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机不是选择,美国无人机真正坠海原因,只有一个_无人机_战斗机_拦截

美国MQ-9无人机遭遇俄罗斯苏-27战斗机拦截坠毁一事,仍然在发酵,就在外界广泛关注美国会不会要求俄罗斯道歉的时候,美国五角大楼新闻秘书布里格明确表示,美国无意寻求俄罗斯方面就无人机坠海一事道歉,但是美国会继续在国际空域飞行。

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道歉你不需要,但是捣乱我会继续。美国无人机为何被俄罗斯战斗机拦截?

因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期间,对克里米亚相关海域制定了敏感空域的飞行规则,而这个规则美国显然是不承认的,所以美国的无人机经常抵近侦察。俄罗斯认为美国的无人机这样做,就是在给基辅提供搜集军事情报,这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军事行为,所以俄罗斯才派出战斗机拦截MQ-9。

那么,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真的撞上了MQ-9无人机吗?倾倒燃料会让MQ-9坠机?

从目前美俄双方公布的录像资料来看,黑海拦截事件中苏-27是否通过撞击使得MQ-9坠海,难以做出完全准确的判断。从视频画面看,能够证实的是苏-27的确向美国的无人机倾倒了燃料。

那,通过“放油”能不能干扰MQ-9无人机正常飞行,甚至让其坠海呢?

通过放油就可以让敌方航空器坠毁,这虽然十分违背常理性思维,但从技术手段上来说确实可行。MQ-9虽然具有螺旋桨,但它采用的并不是活塞发动机、而是涡桨发动机。这一点很重要,从本质上来说涡桨发动机可以视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一个特殊分类、基本工作原理依赖吸入空气,而通过近距离空中放油能让涡桨发动机吸入的空气在短时间内密度瞬间上升、乃至直接吸入液体,导致发动机进气、加压、燃烧和排气这四个过程出现了非连续性,从而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导致无人机失去动力而坠毁。

展开全文

不过,从苏-27拦截MQ-9所引发的争议,就不难牵扯出另一个问题:在执行空中拦截任务时,撞击究竟是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很多人说,苏-27参与了直接碰撞,实际上直接碰撞的可能性非常低。这么快的速度,哪怕是碰到一只鸟都可能坠机,更不要说无人机的零部件。

本次拦截事件让很多人想到了著名的“巴伦支海手术刀”,当时,一架苏-27战斗机对挪威空军的P-3B侦察机进行了空中拦截,并且发生了碰撞。P-3B反潜机被苏-27的垂尾剐蹭发动机舱导致一台发动机停车、迫使其不得不返航。此举,让苏-27名声大噪,可以说对苏-27当年的销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这件事直到今天还是坊间津津乐道的谈资,然而事情的真相或许令人大跌眼镜。从苏联防空军在事后对涉事飞行员辛巴尔大尉予以停飞处分、其驾驶的苏-27在修理后改用新机身编号的处理结果来看,显然苏军官方对于这种十分冒险的做法极其不认可。

而从事后的研究分析来看,辛巴尔当时也极有可能并非是刻意对P-3B进行“碰瓷”,而是企图从其下方掠过进行示威却错估了飞行高度,换句话说即便飞行员本人也很有可能根本不希望发生撞击,这一点不难理解——任何撞击行为都会导致拦截方的飞行器受损,即便不会导致其坠毁也会在继续的飞行中威胁安全。

而对于无人机进行拦截,空中撞击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即飞行姿态不容易控制。现代战斗机最大速度能达到2倍音速,相比之下涡桨动力无人机的最大速度大约只有不到500公里每小时,因此涡桨动力无人机的正常飞行速度恰恰避开了战斗机的常用飞行速度区间。

一般来说,战斗机在对涡桨动力无人机进行跟踪伴飞时飞行姿态和机动范围事实上已经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再让其快速改变航向和姿态、并在尽量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直接撞击无人机,对飞行员来说实现难度极大。

且稍有不慎就会让战斗机陷入危险姿态、极有可能酿成飞行事故。因此,无论此次拦截事件情况如何,在对低速目标进行驱离时,战斗机飞行员都会竭力避免进行空中撞击,如果撞击确实发生,更大的可能是操控失误而非飞行员有意为之。

综上,美国无人机的坠海,很大可能依然是“放油”导致的失去动力,而并不是战斗机飞行员主动撞击导致的坠海,因为这种撞击风险实在太大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