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家》剧本(曹禺作的话剧剧本)_话剧_巴金_觉新

本文目录

  • 曹禺作的话剧剧本
  • 由曹禺创作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是什么
  • 话剧:《家》有那些角色还有内容是什么
  • 巴金的小说《家》和曹禺的剧本《家》有什么区别
  • 话剧《家》是否为曹禺的作品
  • 话剧《家》剧本分析

曹禺作的话剧剧本

序幕
在教堂附属医院的一间特别客厅内--冬天的一个下午。
第一幕
十年前,一个夏天,郁热的早晨。--周公馆的客厅内(即序幕的客厅,景与前大致相同
。)
第二幕
景同前--当天的下午。
第三幕
在鲁家,一个小套间--当天夜晚十时许。
第四幕
周家的客厅(与第一幕同)--当天半夜两点钟。
尾声
又回到十年后,一个冬天的下午--景同序幕。
(由第一幕至第四幕为时仅一天。)
★★ 人物 ★★
姑奶奶甲(教堂尼姑)
姑奶奶乙
姊姊--十五岁
弟弟--十二岁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前夫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周宅仆人等:仆人甲,仆人乙……老仆。
★★ 序幕 ★★
景--一见宽大的客厅。冬天,下午三点钟,在某教堂附设医院内。
屋中是两扇棕色的门,通外面;门身很笨重,上面雕着半西洋化的旧花纹,门前垂着满是斑
点、褪色的厚帷幔,深紫色的;织成的图案已经脱了线,中间有一块已经破了一个洞。右边
--左右以台上演员为准--有一扇门,通着现在的病房。门面的漆已经蚀了去,金黄的铜
门钮放着暗涩的光,配起那高而宽没有黄花纹的灰门框,和门上凹凸不平,古式的西洋木饰
,令人猜想这屋子的前主任多半是中国的老留学生,回国后右富贵过一时的。这门前也挂着
一条半旧,深紫的绒幔,半拉开,破或碎条的幔角拖在地上。左边也开一道门,两扇的,通
着外间饭厅,由那里可以直通楼上,或者从饭厅走出外面,这两扇门较中间的还华丽,颜色
更深老;偶尔有人穿过,它好沉重地在门轨上转动,会发着一种久摩擦的滑声,像一个经过
多少事故,很沉默,很温和的老人。这前面,没有帏幔,门上脱落,残蚀的轮廓同漆饰都很
明显。靠中间门的右面,墙凹进去如一个像的壁龛,凹进去的空隙是棱角形的,划着半图。
壁龛的上大半满嵌着细狭而高长的法国窗户,每棱角一扇长窗,很玲珑的;下面只是一块较
地板〔上田下各〕起的半圆平面,可以放着东西来;可以坐;这前面整个地遮上一面的摺纹
的厚绒垂幔,拉拢了,壁龛可以完全遮盖上,看不见窗户同阳光,屋子里阴沉沉,有些气闷
。开幕时,这帏幕是关上的。
墙的颜色是深褐,年久失修,暗得褪了色。屋内所有的陈设都很富丽,但现在都呈现着衰败
的景象。陈设,空空地,只悬着一个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现在壁炉里燃着煤火,火焰熊熊
地,照着炉前的一长旧圆椅,映出一片红光,这样,一丝丝的温暖,使这古老的房屋里还有
一些生气。壁炉旁边搁放一个粗制的煤斗同木柴。右边门左侧,挂一张画轴;再左,近后方
,墙角抹成三四尺的平面,它的那里,斜放着一个半人高的旧式紫檀小衣柜,柜门的角上都
包着铜片。柜上放着一个暖水壶,两只白饭碗,都搁在旧黄铜盘上。柜前铺一张长方的小地
毯;在上面,和柜平行的,放一条很矮的紫柜长几,以前大概是用来摆设瓷器、古董一类的
精巧的小东西,现在堆着一叠叠的白桌布、白床单等物,刚洗好,还没有放进衣柜去。在下
面,柜与壁龛中间立一只圆凳。壁龛之左,(中门的右面),是一只长方的红木漆桌。上面
放着两个旧烛台,墙上是张大而旧的古油画,中间左面立一只有玻璃的精巧的紫柜台。里面
原为放古董,但现在正是空空的,这柜前有一条狭长的矮桌。离左墙角不远,与角成九十度
,斜放着一个宽大深色的沙发,沙发后是只长桌,前面是一条短几,都没有放着东西。沙发
左面立一个黄色的站灯,左墙靠前〔上田下各〕凹进,与左后墙成一直角,凹进处有一只茶

