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听“潮”丨沈寒晖:名实要相符 “北站”片区地名应变更_潮州_码头_港口

“尽量减少‘一来个项目就弄个专门配套码头’的现象,避免宝贵岸线资源碎片化使用。”作为潮州唯一的临海县,饶平如何向海而兴?潮州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会副主委、饶平县政协副主席沈寒晖提及,应推动临港码头共享共用,节约宝贵岸线资源。

沈寒晖是名副其实的“高产”委员。经过一年的深入调研,今年他带来了3份履职答卷,不仅有充分发挥潮州港公用码头作用的提案,还提出变更“北站”片区地名,加快韩江南堤碧道工程龙湖古寨至庵埠梅龙段建设等意见。

发挥潮州港公用码头作用

作为海洋经济的主战场,潮州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长4.8公里的金狮湾港区海岸线长、坡度缓、沙质好、水质清、涨退潮深度变化少,适合建设深水码头。目前,依托宝贵的港口岸线资源,华丰油气码头、大唐电厂码头、亚太通用码头(广州港集团)、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等建成投入使用,潮州港也已逐步形成临港产业发展集聚区。

不过,在走访和调研中,沈寒晖发现港口岸线资源的使用存在一些问题。“潮州港目前条件下适合建设深水码头的仅有金狮湾港区。根据《金狮湾港区布局规划》,该港区港口岸线长度为4公里。目前,已使用港口岸线约2.5公里,仅有1.5公里规划港口岸线可供下一步发展使用。”

针对以上问题,沈寒晖认为,随着可利用的港口岸线资源逐渐减少,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上要学会‘算数’,有选择性地引进符合产业政策、低能环保并且能够有效利用港口资源的项目,并合理配置港口岸线投资和土地投资强度以及货种等,引导落户企业将港口货运需求向公用码头集中。”

除了因地制宜引进招商项目,合理配置港口岸线资源外,沈寒晖建议,加大公用码头投资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投资扩建港内亚太通用码头、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等公用码头,提高货物吞吐量,进一步打造高标准、大吨位公用码头,进而集中产业园区乃至饶平县域内港口货运需求,最大限度提高公用码头运作效率,不断提升港口整体竞争力和码头集约化发展水平。”

欧华能源LPG码头。

变更“北站”片区地名

展开全文

在潮州市区北片区,外环北路南侧,有几条以“北站”命名的道路。但北片区以工业区和住宅区为主,既没有火车站,又没有汽车站。沈寒晖找出20年前的规划图一看,发现潮州曾经打算建设广梅汕铁路延伸铁路线,同时规划设立潮州北站,所以这一区域多条马路以“北站”命名。

“地名的名不符实给生活带来不便,一些来潮游客以为这里有火车站或者汽车站,经常走错地方,从而影响他们对潮州的好感度。此外,倘若今后重新规划设置‘潮州北站’,会引起更大的名实不符。”因此,沈寒晖建议,应按照实际情况,重新为北站路、北站一路等道路命名。

续建韩江南堤碧道

随着韩江北堤碧道工程以及南堤韩江大桥至枫溪田头何段、枫溪田头何至龙湖古寨段碧道工程相继建成,当地居民多了一个运动休闲的好去处。

然而,沈寒晖发现,韩江南堤龙湖古寨至庵埠梅龙段碧道工程建设进展缓慢,仍然停留在前期准备工作阶段。“这一段点多面广,关系不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民生意义大。然而,目前为止,这里还是土路,水坑与路漕并存,迎水坡存在不少违规乱搭乱建现象,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

沈寒晖建议,加快韩江南堤龙湖古寨至庵埠梅龙段碧道工程建设。沿线可设置观景台,并利用堤外滩地建设亲水公园。

【记者】李娇

【作者】 李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