前。

姜延芳趴在地上,轻轻把石柱上的土拨干净,细心的查看石柱的模样,只见上面的花纹脉络清晰,颇象是龙的鳞甲,而且柱子每过一段距离还分出一节,就像龙身体里成段的的脊柱。

姜窑村世代流传着龙的传说,卧龙岗、龙池、输元河......姜延芳不禁猜想,自己挖到真龙了?

展开全文

姜窑村村民

激动之余,他已经忘记自己是来挖土修房的了,他赶紧回村拍邻居的门,想叫大家一起过来看。

“快来啊,我在村口挖到龙了!”

邻居听完哈哈大笑,说:“老姜,你是不是挖土挖傻了?”

“没有,是真的挖到了,一段一段的龙身,还有鳞片!你要不信,去村头看就行了!”

姜延芳不顾嘲笑,马上又去敲其他村民的门,大家见他十分认真,也开始半信半疑。

“要不,去看看?”其中一人说道。其他人也半推半就地表示赞同,很快,大家都跟着他走向了村口。

还没到村口的时候,就有村民远远看到了姜延芳的“工程”,他惊讶地喊:“乖乖嘞,老姜咋把‘石杠’挖成那样了?”

‘石杠’是一块从山体中突出的巨大条状石头,中间曾有水流出,而石头旁边又有粗细不同的沙子。

姜窑村民世代吃这里的水,用这里的沙子造房,所以把这里视为一块宝地,正因为如此,他们还给这块石头取了个贴切的名字——石杠。

有村民指着姜延芳挖出的石龙,说:“这长条石头挺像一条蟒蛇的。”

姜延芳纠正道:“不是蛇啊!是龙!”

大家都被石龙震撼到了,虽然它才露出地面几米,但人们已经能想象出,它的全貌一定气势磅礴!而且真如姜延芳所说的,它的身体有一节一节的细小裂缝,就像某种史前生物的骨骼。

十几个小伙子都想看看这条石龙的全貌,决定一起开挖。要知道,姜窑村世代流传着龙的故事,要是能亲自把龙挖出来,那该是多大的荣幸。

到晚上的时候,地面上一共裸露出十几米长的龙身,这时,大家已经累得不行了,挖掘的热情却一丝未减,虽然不知道地下部分还有多长,但年轻人决定全部挖出来。

姜窑村一角

这时,有老人得知了石龙的事情,立即出面劝阻道:“挖不得!挖不得!触怒龙是会遭报应的。”在那个迷信的年代,年轻人也害怕报应,于是他们纷纷放下铲子,不敢再挖。

不能挖,心里又好奇,那怎么办呢?有人提议报警。

因为此事事关重大,不是村民可以处理的,再加上他们也希望有考古队帮忙挖掘,如果能解释一下石龙的身世,那就更好了。

科学家们一波三折的推理

警察得到消息,马上联系邯郸市文物保护组织。专家到来后,看见这条卧在黄沙里的石龙,一下子被惊呆了。

而经过几日的勘探得知,巨龙长度约为369米,其中近100米已在过去的地质变动中损毁,如今,裸露在地面的部分长17.5米,其余部分全部埋在土里。

地质学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提取了土壤,测量后发现,龙的年代最少有3万年!这个消息一下子让现场的气氛火爆起来。

要知道,人类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四五万年前,而这时,他们还远不具备制造石龙的能力,就算让现代人制造一个一模一样的龙,繁杂的搬运任务、材料难题、拼接问题都叫人倍感头疼。这个发现直接推翻了“石龙是人造物”的观点。

龙头

这时有人猜想:难道巨龙是某种史前生物?为了解开这个谜团,调查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科学家使用仪器对龙体进行扫描,发现它大致是由相同的龙节粘接而成,横断面呈椭圆形。尤其让科学家震惊的是,石龙并不是一个实心的圆柱体,而是由龙头、龙翼、龙爪、龙骨、龙髓、龙尾等部分组成,这些部分结合在一起,酷似古生物的化石。

这个发现让科学家兴奋不已,也许,又一个远古生物的化石将要出土了,而这次,化石的主人是一只真正的龙。

光扫描还不够,如果巨龙真的是生物化石,那从它的里面应该能发现细胞,生物学家马不停蹄地制作了石龙的切片,把它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令人遗憾的是,他们找遍各个部位,除了细菌和真菌外,并没有生命存在过的迹象。

这个结果虽然让人失望,但也不是无法接受,毕竟龙是一种活在神话中的生物,想在现实里找到实物确实很难,而且,其实更多学者倾向于,这条巨龙是被人类以外的另一种文明建造的,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们开始找起了证据。

邯郸石龙

大家知道,人类在造雕像时总会做一个底座,这是为了保证雕像的稳定,防止其跌落损坏。

科学家发现,巨龙身下同样有一个底座。那是一块厚重的石板,约莫绵延三四百米,把整个龙身托覆在黄沙之上。而且石板的做工堪称完美,其横断面厚50厘米,宽75厘米,随龙体一起收缩,呈一种鱼水相融的曲线美。

这样精细的结构让科学家叹为观止,他们不禁想,难道巨龙真的是某文明的造物吗?

