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第十届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纪实_管理_管理系统_新能源

2022/12/15-16

第十届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

中国 · 上海

在我国“双碳”战略背景下,汽车行业电动化全面加速,新能源汽车频频迎来国家利好政策。一众科技企业也带着先进技术跨界造车,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随着行业竞争力及技术发展,市场对于整车性能、寿命、耐久性、舒适度等方面要求提高,汽车热管理系统重要性全面凸显,热管理市场也成为新能源汽车细分赛道的投资新蓝海。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重点,热管理系统须克服制冷制热难点,适应严苛的节能降耗、轻量化指标,其模块化、集成化、标准化倾向会愈发明晰,整零合作、协同研发、合并创新将成为行业趋势。

大会精彩回眸

2022第十届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又称“中冷协热管理年会”)于12月15-1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聚焦能量管理、热泵空调、集成控制等前沿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汇聚来自整车、空调、电池、零部件、院校、行业机构的技术嘉宾与行业人,助推整车热管理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旨在构筑一个更具活力与影响力的产业平台。

展开全文

由中冷协、嘉之道汽车共同发起的“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已 深耕行业十余年,年会已连续十年为整车厂、零部件企业搭建技术交流与合作桥梁,共吸引超 6000人次参会交流。自首届年会举办以来,一度受到业界的高度赞誉,如今已成为 汽车热管理行业中的风向标。

风雨与硕果相伴,十年一日勇毅前行。尽管受疫情影响部分客户未能成行,但行业同仁的技术交流热情不减,在各方支持与关注下,第十届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 亮点纷呈、再创佳绩:

权威专家首发话题登台!

20余位来自整车、零部件、院校、机构的热管理专家聚焦 新政策与行业热点,携前瞻突破,共话热管理技术发展新征程。

投融资话题大力加持!

本次年会 新增投融资话题板块,嘉宾以圆桌互动形式讨论分析投融资政策以及行业前沿趋势,深度解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细分赛道的机会及挑战。

参会企业数创新高!

内外资零部件企业齐聚年会, 展示新产品与新技术,300余位来自整车、空调、电池、零部件、院校、行业机构等 全产业链的技术嘉宾与行业人参会交流。

盛况回顾

12月15日

年会首日议程由奥特佳副总经理何斌先生主持

会议伊始,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广玉先生以直播连线的方式为年会致开幕辞。他在致辞中称,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为尽快提升产业水平、实现弯道超车,全行业付出了极大艰辛,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需踔厉奋发,攻克关键技术与难点。

他指出:“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全力支持汽车热系统分会发挥行业组织优势,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 热系统分会与嘉之道携手共建交流平台,不断提升行业创新活力,激发行业技术触点,为促进产业链的自主与可控、行业的健康发展勇毅前行。”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广玉先生直播致辞

在欢迎致辞中,嘉之道汽车董事长徐锦泉先生指出:“从投资角度看,新能源热管理的相关投资早中期居多,行业还在高速成长; 十年铸就中冷协热管理论坛,6000名参与嘉宾,数千家企业亮相,既有不少退出者,更有不断的新企业进入这个庞大的千亿市场。”

嘉之道汽车董事长 徐锦泉先生

热管理行业及投资专题报告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创新趋势及行业挑战》

中冷协汽车热系统分会会长 黄国强先生

中冷协汽车热系统分会会长黄国强博士以整车热管理行业现状、行业挑战和机遇及技术创新趋势和对策三方面为纲进行专题报告。

他认为,整车热管理系统开发技术正走向环保、高效、轻量化,亦应重视竞争力成本、用户感知质量及热安全问题, 未来热系统模块化平台、系统模块化集成、设计标准区域化等整车热管理开发模式的创新与专项技术的攻关为关键挑战。

《智能电动汽车政策与投资机会展望》

长江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 陈斯竹女士

长江证券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陈斯竹女士解析了智能电动汽车各项相关政策,她认为,基于碳中和、双积分、购置税减免等多项政策加持,2022年新能源持续保持高景气,C端消费旺盛,整体渗透率快速提升。同时,新能源高端市场持续扩容,20万以上占比达35.6%;自主品牌崛起,行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插混有望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

她指出,智能电动所催生的增量需求,使得国产供应商也迎来了发展良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细分赛道未来可期,热管理ASP持续升级下, 预计2025年国内热管理整体市场规模超过千亿,新能源占比接近75%。

圆桌论坛

本版块圆桌论坛由奥特佳董事长丁涛先生主持,圆桌嘉宾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热系统分会副秘书长徐敏利先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产业组组长&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戴志明先生、嘉之道汽车董事长徐锦泉先生、长江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陈斯竹女士与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驱动集成部总监潘乐燕女士。

各方嘉宾以专业视角探讨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细分赛道的研究热点和行业机会,并围绕 “‘双碳’+‘双积分’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展开激烈讨论,预测了未来10-15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场景与国内外竞争格局。

