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金海鸥”从珠海飞向世界!_珠海_纪录_华语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海飞 海鸥 世界 珠海 纪录 华语

青春之城上演光影盛宴,

活力之都再添文化名片。

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

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

与珠海结缘、应时而生。

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珠海传媒集团、中国电影家协会纪录电影工作委员会承办的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于7月12日至14日在珠海成功举办。

光影筑梦,记录时代。一场华语纪录电影人的盛会在美丽时尚的珠海璀璨绽放,逾百位行业“大咖”齐聚经济特区,共赴这场光影之约,让南海之滨涌动着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

展开全文

推优盛典舞台上灯光璀璨,舞台一侧矗立的巨型“金海鸥”雕塑格外引人注目。华语电影大会选取珠海“市鸟”海鸥的形象,寓意纪录电影人像海鸥一样不屈不挠、搏击风浪,也标志着纪录电影将和经济特区从此结缘。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时尚包容的人文魅力,赋予珠海这座城市活力、浪漫、文艺的城市气质。党的十八大以来,珠海文化文艺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举办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以品牌活动助力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正当其时。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组委会主任谈静表示,希望通过主办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搭建交流平台,展示城市形象,集聚纪录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并将以此为契机,打造更多生动记录时代、抒写网民的纪录片精品,讲好珠海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鹏程万里风正劲,不负韶华再起航。作为珠海的又一张崭新文化名片,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将每年在珠海举办一届。“金海鸥”也将从这里一路高歌、乘风搏浪,成为推动华语纪录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珠海为华语纪录电影

增添一抹亮丽底色

01

珠海与纪录电影结缘,得益于时代发展的优渥土壤,得益于文艺繁荣的深厚积淀。

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改革时尚塑造了珠海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珠海就曾举办电影节,为珠海发展电影等文化艺术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近年来,珠海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文化强市建设,全力推动文化文艺繁荣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彰显民族审美风范、弘扬岭南传统文化、描绘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持续擦亮珠海文艺名片。

不久前,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在珠海盛大举行,蓝天盛会彰显中国力量、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为期近一个月的第二届珠海艺术节圆满收官,以高品质文化供给满足网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首届珠海时尚周惊艳亮相,积极促进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融合……一系列城市文化品牌活动精彩纷呈。

第二届珠海艺术节开幕演出

首届珠海时尚周

当经济特区邂逅纪录电影,青春与活力在这里迸发,文化与艺术在这里升华。

作为首届华语纪录电影的联合发起方和主办方,珠海创新打造华语纪录电影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以精品纪录电影为桥梁纽带,用真实影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征集推荐提供展示舞台。57部优秀纪录电影作品参与推荐,最终产生一个特别推荐作品、六个类别的推荐作品和三个类别的单项推荐结果,以及三个机构类推荐结果,全面展现了华语纪录电影的丰硕成果。

57部优秀纪录电影作品参与推荐

主题论坛开展深入交流。业界权威专家、新锐纪录电影导演、头部影视文化和发行机构负责人等嘉宾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共话新时代背景下纪录电影的挑战和机遇、创新和发展,为纪录电影事业产业繁荣凝聚共识和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新纪录”主题论坛

荣光大道致敬初心坚守。纪录电影中的主人公们、背后的创作者们走上象征着荣耀与梦想的荣光大道,以红毯和星光,礼遇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以纪录电影之名礼赞美好的新时代。

纪录电影《无尽攀登》的制片人柯庆峰(左)与主人公夏伯渝(中)、纪录电影《刺向天空的矛》的摄影指导高健(右)

海报巡展展现非凡之路。近百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的华语纪录电影海报,记录了华语纪录电影的成长之路,展现了优秀华语纪录电影风采。

“珠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底蕴为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增添亮丽底色。”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影协纪录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组委会主任姜海清说。

城市元素,深度融合

华语纪录电影大会

展示经济特区独特魅力

02

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的蝶变,是珠海经济特区40余年踔厉奋发的真实写照。

当前的珠海,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坚持“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全力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市和区域文化艺术中心。

