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汇报丨合江县尧坝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年终工作总结_社工_服务_社区

平安喜乐

新春大吉

虎年告别兔年来,又是一年新春时。

2022年7月,尧坝镇社工站正式成立,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社工站,我们缺乏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基础,我们在高温、疫情的影响下举步维艰。但我们挺过去了,走得顺当,却也很扎实。

今年,我们逐步探索农村困境人群帮扶工作的落地方式

农村建制村的困境人群服务需求与城市社区有什么区别?作为仅有城市社区工作经验的“专业社工”,农村困境人群帮扶工作对社工站社工来说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能否直接策划集体活动,吸引服务对象积极参与?答案是“村上没有场地,服务对象居住分散,很难聚到一起”;能否通过“微创投”带动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困境村民?答案是“村上没有社区社会组织”。

那农村建制村的困境人群服务需求在哪里?答案是“精准化、精细化的上门服务和资源链接服务”。摆脱城市社区策划好活动静待有需要的人群主动报名的惯性思维,社工站选择花费更多时间去走家串户,主动发现服务对象,提供一对一服务。半年来,社工已在村(社区)的支持下,入户走访60余户,开展个案服务4个,根据服务对象不同需求,上门陪伴残疾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20余次,链接助学资金、生活物资、保暖物资等各类服务资源40余人次。

展开全文

“社工哥哥又来看我了”,个案服务对象小王展开笑颜迎接社工上门的举动,是对社工站精准化、精细化的一对一服务的最大认可。

今年,我们成为了村集体中的一员

尧坝镇社工站并不是一个独立在村(社区)之外的特殊部门,而是与村(社区)一道服务在地发展的合作伙伴。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社工站是干什么的情况下,社工主动走进村集体中,了解在地需求,并以我们的方式提供协助。

在炎炎8月的田间地头,有社工与村两委、志愿者一同为老人抢收稻谷的身影。

当疫情来袭,社工主动请缨,协助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共协助开展20余场全民核酸检测以及守卡口、排查重点人员等工作,共服务居民30000人次,我们当仁不让。

在村(社区)从早到晚忙于乡村振兴,忙于撂荒地复耕复种时,我们及时向其介绍乡村振兴仍然是社工站可以介入的服务领域,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社工站与传统村(社区)工作的区别在于工作方法,而非工作内容。

我们一起行动,一起服务村(社区)发展,我们成为了村集体中的一员。

今年,我们依托 “古驿微光”特色项目努力搭建“五社联动”服务体系

我们与村(社区)成为了朋友,得到了在地力量的积极支持。我们适时地推出了“古驿微光”服务项目,将其逐步打造为社工站搭建“五社联动”服务体系的特色项目。

村(社区)成为了我们服务落地的平台

我们推出了古驿微光—村(社区)基础服务提升计划,鼓励村(社区)主动与社工站交流自身的迫切需求,我们建立了联席会制度,实现了社工站独自开展服务到“村(社区)提出服务需求—社工提供服务建议—共同决定服务方式—以村(社区)为平台联动开展服务”的转变,社工站的服务真正落地到了村(社区)的需求上。

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被我们逐步发掘

“没有民间志愿者队伍”“没有社区社会组织”,这是社工站初入村(社区)调研时大家对两类主体存在与否的普遍回答。但当我们真正走进村集体中后就会深刻体会到农村建制村与城市社区在社区动员方面的巨大差别。基于农村普遍的熟人关系,村(社区)只需要提供一份早餐或者一份“豆花饭”,就能实现志愿者的招募,并不用去担心志愿者的来源问题;基于熟人关系,村(社区)能快速找到困境人员的“队长”或者邻居帮忙照看服务对象。虽很少有组织化的志愿者队伍或者社区社会组织队伍,却有着实际发挥着两者作用的民间力量存在。

基于此,社工站依托村(社区)的支持,将这些村(社区)原本就有的服务力量整合为了“古驿微光”互助志愿者队伍,帮助其组织化管理,共同参与村(社区)服务,实现了志愿者和社区社会组织队伍的初步发掘。

今年,我们渐进拓展服务内容

我们尝试通过社工成长小组培育社工人才

在村(社区)的支持下,我们尝试组织一部分村(社区)骨干开展了“小小微光 点亮古驿”社工成长小组,通过小组向村(社区)传递社会工作服务理念,澄清社会工作与村(社区)工作的共性与区别,让在地骨干更清晰地认识社工。

我们持续依托未保站开展儿童关爱服务

我们采用社工站与未保站“两站合一,共同推进”的建设思路,将社工站建于未保站内,并利用未保站功能阵地持续开展儿童关爱服务。半年来,共开展儿童服务活动5场,服务110余人次,并在每周末开放未保站场地,让孩子们有一个周末的集中休闲地点。

我们尝试利用 “五社联动”机制开展服务活动

我们尝试联动乡镇政府、社会企业、志愿者开展了“情暖冬日 喜迎新春”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让30余名小朋友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关爱;我们主动策划并联动了尧坝镇白村、尧坝镇唯一一支社区舞蹈队以及青年志愿者共同为20余名分散特困老人带来了一个温暖、热闹的集体新年。这些在城市社区并不鲜见的活动,对于农村乡镇、建制村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创新。

展望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社工站,我们缺乏多元的人才储备,我们没有丰富的服务资源。但我们能够做到用心、用情去融入到每个村集体中间,并尝试去寻找我们社工服务的落地点,去挖掘农村地区固有的资源优势,去探索契合农村地区区别于城市的服务路径。

新事物的发展总归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作为专业社工,只要始终坚持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人文关怀的工作理念,当身边的伙伴、服务对象最终理解到你并不是一个行政化的服务部门,而是一个整合社会所有爱心力量,共同走进每家每户中间,提供精准化、精细化人文关怀服务的行业的时候,社工行业终会被理解、被认可。这条路还很长,但充满希望。

END

供稿 / 责任:唐永顺

校正: 向启芳 陈柯先

审核: 丁茂云 陈柳

一路相伴 | I-U-SHE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