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样滑冰为什么不行(中国花滑队对比其他国家问题到底出在哪里)_女单_花样滑冰_国花

本文目录

  • 中国花滑队对比其他国家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 现在花滑女单是一个怎样的局面,花样滑冰中国女单怎么了
  • 为什么中国花样滑冰其他项目不如双人滑强呢
  • 为什么中国花滑女单成绩比起其他国家差劲
  • 中国的花样滑冰和艺术体操究竟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在哪
  • 为什么美国花滑主力基本上都是华裔,但中国花滑男女单的成绩却很一般
  • 我国的花样滑冰运动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哪些差距呢
  • 我国的花样滑冰技术为什么比不上其他国家

中国花滑队对比其他国家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中国的花样滑冰和国外的花样滑冰最大的区别在于表现力。花样滑冰的表现力主要取决于现场表演的内容,表演的内容分为:滑行技术、步法衔接、收尾效果、拉滑舞蹈、音乐表演。但在我国,绘画并不是强项,很多选手对于节目内容处于弱势。

花样滑冰是一项微妙的运动。尽量不要一天训练10个小时,而是在你能做到的每一件事上都做到最好。稍微关注一下中国玩家的日常生活,你会发现他们对音乐和时尚相当感兴趣。不是他们没有爱好,而是他们太信任团队,团队甚至从来不给他们话语权。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花样滑冰和艺术体操领域的主要赢家是俄罗斯和一些西欧国家的运动员。近年来,中国运动员终于出名了。中国在这一领域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如场地条件,观众水平低,缺乏经验丰富的教练团队,运动员本身缺乏艺术技巧。

其次,无论是花样滑冰还是艺术体操,都不是单纯的比拼爆发力速度的运动。他们还测试运动员对舞蹈和音乐的理解和肢体表达,需要他们从小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学习。技能训练可以由教练指导,但肢体表达需要运动员充分感受生活。由于我国运动员的管理体制,他们从小就接受封闭式的训练,生活相对简单。他们在情感表达上还略显欠缺,但在技巧上已经很快赶上了别人。

先说交流程度,比如花样滑冰。十年前,这项运动在南方还不太为人所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些都是全民运动。比如在日本,花样滑冰很流行,有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还是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歌曲和服装的训练安排都有讲究。

现在花滑女单是一个怎样的局面,花样滑冰中国女单怎么了

现在花滑女单是一个怎样的局面,花样滑冰中国女单怎么了?

俄罗斯名将梅德韦杰娃以完美发挥卫冕成功,并以233.41分打破了韩国选手金妍儿保持的228.56分的女单总分世界纪录。中国新秀李香凝获第14名、李子君则仅获第21名。由于本次世锦赛也是明年平昌冬奥会的资格赛,以中国选手的排名,最终只获得一张平昌冬奥会花滑女单比赛的入场券。

自从“冰上蝴蝶”陈露退役之后,中国花样滑冰女单19年来一直显得比较沉寂,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和韩国女单异军突起,不断涌现世界级明星运动员。中国女单为何一蹶不振?这是中国冰雪人必须反思之处。

中国花滑队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周期请回了曾培养出陈露的著名教练李明珠,着力培养女单希望之星李子君。但是,虽然在世锦赛上李子君挺进了八强,可索契冬奥会仅名列第14位。之后李明珠退隐,李子君的成绩依然没有起色,如今想要获得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参赛资格都显得非常艰难。这说明,在平昌冬奥会周期,中国花滑女单没落得更厉害了,基本上失去了国际竞争力。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是人才涌现不足。相比于日本、韩国,中国花滑女单已经多年没有涌现出真正具备较强实力的选手了,最近几年,基本上就是李子君一人在跳独舞。由于缺乏足够的竞争环境,也让李子君缺少了前进的动力。在国内无人可比,但一到国际赛场就名落孙山,李子君的心理落差越来越大。事实上,如果2018年平昌冬奥会周期还是无法跻身世界顶尖高手行列,李子君的职业生涯恐怕也将就此收场,而中国花滑女单的下一个“领军人物”依然让人雾里看花。

