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一览众山小的前一句是什么_泰山_杜甫_齐鲁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是泰山
杜甫(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文解释】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其实泰山并不是很高,只有海拔1524米。尚不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的一半,也排在华山、恒山之后,位列中原五岳第三席,然而泰山却以“五岳独尊”之誉,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上占据着崇高的地位。孔子对泰山感情深厚,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历代文人骚客赞颂泰山的佳作则是数不胜数。
中国百姓表示不怕困难,会说“泰山压顶不弯腰”;批评不明大势,会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讥讽当面
不识高人,会说“有眼不识泰山”。泰山何以获得这样崇高的地位,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然。其一,泰山地处华北大平原之东。它那巍峨高耸的山峰,与平坦辽阔的大平原形成巨大的落差,
这种强烈的对比;使人直觉泰山拔地通天,直插霄汉。
其二,我国先民自古便以“五方”之说与一年四季相配
合。其中东方为春。一年四季由春开始,自然界万物在
春天发芽生长。所谓“春之初曰泰”,“岱者代也,东方万物之始,交代之处”,泰山地处华夏之东,自古便
被视为人间吉祥之地。其三,泰山东临大海,南有汶水、
淮水,北有黄河,气候湿润,土地肥沃,人烟稠密,经济发达。

一览众山小的前一句是什么

一览众山小的前一句是:会当凌绝顶。

出自:望岳

朝代:唐

作者:杜甫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扩展资料: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杜甫“望岳”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 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 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岳

“一览众山小”的前面一句是什么

“一览众山小”上一句:“会当凌绝顶”。

望岳

【作者】杜甫 【朝代】唐

译文对照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标签:

写景人物写鸟唐诗三百首写人初中古诗哲理动植物励志景色其他写山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曾:通“层”。(7)决:张大。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8)会当:一定要。凌:登上。

赏析

这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