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方程式、高频考点备考速记_溶液_的是_气体

一、初中化学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拉瓦锡(法国) 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建立质量守恒定律

侯德榜(中国)发明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

门捷列夫(俄国)首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张青莲(中国)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道尔顿(英国)创立原子学说

屠呦呦(中国)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展开全文

二、化学用语

1.元素名称及符号

(1)前二十号元素(5个一组,记忆更方便)

(2)补充元素9种

【注意事项】书写元素符号时,元素符号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必须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必须大写,第二个必须小写。

2.离子名称及符号

(1)常见的离子

氢离子:H +   钠离子:Na +   钾离子:K +    钙离子:Ca 2 +

镁离子:Mg 2 + 铜离子:Cu 2 + 亚铁离子:Fe 2+ 铁离子:Fe 3 +

铝离子:Al 3 + 氯离子:Cl -

(2)常见的原子团

3.化学式的书写

(1)固态非金属单质

硅:Si   磷:P   硫:S   碘:I 2    碳:C   硼:B

(2)气态非金属单质

氢气:H 2   氮气:N 2   氧气:O 2   氦气:He

(3)金属氧化物

氧化镁:MgO   氧化铜:CuO   氧化汞:HgO   氧化钙:CaO

氧化铝:Al 2 O 3 二氧化锰:MnO 2 氧化铁:Fe 2 O 3 四氧化三铁:Fe 3 O 4

(4)非金属氧化物

水:H 2 O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 2

二氧化氮:NO 2 二氧化硫:SO 2 五氧化二磷:P 2 O 5

过氧化氢:H 2 O 2

(5)酸

盐酸:HCl   硫酸:H 2 SO 4    硝酸:HNO 3    碳酸:H 2 CO 3

(6)碱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 2    氢氧化钾:KOH

氢氧化镁:Mg(OH) 2 氢氧化铜:Cu(OH) 2 氢氧化铁:Fe(OH) 3

氨水:NH 3 ·H 2 O

(7)盐

氯化盐

氯化钠:NaCl 氯化钾:KCl 氯化银:AgCl

氯化铵:NH 4 Cl 氯化钙:CaCl 2 氯化钡:BaCl 2

氯化铜:CuCl 2 氯化亚铁:FeCl 2 氯化铁:FeCl 3

氯化铝:AlCl 3

硫酸盐

硫酸钠:Na 2 SO 4     硫酸钡:BaSO 4     硫酸铜:CuSO 4

硫酸亚铁:FeSO 4 硫酸镁:MgSO 4

碳酸(氢)盐

碳酸钠:Na 2 CO 3 碳酸钙:CaCO 3 碳酸钾:K 2 CO 3

碳酸钡:BaCO 3 碳酸氢钠:NaHCO 3

硝酸盐

硝酸银:AgNO 3 硝酸钡:Ba(NO 3 ) 2 硝酸铵:NH 4 NO 3

硝酸铁:Fe(NO 3 ) 3

其他盐

高锰酸钾:KMnO 4 锰酸钾:K 2 MnO 4

(8)有机物

甲烷:CH 4 乙醇:C 2 H 5 OH

4.化合价的标注

5.化学式的意义及相关计算

(1)化学式的意义

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以C 2 H 5 OH为例)

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乙醇这种物质)

b.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乙醇分子)

b.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 [表示一个乙醇分子由9个原子(或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Fe为例)

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表示铁这种物质)

b.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铁由铁元素组成)

微观意义: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 (表示一个铁原子)

(2)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以C 2 H 5 OH为例

①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C 2 H 5 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1=46

②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C 2 H 5 OH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6∶1

③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C 2 H 5 OH中, mC : mH : mO =(12×2)∶(1×6)∶(16×1)=12∶3∶8

④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如:求C 2 H 5 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⑤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如100 g C 2 H 5 OH中碳元素的质量=100 g×52.2%=52.2 g

6.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1)符号前数字的含义: nM

①M为元素符号,一般表示 n个M原子

②M为化学式,除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外,一般表示 n个M分子

③M为离子符号,一般表示 n个M离子

如:2H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

8H 2 O中的“8”表示8个水分子;

2Fe 3 + 中的“2”表示2个铁离子。

(2)下角标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如:H 2 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P 2 O 5 中的“5”表示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

(3)符号右上角数字的含义:表示离子或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

如:Fe 2 + 中的“2”表示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S 2 - 中的“2”表示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CO 3 2- 中的“2”表示1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4)符号正上方数字的含义:表示某元素在该微粒中所显的化合价

三、基本实验操作

1.常见仪器的识别

2.基本实验操作

(1) 药品的取用原则

取用原则

具体要求

“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将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用量)

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用量为1~2 mL,固体取用量为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剩余药品处理原则