与男单和双人滑相比,中国花滑女单在训练管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女单选手从青少年向成年转型时,随着身体发育,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至关重要,当年与金妍儿、浅田真央在青年组比肩的中国选手许斌姝就是因为没能顺利完成向成年组的转型,最终泯然众人。与之形成不良循环的是,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中国花滑女单选手对自己的道路也有些茫然,甚至有时盲目自大。李子君因为在最需要加大训练量的时期有所放松,导致现在体能不足,缺乏演绎高难度动作的基础,说明运动员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教练和家长呵护有加,但严格要求不足,导致比赛成为了平时训练的一面镜子。

竞技体育没有捷径可走,有的是科学实践,有的是团队协作,但运动员本人必须付出与之相应的艰苦努力。虽然有时候付出很多未必能有回报,但不付出肯定是没有回报的。中国花滑女单想要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有所作为,现在开始就必须“重建”,其实时间已经很紧迫了。

女单:列强突飞猛进中国陷入低谷

如果不是加拿大选手奥斯蒙德在米兰世锦赛意外胜出,本赛季女单自由滑将彻底被俄罗斯姑娘们统治。尽管世锦赛失手,但这丝毫不影响俄罗斯姑娘们未来几年的统治力,因为13岁的特鲁索娃已经能跳4周跳了。

如果不是世锦赛自由滑出现失误,15岁的扎吉托娃将成为花滑界的传奇。世锦赛前,她保持不败,垄断了两站大奖赛及大奖赛总决赛、欧锦赛和平昌冬奥会数个冠军,风头一时超过梅德韦耶娃。

不过,从技术角度看,扎吉托娃和梅德韦耶娃都无法与13岁的特鲁索娃相比。两周前的花滑世青赛中,特鲁索娃成为首位在正式比赛中完成了两个4周跳的女选手,自由滑技术得分历史性达到了92.35分。

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花滑名宿陈露直言,女单将进入4周跳时代,“特鲁索娃的表现只能用惊人来评价,这个难度太高了。可以说,世界女子单人滑正式 进入4周跳时代。从下个赛季开始,会不断有年轻选手做3周半、4周这样的高难度动作。”陈露称,特鲁索娃的这两个4周跳质量相当高,“女单技术难度越来越 大了,这是花滑的一大进步。就像当年金博洋突破勾手4周这个高难度动作,他把整个世界男子技术难度提高了一个台阶。特鲁索娃的这两个4周跳,也让女子单人 来了一个大跨步前进。”

相比之下,中国女单则陷入低谷。李子君淡出后,只有李香凝出战世锦赛和冬奥会。在平昌,李香凝的总得分尚不及扎吉托娃自由滑一项得分,差距相当明显。

为什么中国花样滑冰其他项目不如双人滑强呢

我是从看单人滑开始看花滑的,看完单人滑再看双人滑给我一种很无聊的感觉。因为二人组难度太低,跟单员的难度、艺术张力、表现力真的是无与伦比。换句话说,只要运动员足够强壮,就一定是单人,双人是很多单人无法练习,身体尺寸有限的选择。

同样是金牌,含金量相差很大。但目前国内体育基础差,金牌还是第一。好吧,那就直接让好苗子练双人,赢的几率很大。双人滑冰的中国女孩比单人滑冰的好。也是为了赢得胜利。不用说,我只是觉得很可惜,金博洋很有才华。当打之年四周跳甚至让当时独领风骚的羽生结弦闻风丧胆,平昌奥运会的自由滑难度甚至和羽生结弦不相上下。我想如果中国花滑队像国外一样,把第一位的重视放在最重要的单人滑上,而不是只拿金牌,给金博洋一个更好的教练,更好的队伍,更好的成绩,是不是也能创造中国的奇迹?

