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钟1个人演绎7天7夜的荒野求生_探险_荒漠_电影

我喜欢这样的电影《荒原》。

喜欢一个人沉浸式表演和欣赏

90分钟的电影,镜头几乎从头到尾,一秒不落的聚焦一个人,用比较少的台词,更多的时候是利用环境、肢体的语言,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发生在演员身上的一切,甚至于能切身感受到主人公的情绪和思维。特别适合一个人静静的观看,静静的欣赏。

电影表达了,一个离异家庭的兄妹,多年来坚持在戈壁荒漠找寻失踪多年的父亲,偶遇沙尘暴,导致哥哥意外受伤。哥哥隐瞒伤情的严重性,暗自里将自己的那份生存包藏在妹妹的背包中,让她到120公里外的汇集点,寻找救援。原计划4天的路程,妹妹因遭遇各种意外,足足走了7天,而哥哥的伤势实际上只能撑到24小时,电影在开篇半小时左右就注定了这是一场悲剧,作为观众,大家的思绪被带到妹妹是否能够独立走出荒漠,要用多久,会经历哪些挫折。好在,求援之路虽然充满惊险,寒冷、饥渴、野兽、毒蛇、沟壑,荒漠野外独行的元素充斥屏幕,几经倒下,但又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和强大的野外生存能力,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喜欢强烈的事物反差

冷峻的外表,瘦弱的身躯,干练的言辞,电影中任素汐给人的感觉如假小子般,纤细却不柔弱,有长兄却不矫情,知难而不退却,为了探明父亲的去向,为了挽救哥哥的生命,甘愿向死而生,温暖、有爱、伟大。

家庭亲情的叙事情怀

与以往电影不同的是,电影并没有准备以宏伟的故事背景作为开端和结尾,比如父亲因何进入戈壁,是探险,还是科考?就是简单的描写戈壁荒漠失踪,弱化强大的社会主题,而更多的是凸显家庭、亲情的温暖,十分难得,也十分有勇气来面对观众。这一点,也是我十分喜欢的。

浸入式探险学习之旅

抛开故事主线之外,荒漠骑行探险,本就对每个束缚在工作生活琐事里的人充满吸引力,限于假期与探险能力等客观条件,很多人根本无法想象参与这样一场逃离日常生活的荒漠探险,这样沉浸式体验一场荒野求生般的探险之旅,或许也能为的将来可能亲自参与的探险之旅,储备一些必要的野外求生的技能。如如何烈日下制水,哪些东西可以充饥,如何标记路过的记号,如何向高空救援以及在黑夜中发送求救信号,如何巧妙的利用卫生棉包扎伤口、防止磨损。以及思考当储备不足时,是否有勇气做出抉择,把所有储备留给生的希望最大的那个人,勿论兄妹亲情,亦或者是将来一起探险的陌生人。

展开全文

一点点建议

一个人看一场电影,影院里就一个观众,观看一个优秀的演员尽情的演绎。我突然有点质疑,为什么要把这部片子的名字定格在《荒原》,我不晓得是否有对文字原著版本的尊重,如果没有,我宁愿这部片子叫做《一个人的求援》,似乎更具有吸引力,更具有情绪感染价值,也不至于影院只有我一个孤单的观众,虽然这真非常适合一个人静静的观看。

向任素汐致敬,在塑造优秀作品的道路上,越来越好,终将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