板块一 汽车热系统集成挑战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方案的集成设计》

智己科技热管理系统高级经理 刘杰先生

在发言中,智己科技热管理系统高级经理刘杰先生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行业现状及发展痛点为引,从空调热泵阀、热管理回路、集成式热管理控制器等面向,阐述了热管理集成方案和发展,强调 在电动车热管理技术路线迭代开发的同时,应更加关注集成带来的系统收益,且智能化策略为系统精益集成的发力点。

《汽车架构开发中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开发方法》

东风汽车热管理系统工程师董哲明先生录播分享

东风汽车热管理系统工程师董哲明先生对 东风先进模块架构(DSMA)系列车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开发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 将同架构的不同车型热管理核心零部件实现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在满足车型差异化热管理性能需求的同时缩短系统开发周期、降低零部件成本,并有效规避同系车型整车热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设计缺陷、从而降低整车研发成本与设计周期,保障在研车型能够快速响应市场、抢占先机。

《新能源汽车智能热管理模块研究与开发》

三花研究院副院长的录播分享

三花研究院副院长在录播中指出,三花正着手开发更为智能、舒适、高效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解决方案,并从空调、电池与驱动系统冷却技术,热泵系统流体控制技术及热管理系统集成和智能控制技术三方面中三花的解决方案加以阐明。

他认为, 环保冷媒替代、高效热泵系统、高效电池冷却与余热回收技术,以及 自动驾驶汽车热管理等技术的不断创新,是“发展智能化低碳经济,营造绿色品质环境”的关切点。

《乘员舱空调系统NVH性能设计和舒适性》

吉利汽车高级技术专家 段传学先生

吉利汽车高级技术专家段传学先生对空调热舒适性的定义及评价方法做出解读,阐述了热泵系统NVH的需求与复杂性,最后,思辨地对 NVH性能和热舒适性之间的平衡进行了剖判,提出 多目标融合的设计思路。

《汽车空调及热管理标准评价体系探讨和展望》

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院长助理 谢宝刚先生

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院长助理谢宝刚先生梳理了制冷空调领域标准概况、汽车空调及热管理标准现状,并对后者之体系与评价方向进行探究。

他总结道:“汽车空调及热管理系统技术发展较快, 标委会应加快相关标准的立项和输出;由于各家技术路线和研发水平不同,热管理系统标准化难度较大, 近阶段宜先考虑制定系统设计及通用的评价技术规范类标准。”

12月16日

16日上午由理想汽车高级专家董军启先生主持

板块二 整车热系统的能量优化管理

《整车热系统的能量优化管理策略》

蔚来汽车整车热管理高级经理 姜利民先生

蔚来汽车整车热管理高级经理姜利民先生指出,除了 提升制冷剂循环效率、 降低整车热负荷外,还要 减少风管热损失、 均衡评估座舱热舒适性等节能方向。在热管理系统节能上,要以 客户的真实需求为目标,并且 要兼顾其他性能指标。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节能技术探讨》

海立新能源首席工程师 陶宏先生

海立新能源首席工程师陶宏先生的演讲分为 汽车空调的能耗优化与 电池热管理的节能技术两个部分。前者从汽车空调的热负荷、乘员舱降温/升温过程、前挡风玻璃传热过程、汽车空调器优化四方面加以阐释,后者则探讨了电池温度要求及热负荷、电池包冷板的匹配及传热、电池包的漏热及电池包的热容及利用。

《国际混动构型的原理及能量管理策略剖析》

AKKODIS动力技术&商务总监 穆青先生

AKKODIS(上海梅赛德斯奔驰车辆技术)动力技术&商务总监穆青先生以混动汽车发展背景及现况为引,阐释了 功率分流混动构型(输入式、输出式、复合式、特殊式),并对混动能量管理策略的三种类型—— 全局优化(动态规划)、 ECMS(实时优化)与 预测性——进行了详尽论述与解析。

板块三 高效热泵空调系统技术开发

《新一代宽温域高效热泵空调系统》

比亚迪车用电器部空调科科长 张经科先生

纯电动车低温下面临严重里程衰减是行业难题,而热管理能耗是影响整车续航低的最主要因素。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张经科先生对 新一代宽温域高效热泵空调系统的系统原理、难点与性能测试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市场应用中, 比亚迪首款A0车型海豚已搭载该热泵方案且全系标配;目前已有多款车型量产, 后续全新开发的EV车型也将全系搭载。

《电动汽车HFO混合制冷剂热泵系统应用研究》

弗迪科技首席热管理系统专家 陈雪峰先生

弗迪科技首席热管理系统专家陈雪峰先生的演讲由热泵开发历程、新制冷剂应用及相关部件介绍三部分组成。 他呼吁更多行业同仁加入到HFO混合制冷剂研究,加大研究投入,尽快推出符合环保政策、行业需求的中国制冷剂。最后,陈雪峰先生对夫人孔儒女士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16日下午,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绿色交通专委会主任刘惠萍女士主持

