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主要讲的是什么?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原文和解释_知音_楚王_警世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警世通言 知音 楚王 警世

《警世通言》主要讲的是什么

《警世通言》刻于天启四年。所收宋话本和明代拟话本共40篇,其中的优秀作品,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描写、反映市民的生活与思想情趣。其中描写爱情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描写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不幸遭遇,歌颂她们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追求幸福与爱情。也有一些描写市民阶层在封建统治下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的作品,如《崔待诏生死冤家》等。

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原文和解释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正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然虽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不敢迟留,公事已毕,拜辞楚王。楚王赠以黄金采缎,高车驷马。伯牙离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楫,以便医药。”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二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安顿仆从行李,都是兰桡画桨,锦帐高帆,甚是齐整。群臣直送到江头而别。

警世通言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原文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