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时锦衣卫去哪了?势力庞大的锦衣卫,为何不来拯救明朝?_锦衣卫_明朝_养性

锦衣卫是大明王朝一个神秘却又庞大的组织,他们的权利凌驾于王公贵族之上,直接受命于皇帝。由于锦衣卫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他们成为了人人都惧怕的对象,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文武百官见到锦衣卫都得退避三舍。他们作风彪悍只要他们出现的地方,必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历史四大惨案其二就是由锦衣卫策划实施的,两案件株连四万人有余,四万多条人命如草芥一样被践踏。

为何会有锦衣卫这一特殊职业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疑心病,朱元璋根本不信任朝堂众臣更别说有点实力的大家族。锦衣卫身着飞鱼服,佩戴绣春刀,多为虎背熊腰,气势骇人之辈,组建锦衣卫的初衷只是为了随行在皇帝身边做震慑之用。但是后来朱元璋开始大肆屠杀功臣,传统的司法机构如刑部,大理寺、督查院过程繁冗,朱元璋觉得使用起来并不顺心。于是他将只是用来卤簿仪杖的锦衣卫转变为皇帝的私人眼线刑罚机构。

曾经,锦衣卫是明朝皇帝最忠实的奴仆,但是,当国家覆灭,大难来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却选择了背信弃义,各寻出路。

大明王朝的覆灭,如大厦将倾,狂澜既倒,来势汹汹,难以挽回。危难之际,崇祯皇帝也曾派出最信任的锦衣卫上阵杀敌,只是,人心涣散下,收效甚微。之后,锦衣卫的所作所为,让崇祯大失所望,让世人大跌眼镜。

展开全文

锦衣卫的首领叫指挥使,是正三品官职。崇祯朝的最后一任锦衣卫指挥使是骆养性,官至正二品的左都督,在朝中与六部尚书平起平坐,可见崇祯帝对他的器重和信任。而且,骆养性的锦衣卫指挥使职位是从父亲骆思恭手中世袭的,骆家真真的是世受皇恩。

但是,在大明危难之时,骆养性却第一个做了叛徒。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带领农民军攻陷了北京城,严刑拷打下,骆养性被追赃3万余两,可见他在任期间,贪污受贿何等之巨。而且,崇祯帝走投无路时也曾号召群臣募集军饷时,但当时骆养性一心守财,沉默不语,不肯捐出一两银子。

不久后,多尔衮率清军入关,骆养性又干脆投降了清朝,还捞到了个天津总督的大官当,成了真正的“三姓家奴”。

最终,骆养性因擅自迎接南明弘光帝使臣左懋第被革职,但清朝为了笼络明朝旧臣,仍加骆养性为太子太傅、左都督,后授浙江掌印都司。不久后,骆养性走完了他备受争议的一生。

在锦衣卫的首领中,不仅有正职,还有副职,一般是有两个副职的,称作指挥同知,相当于三品官员。李若琏就是当时的指挥同知。因为当时两个人查同一件案子的时候,对于一个木工是否是奸细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多大的分歧,最终李若琏被降职。在农民军队攻打北京时,他选择了自杀。

除了锦衣卫的首领之外,别的那些人怎么样了呢? 有一些在北京城被进攻的时候被打死了,有的逃往南京。在清军入关之后,明朝的锦衣卫经过整改,后来便消失了,在清朝变成了銮仪卫。

跟随了清朝的锦衣卫也没有得到重用,更何况经过这么多次的投降后,可以说已经名不副实了,没过多久就被改为了仪仗队。自此锦衣卫也就消失了。

锦衣卫在明朝时期的地位可以说非常的高,在百姓看来锦衣卫都是一群威风的人,曾经为明朝处理了不少的事,然而到了清朝却落到了成为仪仗队的角色,不得不说这个变化也是有些大呀。

可以说锦衣卫真正的存在于明朝期间,随着明朝的兴而兴,明朝灭它也就灭了,伴随了明朝走完最后一截,可以说也是见证了明朝的兴衰,而它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小的名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