对于国内的运动员,尤其是体制内的,费用无所谓,只要排名好就行。所以双人滑更容易突破。但是单人很难依次突破,所以很多教练更愿意在双人滑上有所突破。为什么现成的优势不能用?中国更在乎奥运冠军或者世界冠军。谁在乎你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看看美日韩这样的国家,运动员更关心单人滑的成绩。他们想练就练,想走就走,不考虑伴侣的时间和身体状况。金妍儿、浅田真央和羽生结弦都成了国民偶像。为什么?单人项目组织性强,影响力大。

对于专业性很强的项目,单个项目的影响力远远高于双项目。在我国花滑的梯队建设中,花滑苗生长期很早就使用国家队机器,组织好的花滑苗进双人滑比赛。相反,花滑强国的双人滑选材来源多为男单或女单,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实现其上限的二级天赋。为了继续他们在花滑上的旅程,他们在一个相对较老的年龄改练双人滑。

为什么中国花滑女单成绩比起其他国家差劲

我认为是冰协会。女单这几年确实在走下坡路。在此之前,李子君赢得了第七届世界锦标赛,然后在陈露获得铜牌。水平下降,一方面是人才库确实不足。这段时间被视为“空窗期”。没有实力非常强的选手,但是没有办法进入自由滑。朱毅的问题很明显,就是她不稳定,非常不稳定。有一次她自由滑,七跳空了,五跳救了,还有一跳救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奥运会可以说是非同寻常的。

这样一个不稳定的选手应该比以往更多的练习(那些时间她都做不到),而不是冰协抢着安排她去奥运会;出现纠纷时,冰协也要及时处理,而不是冷处理,影响球员心态。但是,冰协拿的是:装死。我对冰协的选拔还是有些怀疑的,不是公正性,而是他们是否应该花大价钱去规范朱毅这样一个实力和本土球员相差无几,稳定性极差的球员。就算是规定了,一个稳定性那么差,几年都没有提高的选手应该成为奥运会的候选人。

中国冰协更大的问题,看花滑的人都知道。一些球员本应跟随外国著名教练学习,但他们被迫留在中国。国外教练急了,差点请律师。最后,他们没有抓到球员。冰协甚至一言不发地把锅扔给了球员自己,让球员们陷入了“不努力”、“没有远见”的批评中。一些年轻的双人滑选手被撕成碎片,女搭档被安排与年长的男搭档搭档,搭档退赛。女伴满世界找男伴失败,在不该退休的年纪被迫退休。有的男单选手因为滑行技术好,被拉去练冰舞,他却肩膀受伤,甚至被迫退赛;有的女单选手(曾经成绩不错的)被安排练习双人滑,结果骨折,回到女单赛场再也拿不出成绩。

所以,总结一下,女单越来越差了。应该说整个花滑是越来越差了,因为目前中国的花滑可以说几乎没有人才储备,靠少数老队员支撑。主要是冰协做了很多混乱的决定,大家都无法理解。不仅选手没有得分耽误了好选手,冰协还天天被骂。

中国的花样滑冰和艺术体操究竟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在哪

我不懂艺术体操。我只是说说花样滑冰。中国与滑花强国的差距在于它的表现力和群众基础。花样滑冰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个人电脑,这是大多数中国运动员的劣势。个人电脑分为五个部分:滑行技术,步法衔接,完成度,编舞和音乐表演。而且还需要良好的艺术表现。长期以来,中国的花样滑冰训练一直专注于跳跃和旋转,而忽视了步法。即使是在业余的俱乐部儿童训练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练习跳跃和旋转(毕竟,跳跃和旋转的结果很快,家长觉得钱是不浪费的),步法经常被用作热身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训练习惯下,滑雪和步法的融合分数自然不高。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中国花样滑冰训练已经开始重视步法。就艺术表现而言,一直是中国裁判和评论界关注的焦点。艺术表现好,一方面表现能力强,另一方面可以在节目中表达情感。表演能力可以通过舞蹈和表演课来训练。但在中国,表演课似乎只在国外教授,不是很长时间。