正当人们为龙的身世辩论不止时,发掘队那边传来了劲爆消息。

俗话说,一龙生九子,考古队在调查石龙时,不忘在周遭地区发掘,没想到,还真从大龙的身边找到九条小龙。

于是,现场出现了这样一幕:一条4米宽的大龙颇具威严地卧在中间,一群小龙相伴左右,依次排开,左边五条,右边四条,布成了阵仗规则的“十龙阵”。

小龙

大龙与小龙的距离较远,约为两三米,小龙们好像孩子玩闹一样,离得很近,几乎是并排挨着的。

此外,小龙除了尺寸比大龙差点,其余数据如比例、材质等都跟大龙所差无几。原本一条石龙就够大家感到惊讶了,如今更是同时出现10条,科学家对远古文明的存在更加确信了。

可是,远古文明为什么要制造这个庞然大物呢?它有什么具体的作用?难道仅仅是某种精神象征?这时,一个名叫姜氏的老人为科学家们做出了回答。

姜氏是姜窑村的一名老妪,已年过七旬,她被几个子孙扶到专家面前,虔诚地说:“这是龙王爷(的遗骨),我年轻时还喝过它赐的水呢!”

老人的话让科学家十分好奇,石龙曾经排过水?它会不会是某种供水设施?他们走访了村里的几十户人家,有不少村民证实,20年前,龙腔确实曾向外流水。水自龙潭进入,从山下流到山上,最后缓缓地从龙口里流出。在那时,大家还不知道土里埋着龙身,只把这块会喷水的长石头叫做“石杠”。

工程师们猜想,这条龙身体里很可能存在某种机械结构,能把其他地方的水吸到身子里,然后向特定的方向运输。

龙爪

不少人按耐不住好奇心,要求把整个龙身挖出来细致研究,但考古学家认为,当前的科技水平不足以保存石龙,一旦挖出来,可能会让它遭受灭顶之灾。最终,龙身仅出土了40多米。

尽管没办法一探巨龙的全貌,但专家们的科研热情一丝未减,他们对石龙进行了细致的采样,然后放在实验室里开始研究。

地质学家发现,构成石龙的材质似为花岗岩,但把龙体身上断裂的石块细细比较,会发现断面处有酷似树木的清晰年轮形状,外围的圈之间间隔比较大,越往里间隔越小。

尤其是颜色上,外围的颜色较浅,内侧颜色很深,到“年轮”中心的位置,几乎已经成了深褐色。这种石质非常奇特,连科学家也没见过,他们为了寻找石头的源头,特意在方圆20公里内勘测取样,结果还是没有发现构成石龙的材料。

到这里,石龙属于远古造物的说法基本成立了,可就在这时,一个神秘人物来到了现场,向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们听后,纷纷陷入沉思。

这个人就是王大有,他是北京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同时也是国内著名的龙文化学者,他为中华古文化的解读做出了出色贡献,其所著的《龙凤文化源流》一书更是堪称龙文化领域中的瑰宝。

王大有的著作

这次,王大有一听说石龙的消息,就连夜赶往邯郸考察。

一到现场,王大有教授便说:“这个‘十龙阵’不是人工制造的,因为几万年前,连人类都不一定有;而且这肯定不是化石,因为你们看,骨头不可能那么薄。”

王大有看众人一脸期待的模样,朝他们笑了笑,接着说:“这些我猜各位已经知道了,我直接说我的想法吧,石龙是海底泥沙沉积形成的!它之所以是龙的形状,是因为古海沙在自然脱水、固化、收缩的情况下会逐渐形成巨型脊椎形状。我这么说不是空穴来风,你们发现了吗?那些带有花纹和褶皱的石头,其实是料疆石,我在来这里的路上,还在山上发现了牡蛎和海龟蛋的化石,这些都是此地曾被洋流覆盖的有力证据。”

此话一出,现场哗然,王大有教授思考问题的角度果然不一般!大家纷纷陷入沉思。很快又有人提出问题:邯郸地处内陆,怎么会被海水冲刷呢?

王大有不慌不忙地拿出一本《中国自然地理图集》,然后翻到邯郸的那页,结果发现,邯郸地区在7000年前真的被海水浸透过。

原来,地球温度越高,海平面也会越高,在7000年前,海水曾漫过京广铁路地带,一直淹到邯郸周边。我们熟知的华北平原,便是在海水褪去后,在冲积作用下形成的。有句话叫沧海桑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正当大家陷入对王大有教授的钦佩中时,李庆辰教授突然哈哈一笑,提出了不同意见。

李庆辰教授是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的骨干,他经过详细考察和论证,驳斥了王大有的“海洋冲积说”。

李庆辰指出:“石龙的确是化石,但它不是动物化石,而是天然形成的古河道钙化石,所谓粘合物,其实是后来的一些沙子在凝固之前伸进了裂缝里,经过千万年的作用形成的。再者,石龙形成的时间大约在3.5万年前,这是我通过沉积速率粗略算出来的,后续我还会通过测量古地磁和碳14同位素等方法来测算具体时间。最后,7000年前的海平面仅比现在高四五米,不足以淹到姜窑村这样的高山上,王大有教授所谓的料疆石、牡蛎化石、海龟蛋,其实都是另一种性质相近的石头,看,我给每一样都取了证,想看的可以来找我,欢迎大家批评补充。”

科学家对李庆辰教授佩服的五体投地,后来他们知道,李庆辰教授这次可是“有备而来”,他为了查出真相,共在姜窑村对石龙展开4次调查,并写了详细的调研报告,正是在大量资料的支撑下,他才能做出完备又合理的解释。

天下第一龙

关于石龙的身世,李庆辰教授的理论是目前最可信的,但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例如,在漫长的岁月里,无数陆地都被海水冲刷了一遍又一遍,类似的石龙应该很多才对,但为什么却并不多见呢?

而且,如何解释十条石龙并排的现象?为何只有一条格外大,而其他的都比较小呢?这些问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前去调查。

如今,邯郸市已经把石龙列为重点保护遗迹,姜窑村也建起了展览馆,正对外展示威武壮观的“十龙阵”。经对比,邯郸石龙是中国迄今为止年代最远、体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龙,也是世界上少见的奇迹之作,堪称“天下第一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