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要放到指定容器内

(2)闻药品的气味

(3)固体药品的取用

(4)天平的使用

【特别提醒】①托盘天平的称量值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若称量时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且使用了游码,则药品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读数。

②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时,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继续加固体至天平平衡;称量某物质的质量时,天平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加砝码或移动游码。

(5)倾倒液体

(6)用滴管滴加液体

【注意事项】①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放,防止液体倒流,污染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②用过的胶头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用冲洗),严禁用未经清洗的胶头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

(7)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注意事项】①量筒的选择:a.选择比量取液体体积稍大的量筒,且越接近越好,减少误差;b.保证只量取一次;②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或配制溶液的容器。

(8)酒精灯的使用

【注意事项】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②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9)固体的加热

【补充】可能导致试管炸裂的操作有:①加热完药品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②加热液体药品时,用酒精灯直接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③加热药品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10)液体的加热

(11)仪器的连接

(1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特别提醒】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般在组装仪器之后,装入药品之前。

(13)仪器的洗涤

【特别提醒】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洗净的标准:洗过的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14)稀释浓硫酸

(15)过滤

①目的:用于固态与液态混合物的分离

②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注意事项】若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16)蒸发

①目的:将溶液进行浓缩,提取溶质。

②主要仪器: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坩埚钳

③操作要点

(17)测定溶液的pH

【特别提醒】若要测定固体物质的酸碱性,应先取适量固体物质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静置得到其饱和溶液,然后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进行测定。

(18)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措施

意外事故

处理措施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

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浓酸、浓碱溅到皮肤或衣服上

浓酸:用大量水冲洗,涂3%~5%的NaHCO 3 溶液 浓碱:用大量水冲洗,涂硼酸溶液

稀酸或稀碱溅到眼睛里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请医生治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四、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实验原理

【巧记】谁含“Mn”不加“MnO 2 ”,不含“Mn”加“MnO 2 ”;固体要“加热”,液体“不加热”。

(2)制取CO 2 :CaCO 3 +2HCl=== CaCl 2 +H 2 O+CO 2 ↑

2.发生装置

(1)固体加热型

举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O 2 。

【注意事项】用KMnO 4 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氧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2)固液不加热型

举例: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CO 2 ;用双氧水制O 2 。

3.收集装置[2017.28(2)]

(1)排空气法:操作简单,收集到的气体比较干燥但纯度不高。

适用范围 ①无毒无害,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发生反应,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 较大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O2、CO2),用向上排空气法(如图1) ③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NH3),用向下排空气法(如图2)

(2)排水法:难溶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较高,但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

【注意事项】a.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b.用加热装置制取气体时,实验结束后要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观察到有大气泡从瓶口冒出,应该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再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4.检验和验满

(1)O 2 的检验和验满

(2)CO 2 的检验和验满

5.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装置

说明

a.当装有浓硫酸时,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水分(或干燥气体),如:H 2 、CH 4 、N 2 、SO 2 、HCl、CO 2 等中性或酸性气体 b.当装有NaOH溶液时,用于除去气体中的CO 2 、SO 2 、HCl等酸性杂质气体 c.当装有饱和NaHCO 3 溶液时,用于除去CO 2 中的HCl

a.当装有碱石灰时,用于干燥碱性或中性气体(如H 2 、O 2 、N 2 、CH 4 、NH 3 等)、除去CO 2 、SO 2 等酸性气体 b.当装有无水CaCl 2 时,用于干燥气体(NH 3 除外)