由曹禺创作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是什么

话剧是家。

话剧《家》是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此次全新上演的《家》由导演李六乙执导。主要讲述故事发生于“五四”前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

剧目介绍

话剧《家》是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曾被誉为从文学作品到戏剧剧本改编的典范。此次演出延续了去年为纪念曹禺诞辰百年所上演的四部作品,正好构成了北京人艺对曹禺经典代表作的回顾。

背景是中国当时还很封闭的内地——四川成都。那里有一个官僚地主阶级的大家族——高公馆,公馆中除了老太爷,还有五房分支。

小说主要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主,以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纬,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

话剧:《家》有那些角色还有内容是什么

小说《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家》是巴金的代表作。
话剧《家》是曹禺以巴金的小说改编的作品。
曹禺与巴金的情谊很深,他的《雷雨》就是巴金出版的,是巴金把曹禺推高到“中国话剧第一人”的地位。所以曹禺愿意把《家》改编为话剧。
角色有:高老太爷、冯乐山、瑞珏、梅表姐、觉新、鸣凤、觉慧。
《一起来看流星雨》里的主演或许演过吧,因为在艺术院校里都会排到《雷雨》《家》这些经典话剧的。不过一般都是在学校里面自己演出。
还有疑问可以百度留言给我。

巴金的小说《家》和曹禺的剧本《家》有什么区别

剧本《家》改编自小说《家》。话剧《家》是一首情思凄婉的、深沉美丽的诗,不像原小说是一支战斗的进行曲。曹禺在改编时,融入的自己的平淡深沉、忧郁明朗的风格,使原小说正面的暴风雨般的激昂控诉与斗争不见了,而是把真诚的鼓舞与热情的召唤以另一种熨帖人心的抒情境界展现在人们面前。
巴金的小说奔放热情、沉郁悲伤,曹禺式的戏剧情诗则是情思凄婉、缠绵悱恻,又潜动着一脉春温。

话剧《家》是否为曹禺的作品

话剧《家》是曹禺以巴金的小说改编的作品。
曹禺与巴金的情谊很深,他的《雷雨》就是巴金出版的,是巴金把曹禺推高到“中国话剧第一人”的地位。所以曹禺愿意把《家》改编为话剧。
这里有证明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219146.html

