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三秋是多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指的是什么_不见_时间_三岁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如隔三秋 不见 时间 三岁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三秋是多久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指九个月,泛指时间很久。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古人指的“三秋“即“一秋“为一个季度,“三秋“为三个季度,约是现在的九个月时间,而实际上有时候比这个三秋还要长的时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来形容情人之间思慕殷切,也可用于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

扩展资料

出处:《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 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情歌,指的是一位勤劳的姑娘,也就是那个小伙子所喜爱的人那个小伙子和他所爱的姑娘分开刚刚一天,他就感到无比的想念,似乎“三月(三秋、三岁)”没见面了,虽是夸张,却真实地反映出了那度日如年的情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指的是什么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来形容情人之间思慕殷切,也可用于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三秋泛指时间很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指九个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此处描写恋爱心理,类似篇幅,《诗经》中还有很多,可见诗经时期的风气自然朴实。而孔子也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至于后来的儒家的发展出现的各种繁琐的非人性的要求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扩展资料: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 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排比句:

如三月:指一个季度/季节(三个月时间),

如三秋:指三个季度/季节(九个月时间),

如三岁:这里的三与岁是分开解读的,三:寓意没有收获的季节,岁:这一年不就是虚度了吗?

排比句的解释,必须上下贯通,

这是一首情歌,“采萧”、“采艾”和“采葛”的意思相近。指的是一位勤劳的姑娘,也就是那个小伙子所喜爱的人那个小伙子和他所爱的姑娘分开刚刚一天,他就感到无比的想念,似乎“三月(三秋、三岁)”没见面了,虽是夸张,却真实地反映出了那度日如年的情思,本诗运用了回复的章法,就更加强了这情思的感染力。

《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一说指三年。见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 晋陆机《挽歌》之一:“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宋李弥逊《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词:“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燕山外史》卷二:“室迩人遐,每切三秋之感。”

现代成语中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句,源出于本诗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俗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究竟是多久

“三秋”是指三个秋天。一个秋季是三个月,三秋也就是九个月。可能很多人都以为,三秋是三年,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许多庄稼都是在秋天成熟,而且又是一年一熟。时间久了,大家误以为一秋就是一年。

这句俗语最早是出自《诗经》 ,在书中记载了一日不见,就如三日、三秋、三岁。“三岁”才是真正的三年的意思,日、秋、岁,时间不断的延长,比喻思念也是一日比一日更深。

不管三秋具体是指三个季度还是指三年,现在我们用这句话一般都是表示对对方的思念之情很深,最多的是就是用在情侣和夫妻之间。两个人虽然只是分别了一小段时间,但是因为太过思念,就觉得好像已经过了好几个月一般。

虽然时间都是一样的,每一秒、每一天不会因为某个人变得特别长,或者是特别短,但是会根据感觉的不同,带给人不一样的“长短”感觉。像有些上班族,一个早上都在忙忙碌碌,根本没空喝茶聊天,就觉得上午的时间一晃眼就过去了。

有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情做,同样的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觉得特别难熬。一个小时看表看了N次,但是时间依旧还是过的很慢。这就是个人对时间长短的感觉。同理,当一个人特别思念另外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正处在热恋中的小情侣,就更加能够体会这句话的意思了。我同事就在热恋中,一次领导派她男友去出差。明明只是分开了一个星期左右,两个人天天视频,天天煲电话粥,回来的时候还出去吃了大餐,好像好几年没见过了一样。

可不就是这句话最好的一个解释嘛!这种心情,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