在中国,舞蹈只是一种辅助训练手段,而不是训练课程的一部分。在美国,大多数花样滑冰运动员系统地学习至少一种舞蹈(芭蕾舞是基础)与舞蹈教师一年到头。系统的舞蹈训练不仅是学习舞蹈动作,还包括如何控制肢体、如何讲故事、表达情感和如何使用呼吸。所谓的国内舞蹈教师专门为滑冰运动员参加课堂训练,只能学习一些动作,压软打开而已,对于提高肢体控制和表现能力没有帮助。例如,金柏杨这个赛季的节目,如果不是红黑相间的衣服和典型的探戈音乐,你能看到他在跳探戈吗?他的程序只是一个困难的跳跃,在跳跃中间挥动手臂,所以个人电脑不能自然地更高。此外,身体素质对表现能力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套超过四分钟的节目,如果滑到一半的体力还不能跟上,则用有限的体力来保证动作的完成,在哪里可以考虑到表演(是的,我说的是李子军)。舞蹈和表演课只能解决技术层面的表现力问题,但如何理解音乐和体验情感并不是课程的决定。青少年运动员很难理解音乐中的喜怒哀乐,也很难认识到人物的爱与恨。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和经验,我们怎么能有丰富的情感表达?我们的运动员总是以忽视窗外的事情和只专注于训练场地为荣。他们一年四季都过着宿舍食堂冰场的三点一线生活。他们很早就离开学校了。他们怎么能拥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许多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有多少中国运动员在训练后保证了大量的阅读?相反,大多数外国运动员,像普通的孩子一样,一步一步地去学校,体验青少年将要经历的一切,自然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节目中的情感。如果波琳娜·埃德蒙兹早早离开全日制学校,没有仔细阅读《飘》这本书,他17岁时会不敢溜走吗?有多少中国运动员在17岁的时候敢说他们能领会名人的情感?没有生活的细节去做,滑出程序自然是不好的。像韩燕一样,虽然他有很强的滑翔能力和表演欲望,但他的程序似乎只是一个跳跃的剪辑。不管什么音乐滑出来,都是同一种风格。花样滑冰的群众基础是高水平运动员选拔的保证。花样滑冰学习的高成本决定了大众的基础是大众应该富有,以便更多的孩子可以练习。重要的是要知道,国家说,3亿人“继续”冰雪不等于3亿人练习冰雪。为了让3亿人体验冰雪运动,只要在冬天多下雪,在户外多倒几个溜冰场就行了。

为什么美国花滑主力基本上都是华裔,但中国花滑男女单的成绩却很一般

陈巍拿下了花样滑冰男单冠军,而纵观美国所参加的多届冬奥会,都有亚裔选手出战花滑,并且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什么亚裔选手会统领美国花滑?究其根本,既有文化的原因,也有经济原因,以及亚裔人群在美国生活和发展的社会原因。

“踏上征程,北京我来了。”21岁的周知方在自己的社交网站上写道,他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充满了期待。同样,第6次获得全美花样滑冰锦标赛男单冠军的陈巍也希望能够在北京圆梦。

这是他们的第二届冬奥会,4年前他们在平昌首次踏上奥林匹克赛场。当时,美国花滑代表团内有14名运动员,7名都是亚洲面孔,分别是陈巍、周知方、陈楷雯、麦迪逊·查克、长洲未来和冰舞选手涩谷兄妹。这些亚裔选手的出现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一代又一代传承的结果。每一位选手都是看着前一辈选手的比赛,被他们所激发、激励,然后沿着偶像的道路继续前进。

花滑团体赛由男单、女单、双人滑和冰舞4个项目组成,每支队伍由获得单项参赛资格的1名女子单人滑选手、1名男子单人滑选手、1对双人滑选手和1对冰舞选手共6名队员组成。比赛中,各个项目先进行短节目比拼,排名前五的选手才能进入自由滑项目,最终决出冠军。

索契冬奥会时中国队团体赛仅列第七,未能晋级第二阶段。平昌冬奥会,中国队派出闫涵、李香凝、于小雨/张昊以及王诗玥/柳鑫宇参加团体赛。在男单和双人滑比赛中,中国队分列第七和第五,共积10分。冰舞项目上,王诗玥/柳鑫宇得到56.98分,排名第七,为中国队拿到4分。李香凝在女单短节目中得到58.62分,也位居第七,拿到4分。最终中国队排名第六,无缘晋级第二阶段。

为了择优选拔人才,中国花样滑冰队针对男单、女单资格展开了近一个月的冬奥会选拔赛,金博洋在男单比赛中积分较高,而且大幅度领先于竞争对手陈昱东,从而拿到北京冬奥会入场券。