话剧《家》剧本分析

淡淡的哀愁——梅
谈到梅表姐,这是《家》里我最熟悉的一个女性角色,也是最喜欢的角色。小冉来演梅也算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但对我来说依然是个惊喜。几乎从第一眼就喜欢上了梅,手拿梅花和大表哥在飘雪的院子里憧憬着他们美好的未来,梅的笑容是那样的甜蜜,令人心动。虽然从小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虽然一直活的不自由,但只要有大表哥的爱,一切烦恼都将不在。当觉新的那句“除了你钱梅芬,我这辈子决不娶别的女人”说出口的时候,梅倚靠在他的肩膀上,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可是,谁又知道,这竟成了永远也无法实现的誓言,泪水由幸福转为哀伤,相伴至死……雨巷里的擦身而过,犹如一场弄人的戏剧,男主人公彻底的绝望和女主人公不知情的快乐,同样令人心碎。我多么想呼唤梅,让她再见一见她的大表哥,但又怎么忍心告诉她这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的噩耗。伞下梅带着笑意,像个小鹿一样跑回家,却不知身后的觉新已是伤心欲绝……满心的欢喜终换来一场空,她怎么敢相信那个她一直确信深爱着她的人娶了别人!但是事实告诉她,一切都是真的,命运和她开了一个最残酷的玩笑。“我的心已经死了”,去宜宾的船上,船头伫立的那个身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孤单。心已死,活着又有何用?也许梅的悲剧此时已成定局。
我一直以为巴金给这个女子命名为“梅”,是想让她像梅一样坚强和傲骨,而没料到这有着梅的芬芳的女孩却像秋叶一样凋零了……再次重逢,已经时过多年,觉新在街角的不经意的一瞥,成就了两个人的不期而遇。对视,无言,转身,离去。这个镜头,是我的最爱之一,他们两人的很多次对视,都那样的深情,而这一个尤其饱含深意。梅比离别前更憔悴,更悒郁,也将对觉新的爱掩埋起来了。此时的她,再没有什么资格和心境去谈爱,更没有爱觉新的资本和能力了。逃避,躲藏,梅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欺骗自己,就算她能逃出觉新的视线,她能逃出自己的心灵么?她能忘记自己对他的爱么?她不能,他也不能。然而,他们已经无法回到从前,这份爱即使刻骨铭心也只能在这种环境下香消玉损。最经典最难忘的镜头,就是正月十五在姑妈家,觉新搂着梅,两人默默流泪,无语凝噎,多少往事在心头,多少悲痛在心头,花灯再亮也照不明我黯淡的心房,龙灯再舞也舞不出我心中的哀伤……
梅一生唯一珍视的东西就是和大表哥的爱,而现在这份爱永远都不会有结局了,所以她常说些寻死的话,也是正常的。也许有的人觉得梅太悒郁,太伤感,但是这不是梅想选择的,而是被社会逼的。母亲麻将桌上的小纷争竟毁了自己的一生,当梅知道真相的时候,她那句“你赌掉的是女儿一生的幸福啊~”多么无助,多么哀怨!而当母亲和舅妈又和好如初的时候,她和觉新已经找不回幸福了。当初的错嫁竟是为了冲喜,死了丈夫不但没有换来安慰和同情反倒背上“克夫”的骂名。母亲和弟弟的漠不关心,高家人嘴上不说心里透着鄙视,亲人们尚且如此,何况他人。若大的社会,竟没有梅的容身之处!
瑞珏的帮助,虽然真诚,但对梅来说她是不愿意的,因为她放不下那份爱,看着这个与自己深爱的人生活在一起的女人,她心中的滋味又有谁明白?逃难时暂住的水阁,是小时候和大表哥常来的地方,如今,风景依旧,思念的人儿还依旧么?“风景依稀似去年”却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月华如水,梅难眠,瑞珏亦难眠,“我就像秋天的落叶”“而你正是开花结果的时节”梅这样来形容自己和瑞珏,语气里带着那么一丝羡慕。但后来瑞珏执意要让梅和觉新重新走在一起的行为,确实让人难办,当着觉新的面梅羞愤离开,即使是真爱,也再不能强求。
梅和觉新两个人的遇难是我非常喜欢的场景,就像他们自己说的“没想到现在以这样的方式我们又在一起了”,小时候的回忆里都是美好,甚至让他们暂时忘记了所面临的危险。“大不了就这样关一辈子!”梅的笑容瞬间即逝,觉新亦无语,童言虽天真却总是发自内心之语。今昔对比,怎能不令人叹息~梅的死虽然已注定,但却来的比预想的要早很多。觉新是故作镇定,身为一家之主,怎能失态,但见到梅的尸体,那一句平静的“梅,我的梅”,却是彻骨的心痛。梅的死对她来讲,也许是件好事,连她自己都知道多活在这世上一天就多受一天的苦,现在她解脱了。“我总是梦想有一天能死在大表哥的怀里”,这种满足让我想起茶花女里玛格丽特的独白“我死了,就可以永远活在你的心里,在那里没人能鄙视我们的爱情”。梅静静的躺在那里,圣洁,端庄,秀美……此时钱姨妈才真正明白女儿才是自己的最爱,是自己无比珍贵的财富,可为时已晚,盖棺,出殡。一直到殡礼结束觉新才似乎如梦初醒,但当他看到红色的布包裹着的虎头鞋时,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悲痛,失声痛哭起来。对梅芬,他爱、他怜、他思、他念,却无法冲破这家庭的束缚,给她幸福,现在他悔、他恨,再想起这个女人的过去和对自己的好,又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而觉慧看得清,“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梅,终究还是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其实,像梅这样不能左右自己命运的女子,在那个时代还有很多,她们就是这样一点点走向生命的终点。
“下辈子/我要投身做一滴朝露/夜里悄悄地来/伏在我心爱的草地上/太阳升起时/无声无息地死去/没有人知道我来过/更没有人知道我的离去......”这首小诗这样美,字里行间却渗透着凄苦。所有认识和理解梅的人,恐怕都要为她的悲剧而落泪,然而她的善良和美好也将为人们所铭记。小冉演梅芬,我更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但小冉演得梅芬并不像原著里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多了一份坚韧,虽不能左右命运但也并不完全被命运所摆布,尤其是赚钱养家那一段,和《凤穿牡丹》里的无暇颇为相似。而且小冉也没有演的特别苦情,虽然沉着脸和哭是表现梅的忧郁性格,但是由于小冉本人是个内心特别阳光的人,所以并没有显得特别僵硬,好像一直活在坟墓里一样。这是我喜欢的梅~因为巴金虽然是为了用梅这个角色来表现封建制对妇女的摧残,但也该稍稍含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在里面,他本人也不希望梅就这样认定自己要死亡吧。我最后一个心爱的画面就是在想象中,觉新娶了梅,红盖头下面的梅笑锝是那样开心,但愿在另一个世界,我们的梅和觉新能够再续前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