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大事年表之一(265年-290年)_西晋_太康_去世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晋大事 265 290 西晋 太康 去世

西晋(265年-316年)中国有句老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政治演变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的平衡格局被打破了,雄踞中原的曹魏政权以其强大的实力于263年灭掉蜀国。曹氏政权在为统一南北作出努力的同时,自身的生存却出现了危机。265年,司马炎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他登台祭天,受魏“禅让”而称帝,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晋(史称西晋)。十余年后,晋平吴成功,汉末近一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就此结束,中国又重新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

作为统一的国家,西晋初年确立了一整套官僚制度。在经济上,晋统治者实行与民生息的政策,恢复社会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可是好景不长,291年马炎死后,爆发了“八王之乱”,司马氏集团内部开始一场长达16年血腥风雨的大屠杀。而饱受灾难的五胡民族乘机挣脱枷锁,大败晋军。其中匈奴贵族刘渊和氐族首领李雄分别建国独立。311年,匈奴割据政权将洛阳化为废墟,俘虏西晋后帝怀帝。一部分西晋官民逃至长安后又立秦王司马邺为帝苟延残喘;另有大批官民纷纷渡江南逃。史称永嘉南渡(后来这些人在建康建立了东晋)。316年,司马邺被迫投降于刘聪,西晋至此灭亡,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泰始元年(265年)

司马昭去世时年55岁,其子司马炎嗣为相国、晋王。司马炎逼魏主禅位,废为陈留王,曹魏亡国,司马炎即晋武帝。追尊司马懿为宣帝、司马师为景帝、司马昭为文帝,大封宗室为王;解除曹魏宗室禁锢,罢部曲将及长吏纳质任之法,置谏官;孙吴迁都武昌(今鄂城)。

泰始二年(266年)

西晋罢农官,所统悉属郡县。孙吴扬州诸郡之民溯流供给武昌,劳役烦重,永安(浙江武康)人施但因民劳怨,起兵劫持吴主庶弟孙谦赴建业,兵败而死。孙皓还都建业,命黄门料取将吏家女,二千石、大臣之女,凡年十五六者,须经挑选不取,始准出嫁。僧人竺法护从敦煌到长安,以后又到洛阳等地,先后译经一百五十四部。医学家王叔和开始撰写《脉经》。

泰始三年(267年)

西晋禁星气、在纬之学。孙吴造昭明宫,二千石以下官均入山督伐木,功役浩大。左丞相陆凯、中书丞华檄谏阻无果。吴末帝孙皓为造成天命归吴的对舆论,伪称天降神谶而刻碑,史称天发神谶碑。

泰始四年(268年)

西晋贾充等上所修律令。孙吴攻西晋江夏、襄阳、合肥,均以失败告终。扶南(柬埔寨)、林邑遣使至西晋。裴秀开始编撰中国最早的地图《禹贡地域图》。

泰始五年(269年)

西晋分雍、凉、梁置秦州,命羊祜镇襄阳,录用蜀名臣子孙。孙吴陆凯去世,时年72岁。

泰始六年(270年)

孙吴以陆抗都督上游诸军事,备晋,治乐乡(湖北松滋)。鲜卑秃发树机能在凉州起兵反晋,胡烈、石鉴率军迎战,均败。晋命汝阴王司马骏镇关中。

泰始七年(271年)

匈奴右贤王刘猛逃亡出塞,攻扰并州。鲜卑树机能围凉州刺史牵弘于青山(甘肃环县)兵败被杀。贾充受命都督秦、凉,使其党劝司马炎纳其女为太子妃。刘禅去世,时年65岁。孙皓大举出兵攻晋,大军遇战则降,随即罢兵。地理学家裴秀去世,时年48岁。

泰始八年(272年)

刘猛兵败,左部帅李恪杀刘猛降晋。西晋以王睿为益州刺史,王睿造大船,准备伐吴。孙皓征西陵(宜昌)督促步阐入朝,步阐惧怕降晋,陆抗发兵击退西晋援军,攻克西陵,步阐被杀。

泰始九年(273年)