《模块化热泵系统的应用案例及产业化方案》

空调国际新能源系统技术主管 王知明先生

空调国际新能源系统技术主管王知明先生从汽车热管理概述、 新一代热管理系统AITS解决方案、关键部件工业化及模块化热系统测试四方面进行了分享。

《碳化硅赋能xEV高压热泵系统效能》

英飞凌市场经理 徐宇晅先生

英飞凌市场经理徐宇晅先生分享了 新能源车热管理架构分析及 xEV空调压缩机控制器功率器件关键技术,并针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环境下的 HVAC技术趋势, 碳化硅在热管理中的应用,以及 HVAC核心部件E-Compressor与PTC技术需求进行了详尽分析。

《新能源车热管理试验室的最新发展》

上海佐竹 戴高乐先生

上海佐竹戴高乐先生的发言聚焦热管理系统发展与测试、热管理系统开发流程与测试,以及热管理系统测试台架。他总结道,在汽车热管理测试技术发展中, 真实系统与高效自动为主流发展路径,动态模拟崭露头角,而结合仿真已成大势所趋。

板块四 热管理技术电池安全性研究

《数据驱动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模式》

褒科智能创始人兼CTO 常伟先生

尽管新车销量屡创新高,安全焦虑、充电焦虑、维修焦虑仍是新能源车主尚未解决的难题。褒科智能创始人兼CTO常伟先生介绍了 “捷安保”电池健康和安全评估平台,该平台以电化学机理模型为基础,采用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模型,通过充电国标,使用站端部署充检一体化设备或者充电运营商合作伙伴数据接口,获得充电数据,上传捷安保云端,并通过专利算法进行运算,量化电池健康和安全指标,检测电池的健康和安全状态。

《商用车燃料电池发动机可靠性设计与安全运营》

重塑科技副总经理 高雷女士

重塑科技副总经理高雷女士的报告分为燃料电池系统可靠性设计、燃料电池安全监控系统及重塑燃料电池产品及运营三大部分。她首先详尽阐述了第二代PRISMA镜星系列系统及部件产品开发性验证及实车验证效果;在燃料电池安全监控系统板块,对质量管理体系、大数据架构、车用运行数据架构与氢安全监控分析进行了着重介绍,并表明 其产品应用场景覆盖高温、高原、高寒等区域。

《锂电池热失控仿真的几种主流方法》

美的集团热管理专家 叶先生

美的集团热管理专家叶先生在报告中分享了燃气轮机科研项目——燃烧室燃烧仿真的两种主流方法。

《电池系统结构创新与安全性》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电池安全实验室成员

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 沈凯先生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电池安全实验室成员、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沈凯先生的演讲由高能量密度主导型系统结构综述、高安全主导型系统结构设计、双高型系统结构发展展望、总结与展望四部分组成。

他最后指出,在消费者对长续航、充电快等需求的催生下,高比能电池将是 材料创新与 结构创新的结合体,缺一不可。在此背景下, 高安全电池的结构设计,也将继续保持 单体结构创新和系统结构创新的并驾齐驱。

《电动汽车性能提升:新世代电池浸没式冷却技术》

壳牌乘用车润滑油项目经理 罗毅韬先生

当前,电动汽车面临着充电时间、耐用性、安全性的主要挑战。壳牌乘用车润滑油项目经理罗毅韬先生指出, 应用壳牌热管理冷却液的浸没式热管理系统有助于解决所有这些挑战。

通过浸没式电池冷却,可以实现更好的温度控制和均匀性,电池和模组内更好的温度均匀性可以延长电池寿命,并能实现模组级不到14分钟内的快速充电。 壳牌浸没式热管理冷却液在快速充电、热失控控制及电池寿命和总拥有成本上均有突破。

《动力电池设计与仿真新技术解析》

Apollo整车平台负责人 尹德友先生

Apollo整车平台负责人尹德友博士的报告分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政策引向、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技术要求、动力电池系统设计及仿真、动力电池新技术展望四个部分。他指出,动力电池系统新技术包含 多尺度电池仿真技术应用、锂电池设计及生产工艺仿真应用、电池健康检测与预警、电池寿命与安全测试评估,并对动力电池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现场集锦

互动问答/思维碰撞

产品展示/交流合作

特别致谢

铂金赞助

特别赞助

(赞助排名不分先后)

合作机构

联合主办方

《制冷与空调》杂志

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

协办单位

上海国际商会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

上海市交通电子行业协会

上海大数据联盟

支持单位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

合作单位

艾歌展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汽车产业协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软件行业协会

上海浦东汽车电子创新与智能产业联盟

上海交大安泰EMBA汽车行业协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