偶像的力量、相对殷实的家境、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愿意为子女倾情奉献的精神,还有亚裔选手本身所具有的超强职业道德、毅力、决心和专注,使得他们在这个小众的项目里精英辈出。尽管只占美国总人口的5-6%,但在男女单人滑项目中却有超过40%的顶尖美国运动员都是亚裔。

人才不断涌入这一项目,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质变,顶级选手接连出现——这些选手又给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们以希望,最终才出现了最近40年美国花滑代表队满目皆是东亚面孔的现象。尽管从人数、参与度和大赛成绩这些方面看上去像是美国花滑被亚裔“统治”,实际上这既是一种主动选择,又有一种被动中的无奈。

我国的花样滑冰运动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哪些差距呢

我认为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在于我们的花滑运动富含天赋的选手比较少,与比赛音乐差点儿融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

第一,技术大于表演,节目中看到了花样繁多的高难度技术动作,但是很难看到运动员醉心于表演的投入感,缺乏这种主动的自我意愿式的投入,观众就很难被说服运动员是真心的想表演那套节目,观赏起来就会很出戏;

第二,有些顶级选手既有动作、也有表演、也有技术的运动员为何无法冲击奖牌的原因我认为几位选手认为自己明明具备冲击奖牌的实力,是因为没有“融合”。其实,就是差在融合性,运动员表现的是技术动作拼起来的动作片段,而不是一套天衣无缝的节目,节目是指演员的表情、精神、动作和音乐真正的融合在了一起,高难度的动作是为了衬托节目,而不是为了拿分的。虽然全程动作没有失误,但是演员的表情、动作和音乐却极不匹配,运动团队简直是为了拿分而去表演的那套节目,相当没有诚意,这样的设计不能让运动员积累下评委的好感、观众的口碑。

第三,评委肯定是要看动作打分,但是又很注重表现力,这对编舞、选音乐、运动员的美感、音乐素养、舞蹈表现力有着极高的要求,我认为运动员们需要真正的热爱音乐、热爱舞蹈、喜欢表演、同时能够表现出运动员的技术能力、高难度动作能力才具备冲击奥运冠军的能力。几对选手都能够花式完成各类高难度技术动作,但不能把节目变成高难度动作的堆砌,观众不是为了看动作而去看赛事的,是为了去看表演而去看赛事的。

最后,希望我国的花滑运动健儿能够不断进取,在2022北京冬奥会中为世界各国观众展现独特的花滑表演,预祝取得一个好成绩

我国的花样滑冰技术为什么比不上其他国家

花样滑冰在我国基础太薄弱。

观众的这种想法我理解,花滑确实关注对太小了,不了解非常正常。花样滑冰在一些小城市根本没有听说过,即使听说过只有条件好的家庭,才会让孩子去发展兴趣。毕竟光是装备普通人就承受不起,在加上花滑需要的场所,一般城市都没有,顶多有个旱冰场。

其次我国花滑选手的表演一般比较内敛,感染力没有外国选手好,我国运动员的技术大于表演,在比赛时只能看到选手华丽的表演,但并没有感情的投入。缺乏这种主动的自我意愿式的投入,观众就很难被说服运动员是真心的想表演那套节目,观赏起来就会很出戏。

在当初夏奥的时候,大家因为一些事情开始对日本进行语言攻击。网络发达的时代,很快日本花滑女单本田真凛的视频意外火了。这时候很多营销号将矛头伸向了我国女单独苗陈虹伊,还配上文字干嘛关注日本运动员,我国运动员才是最棒的。

很多人打着爱国的幌子被引导去本田真凛的视频下留言“虽然你不丑,但是我还是更喜欢中国的运动员”。本田真凛当时只是一个连奥运会都进不去的运动员,花滑女单也不是传统冲金项目,况且我国花滑运动员目前的成绩拿牌子根本不可能,花滑整个亚洲都是难兄难弟,就在这种前提下还去冲日本小女单的评论区,我真怀疑这些自媒体是在无良蹭热度。

之前一个大官媒发视频的时候也是,以“hgr的体育精神,网暴俄罗斯花滑选手七年”……我点进去一看,网暴理由是韩国人没得冠军………韩国人网暴的理由明明是俄罗斯水走了女单金牌,说的俄罗斯很无辜被莫名网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