孙皓杀侍中韦昭,时年70岁,《三国志》避晋讳,改为韦曜,著有《吴书》,又注《国语》。西晋选公卿以下之女入宫,在采择未结束时,禁止天下嫁娶。

泰始十年(274年)

晋分幽州置古州。取良家及小将吏之女五千人入宫挑选。以前太常山涛为吏部尚书,山涛名列“竹林七贤”。杜预造成富平津(孟津)黄河桥。魏废帝曹芳去世,吴大司马陆抗去世,时年49岁。

咸宁元年(275年)

司马炎诏令以官奴婢代兵屯田,对稳定军心,对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的。

咸宁二年(276年)

晋羊祜以陆抗已死,上疏请伐吴。贾充等以为不可,惟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赞成。

咸宁三年(277年)

晋改封宗室诸王,令赴封地,大国置军五千人,次国三千人,小国一千一百人。拓跨力微去世,诸部离散,势力遂弱。

咸宁四年(278年)

凉州刺史杨欣与树机能部将若罗拔能等在武威交战,兵败而死。羊祜去世,时年58岁;太宰何曾去世,时年80岁;前司隶校尉傅玄去世,时年62岁,著作今存《傅子》辑本。他批评清谈虚无的风气,认为“人死之后,无遣魂矣。”

咸宁五年(279年)

树机能陷凉州(武威),不久被西晋击杀。司马炎命琅邪王抽、王浑、王戎、杜预、王濬等分路进兵,以贾充为帅,进攻孙吴。

咸宁六年、太康元年(280年)

西晋灭吴全国重新统一,颁行户调式制度,颁行荫亲荫客制,规定除官员不课田,不缴户调外,可按官位高低,荫其亲戚,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户调式制度的实施,是晋代独具的一个特色,晋武帝司马炎通过制定这些措施增强了国力。

太康二年(281年)

司马炎诏令选吴官人五千人入宫,司马炎沉溺酒色,后宫将近万人;杨皇后父亲杨骏等用事。 辽西鲜卑慕容涉归攻扰昌黎(辽宁义县)。

太康三年(282年)

司马炎下令罢秦州,并入雍州。 严询破慕容涉归。 张华被贬,不得任三公,调为都督幽州诸军事。贾充去世,时年68岁。皇甫谧去世,时年68岁,著有《帝王世纪》及我国最早的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太康四年(283年)

竹林七贤之一山涛去世,时年79岁。 孙吴末帝孙皓去世,时年42岁。

太康五年(284年)

尚书左仆射刘毅请废九品正制,疏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之遇,司马炎不听。 杜预去世,时年63岁,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太康六年(285年)

鲜卑慕容廆攻扰辽西,幽州出兵击退;慕容廆又陷扶馀,其王自杀。 刘毅去世,王濬死时年80岁。陈寿撰成《三国志》。

太康七年(286年)

慕容廆攻扰辽东。晋东夷校尉何龛派兵助扶馀复国。 匈奴胡都大博及萎莎胡各率十余万口至雍州降晋。

太康八年(287年)

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率一万一千百口降晋。 南康平固(江西兴国)县;吏李丰起兵,海安(广东恩平)令萧辅起兵,吴兴人蒋迪起兵围阳羡(江苏宜兴),均败。

太康九年(288年)

司马炎令内外官员推举清正贤能之士,选拔出身寒素的人才;又令推举可任州郡守令之才。

太康十年(289年)

慕容廆降,被司马炎封为鲜卑都督,迁居徒河(锦州)之青山。司马炎立皇子司马乂、司马颖等为长沙、成都等王,以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

太熙元年、永熙元年(290年)

晋武帝驾崩,时年55岁,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年32岁,性痴呆,由杨骏辅助,以刘渊为匈奴五部大都督。

西晋虽然是一个统一国家,但由于晋政权始终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冲突,其统一之中包含着分裂的因素和不安定的成分,它的文化很难表现出一种大一统的高昂激越的格调。思想上玄学盛行,佛教也得到相当的发展。虽然玄学与佛教作为新的思想因子会给没落的儒学注入一些新的活力,但终难掩其腐朽没落的一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