举办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是珠海建设区域文化艺术中心的重要内容。珠海紧紧把握机遇,将其作为借力国家级平台开展城市形象传播、展示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契机,积极加强对接推荐,在多个环节融入珠海城市发展的新面貌、新景观和特色元素。

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展映活动走进高校,影片主创与高校学子现场交流。

获得现实类推荐作品的《落地生根》讲述了云南怒族小村寨沙瓦村由贫到富、由无路到有路的时代变迁。导演柴红芳说,在云南怒江拍摄期间,她亲眼目睹了珠海作为“精准扶贫”援建单位,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云南怒江州少数民族建档立卡户改变命运、脱贫攻坚的暖心场景。

《落地生根》获得现实类推荐作品

“印象珠海”短视频评选活动共征集到200件作品,从各个角度反映特区风貌、触摸历史文化、叙述奋斗故事、展现宜居家园。金奖作品《狮鹤同舞》讲述了正表村村民谈森荣将一个灵感创新并付诸实践的过程,把三灶鹤舞和醒狮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尽显非遗之美。

《狮鹤同舞》片段。

“城市记忆”露天放映活动影片汇集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珠海、澳门等地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当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让珠海市民直观地感受到专属于珠海的城市影像记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于1974年拍摄制作的纪录影片《万山十姐妹》中的八姐妹,穿越近50年的时空,来到放映现场,与市民观众互动。

大会期间,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展映活动分别走进全市各大影院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一起走过》《九零后》《棒!少年》等影片受到大学生的追捧。影片主创与高校学子现场交流,将纪录电影这门艺术的种子播撒到青年群体当中。

纪录电影《棒!少年》联合出品人孙岭峰(左一),影片主人公棒球少年梁正双、马虎,章硕

纪录电影绘就光影华章,“艺术之城”氛围愈发浓厚。珠海通过打造交流、探讨、推进华语纪录电影高质量发展新平台,全力推动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成为走向世界的国家级文艺品牌活动。

扬帆珠海,踔厉奋发

华语纪录电影

从这里走向世界

03

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珠海的发展得到纪录电影领域创作者的关心厚爱,特区故事也因为各大纪录电影的讲述、展示、传播而更加美丽动人。

“珠海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电影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张丕民表示,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在珠海举办,聚焦大湾区,辐射东南亚,推动中国的纪录电影走向世界,走向世界华人的心中。

中国剪辑学会会长周新霞认为,纪录电影是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落地珠海,说明珠海市委、市政府眼光独到。珠海举办本次活动,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珠海的智慧和担当,也增强了业界对华语纪录电影发展的信心。

中央新影集团新媒体部主任刘帼轶是“印象珠海”短视频评委之一,从短视频了解到珠海这座城市的时尚与包容。她认为,举办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对纪录电影、纪录电影工作者都非常重要,“大会吸引了众多纪录电影人,共同探讨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互通有无,意义重大。”

海风悠悠,放眼远眺。参加本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的部分嘉宾乘“九洲湾1号”游轮出海,畅游珠澳城市景观,感受城市发展之美。纪录电影《罗长姐》导演金行征感慨地说,希望珠海利用此次契机营造更加浓厚的艺术氛围,吸引更多的人来珠海拍电影、讲故事,欣赏珠海的美景,感受珠海的人文气息。

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的部分嘉宾乘游轮出海,近距离观赏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

第一次来珠海的辜越是科教纪录影片《一波三折养海马》的编剧,此前她通过纪录片《港珠澳大桥》对珠海有了初步的印象,在她的心目中,珠海是一座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城市。“来到珠海之后,我们也了解到这里有很多科研机构,我们将会再来珠海拍摄科教类纪录影片。”

“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的举办让人振奋,我特别期望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能够成为华语纪录电影工作者的实体交流平台。”纪录电影学者单万里说,在珠海举办这样一场大会令人欣慰,他对华语纪录电影的未来充满信心。

探寻过去、聚焦当下、赋能未来。

以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为契机,

珠海将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

探索用纪录电影

讲好中国故事的全新课题,

让世界由此

更好地走近珠海、

了解湾区、读懂中国。

文:珠海传媒集团 靳碧海

图: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 程霖 梁冠贤 朱习

责任编辑:赵思华

编辑:龚宁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