6.多功能瓶

功能

装置

进出口方向

排水法收集气体

b进a出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a进b出

密度比空气小

b进a出

检验、除杂、干燥

a进b出

五、推断题题眼

1.物质的颜色

(1) 固体的颜色

①黑色:铁粉、炭粉(C)、CuO、MnO 2 、Fe 3 O 4

②红色:Fe 2 O 3 (或红棕色)、Cu(或紫红色)、红磷

③暗紫色:KMnO 4

(2) 溶液的颜色

①蓝色⇔含Cu 2 + 的溶液,如:CuSO 4 、Cu(NO 3 ) 2 等溶液

②浅绿色⇔含Fe 2 + 的溶液,如:FeCl 2 、FeSO 4 等溶液

③黄色⇔含Fe 3 + 的溶液,如:FeCl 3 、Fe(NO 3 ) 3 、Fe 2 (SO 4 ) 3 等溶液

④紫红色⇔含MnO-4的溶液,如KMnO 4 溶液

(3)沉淀的颜色

①蓝色沉淀:Cu(OH) 2

②白色沉淀(5种):BaSO 4 、AgCl、CaCO 3 、BaCO 3 、Mg(OH) 2

【注意】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2种):BaSO 4 、AgCl

溶于酸并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2种):CaCO 3 、BaCO 3

溶于酸但没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1种):Mg(OH) 2

③红褐色沉淀:Fe(OH) 3

2.物质的俗称/主要成分

(1)物质的俗称

俗称

物质

化学式

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CO 2

生石灰

氧化钙

CaO

熟石灰、消石灰

氢氧化钙

Ca(OH) 2

苛性钠、火碱、烧碱

氢氧化钠

NaOH

纯碱、苏打

碳酸钠

Na 2 CO 3

小苏打

碳酸氢钠

NaHCO 3

(2)主要成分

物质

主要成分的名称

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沼气、天然气

甲烷

CH 4

铁锈、赤铁矿

氧化铁

Fe 2 O 3

磁铁矿

四氧化三铁

Fe 3 O 4

食盐

氯化钠

NaCl

大理石、石灰石

碳酸钙

CaCO 3

胃酸

盐酸

HCl

草木灰

碳酸钾

K 2 CO 3

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1)单质

①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 2 。

②可作食品保护气的是N 2 。

③可用作理想清洁燃料的是H 2 。

④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的气体是H 2 。

⑤可用作食品干燥剂(脱氧剂)的是铁粉。

⑥具有导电性、能用作电池电极的是石墨。

⑦质软、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石墨。

⑧硬度大、可用于裁玻璃的是金刚石。

【补充】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能除去冰箱中异味的是活性炭(主要成分为碳单质)。

(2)氧化物

①可用作光合作用的原料、常用作灭火剂、制作汽水、固态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CO 2 。

②会导致温室效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 2 。(2015.25)

③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的气体是CO。(2014.25)

④可作燃料且极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CO。

⑤与水具有相同元素组成且有消毒杀菌作用的液体是H 2 O 2 。

⑥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CaO。

(3)酸、碱、盐

①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物质是稀盐酸(HCl)、稀硫酸(H 2 SO 4 )。(2018.27)

②胃酸的主要成分,可帮助消化的是盐酸(HCl)。

③可作干燥剂且具有脱水性的是浓H 2 SO 4 。

④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Ca(OH) 2 ]。

⑤实验室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Ca(OH) 2 ]。

⑥可用作干燥剂的碱是NaOH。

⑦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NaOH。

⑧可用作补钙剂的是CaCO 3 。

⑨常用作调味品、配制生理盐水的是NaCl。

⑩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的是Na 2 CO 3 。

⑪用于焙制糕点、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NaHCO 3 。

⑫用作建筑材料的是CaCO 3 、Ca(OH) 2 。

⑬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Ca(OH) 2 和CuSO 4 。

⑭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Al(OH) 3 、Mg(OH) 2 、NaHCO 3 。

4.物质和元素之最

(1)物质之最

①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提取量最大的金属:Fe

②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Cu

③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含量最多)的气体:N 2

④最理想的清洁燃料、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密度最小的气体:H 2

⑤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⑥最常用的溶剂、最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液体:H 2 O

⑦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 2 O

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H 2 O

⑨最简单的有机物:CH 4

(2) 元素之最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

②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

③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

④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a

5.组成元素相同/含同一种元素的物质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

(1)氧化物

①液体(无色液体):H 2 O 2 和H 2 O

②气体:CO 2 和CO

③固体:Fe 2 O 3 和Fe 3 O 4

(2)盐:FeCl 2 和FeCl 3 、FeSO 4 和 Fe 2 (SO 4 ) 3 等

★含同一种元素的物质

(1)常见含有相同的非金属元素的物质:

①C⇐⇒C、CO、CO 2 、CaCO 3

②O⇐⇒O 2 、H 2 O、H 2 O 2 、CaCO 3

③H⇐⇒H 2 、H 2 O、H 2 O 2 、HCl

(2)常见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的物质:

①Fe⇐⇒Fe、Fe 2 O 3 、Fe 3 O 4 、FeCl 3 [或Fe 2 (SO 4 ) 3 ]、FeCl 2 (或FeSO 4 )、Fe(OH) 3

②Cu⇐⇒Cu、CuO、Cu(OH) 2 、CuCl 2 (或CuSO 4 )

③Ca⇐⇒CaO、Ca(OH) 2 、CaCO 3

④Na⇐⇒NaCl、NaOH、Na 2 CO 3 、NaHCO 3

6.特殊反应条件

(1)反应过程较为复杂:铁生锈

(5)催化剂:H 2 O 2 分解、KClO 3 分解

六、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

类型一 实验室制取气体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相同点: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 红磷(或白磷)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

类型2 有二氧化碳参与的反应

13.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Ca(OH) 2 溶液]反应

CO 2 +Ca(OH) 2 === CaCO 3 ↓+H 2 O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检验二氧化碳.

