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的一纸婚约,胜过如今无数耳边情话_让人_证词_民国

结婚是人一辈子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举办一场什么样的婚礼,又是开始婚姻生活的头等大事。

现今的婚礼,我们几乎都参加过,或者亲身经历过,起码也在影视剧里见过。无非就是奢华和简朴之分,形式和流程基本大同小异。

历史上有个离我们不近也不远、且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时代——民国。那是一个充满探索和自由、人文情怀浓郁、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一些人,传承了儒家礼节的同时,又受到了新思潮、新事物的影响。所以那个时代的爱情和婚姻,也别具一格,让人好奇。

展开全文

现在的婚礼,有主持人,叫婚礼司仪。民国也有,同时也有证婚人。就像民国著名的大才子徐志摩和才女陆小曼结婚时,就是由维新派领袖梁启超担任证婚人。

美到让人向往婚姻的结婚誓词

就像现在婚礼上,我们学习西方,有一套“不论贫穷富有,都彼此一生互相关心爱护,不离不弃”这类的誓言,民国时期的婚姻也有结婚誓词。版本很多,我们欣赏其中一二:

版本一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die)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版本二

嘉礼初成,良缘遂缔。情敦鹣鲽(jian die),愿相敬之如宾;祥叶螽(li)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结鸾俦,共盟鸳蝶。此证。

版本三

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

版本四

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此证。

以上誓词,传统中带着浪漫,语言既深情又曼妙。誓词里对儿女情长的美好表达,读来就让人觉得温暖。美人不迟暮,少年正青春,佳偶天成,珠联璧合,不由得让人充满了对婚姻的向往。

民国结婚证词,美到让人融化

现在结婚,有结婚证。花九块钱,领两个小红本。民国时当然也有结婚证,而且比现在的漂亮、有内涵得多。先看几段民国结婚证上的证词:

证词一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证词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证词三

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偕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

算不上海誓山盟,但这种关于爱情的两情相悦、你侬我侬之言语,是不是比4.5元一个的小红本要浪漫得多?

民国时期婚礼仪式流程

典礼开始,新郎新娘和来宾入席就位

向新郎新娘献花

鸣炮奏乐

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主婚人致辞

介绍人致辞

来宾致辞

新郎新娘向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及来宾三鞠躬

新郎新娘互行鞠躬礼

新郎新娘交换礼物

新郎新娘互诉衷肠

新郎新娘入洞房

宾客开席

无论民国还是现在,婚姻不单单是一纸缔约或两个小红本。长久的婚姻还需要双方的包容、理解和陪伴。

但我们为什么还需要那一纸缔约呢?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天生的好人,只有被约束的文明者。那一张结婚证明,还有那份婚礼仪式就是对爱人、对文明者的约束,同样也是对爱和婚姻的守护。

这张证明、这场婚礼,这种代表对婚姻守护的仪式感,是不是越非凡、越别致、越让人记忆深刻越好?

#头条创作挑战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