14.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CO 2 +2NaOH=== Na 2 CO 3 +H 2 O

1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

CO 2 +H 2 O=== H 2 CO 3

16. 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类型5 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

Ⅰ. 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反应)

条件:金属的活动性必须排在氢之前。

17. 锌与稀硫酸反应

Zn+H 2 SO 4 === ZnSO 4 +H 2 ↑

Zn+2HCl=== ZnCl 2 +H 2 ↑现象:有气泡产生。

18. 铁与稀酸反应

Fe+2HCl=== FeCl 2 +H 2 ↑

Fe+H 2 SO 4 === FeSO 4 +H 2 ↑

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19. 镁与稀硫酸反应Mg+H 2 SO 4 === MgSO 4 +H 2 ↑

现象:有气泡产生.

Ⅱ.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置换反应)

条件:①金属单质的活动性排在盐溶液中金属之前(K、Ca、Na除外);

②盐必须可溶。

20. 铁与铜盐溶液反应

Fe+CuSO 4 === FeSO 4 +Cu

Fe+CuCl 2 === FeCl 2 +CU

现象: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1.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O 3 === Cu(NO 3 ) 2 +2Ag

现象: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2.锌与硫酸铜反应:Zn+CuSO 4 === ZnSO 4 +Cu

现象: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3.铝与硫酸亚铁反应:2Al+3FeSO 4 === Al 2 (SO 4 ) 3 +3Fe

现象: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类型3 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24.氧化铁与酸(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除铁锈)

Fe 2 O 3 +6HCl=== 2FeCl 3 +3H 2 O

Fe 2 O 3 +3H 2 SO 4 === Fe 2 (SO 4 ) 3 +3H 2 O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25.氧化铜与酸(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CuO+ 2HCl=== CuCl 2 +H 2 O

CuO+H 2 SO 4 === CuSO 4 +H 2 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类型4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酸与碱反应

通式:酸+碱―→ 盐+H 2 O

26.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HCl+NaOH=== NaCl+H 2 O

27.稀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H 2 SO 4 +Cu(OH) 2 === CuSO 4 +2H 2 O

28.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 2 === CaCl 2 +2H 2 O

29.稀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2HCl+Mg(OH) 2 === MgCl 2 +2H 2 O

30.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H 2 SO 4 +Ba(OH) 2 === BaSO 4 ↓+2H 2 O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H 2 SO 4 +2NaOH===Na 2 SO 4 +H 2 O

稀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H 2 SO 4 +2KOH===K 2 SO 4 +H 2 O

Ⅱ. 酸与盐反应

通式:酸+盐→ 新酸+新盐

31.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

HCl+AgNO 3 === AgCl↓+HNO 3

32.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

H 2 SO 4 +BaCl 2 === BaSO 4 ↓+2HCl

33.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

2HCl+Na 2 CO 3 === 2NaCl+CO 2 ↑+H 2 O

34.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H 2 SO 4 +Na 2 CO 3 === Na 2 SO 4 +H 2 O+CO 2 ↑

稀盐酸与碳酸氢钠

HCl+2NaHCO 3 ===Na2CO 3 +HCl+CO 2 ↑

Ⅲ.碱与盐反应

通式:碱+盐―→ 新碱+新盐

条件(发生原因):反应物均可溶,有沉淀或气体生成

34.氢氧化钙(熟石灰)与碳酸钠(纯碱)反应

Ca(OH) 2 +Na 2 CO 3 === CaCO 3 ↓+2NaOH

3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

2NaOH+CuSO 4 === Na 2 SO 4 +Cu(OH) 2 ↓

36.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

2NaOH+CuCl 2 === Cu(OH) 2 ↓+2NaCl

37.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3NaOH+FeCl 3 === Fe(OH) 3 ↓+3NaCl

38.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Ba(OH) 2 +Na 2 SO 4 === BaSO 4 ↓+2NaOH

Ⅳ. 盐与盐反应

通式:盐1+盐2―→ 新盐1+新盐2

反应条件(发生原因):反应物均可溶,有沉淀生成

39.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

Na 2 CO 3 +CaCl 2 === CaCO 3 ↓+2NaCl

40.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Na 2 CO 3 +BaCl 2 === BaCO 3 ↓+2NaCl

41.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NaCl+AgNO 3 === AgCl↓+NaNO 3

42.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Na 2 SO 4 +BaCl 2 === BaSO 4 ↓+2NaCl

Ⅴ.其他反应

48.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CaO+H 2 O=== Ca(OH) 2

49.碳酸分解

H 2 CO 3 ===H 2 O+CO 2 ↑

end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请联系原出处。中考网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与管理员联系处理。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2022中考专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