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 影评(唐山大地震的时候,给自己是什么印象)_唐山_大地震_女儿

本文目录

  • 唐山大地震的时候,给自己是什么印象
  •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你有什么想说的对于唐山大地震你有什么记忆
  • 如何评价陈道明在《唐山大地震》中的表演
  • 电影《唐山大地震》,是如何还原地震的猛烈程度的
  • 大家怎么评价电影《唐山大地震》放在2020年是选方登还是方达
  • 如何评价《唐山大地震》里的妈妈
  • 《唐山大地震》,观影感受如何
  • 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后,看《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是怎样的体验
  • 电影唐山大地震给女性同胞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唐山大地震的时候,给自己是什么印象

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大地震,记得比较清楚。

之前的大地震发生在河北邢台隆尧、宁晋一带,时间是1966年3月8日,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很大。

而唐山大地震更厉害,因为发生在城市及附近的县域境内,此时,城市人数增长很快,所以,死亡和受伤人数更多,达到几十万人,财产损失巨大。

作为邢台人,距离唐山市大约不到1000里吧,明显有震感。随后,正在上学的孩子,到教室外上课,居住在房子里的人们,纷纷在街头搭棚子,预防二次地震的发生,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

不过,我家没在街头搭棚子。父亲当过兵,内心强大,不怕死,他也教育我们,不必惊慌。我心里虽然紧张,但是还是听从父亲的安排,在家居住。

有人劝父亲要注意安全,是不是也在街头搭棚子?父亲笑笑没当回事。

所幸,后来没有发生什么地震,后来生产和生活学习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可是,那场地震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你有什么想说的对于唐山大地震你有什么记忆

唐山大地震都四十四年了,对于亲身经历的我们来说,真的是像毛主席的诗词所写

“弹指一挥间”的感觉,曾经由一个懵懂的少年变成了两鬓染霜的样子。

时间可以改变苍海桑田,却无法抹去心中的记忆,只因为“一九七六年”她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续写了一段“刻骨铭心”,惊天地,泣鬼神的慷凯之歌。

记得七月二十七日的下午,天气格外的闷热,上工回家的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乡村的土路上密密麻麻的爬满了数不尽的小哈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大家回家的路上,尽可能的躲着它们,生怕一脚踩下去,踩死它们。

晚上,天气更加闷热,蚊虫特别多,

父母不停地用扇子驱赶着蚊子,母亲端着煤油灯,用蝇拍子拍打着蚊子,可我们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大概在三、四点的时候,母亲手上的煤油灯摇晃起来,大家一时不知所措,突然,父亲警觉地和母亲说:“可能是地震了,快跑!”父亲说的时候,就去抱睡在炕上的小弟,我从炕上跳到地下和母亲,一家人全都跑到屋外。

这时候的大街上,挤满了人,人们一脸慌乱,互相看着,都有点不知所措,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有的窃窃私语,好象都不知如何是好。

天亮了,担任大队支书的大伯和村干部

挨家挨户的通知,要大家不要慌乱,尽量不要到屋里去,把家里的吃的穿的拿出来就行,不要在屋中停留,我们村真的幸运,没有一个村里人受伤。倒塌的房屋也不多,可晚上七点钟左右,大家余悸未消的时刻,一场更猛烈的余震,象滚动的雷声从脚下掀起,我被剧烈的摇晃,跌倒在地上,就这样,随着从地上卷起的烟尘,哗啦啦的房倒屋塌声,一片狼藉,残不忍睹。倾刻之间,整齐的房屋所剩无几。

以后,我们就在稍微宽敞一点的地方,用家中仅存的木料,用上级发放的塑料布和油粘,搭建一个可以够全家人遮风挡雨的简易棚,我们叫防震棚。在以后啊!毛主席逝世了,“四人帮”被粉碎了。这一年,这么多事,你想忘记,也不会忘记呀!

二零二零年七月二十八日

zI’m

如何评价陈道明在《唐山大地震》中的表演

冯小刚电影《唐山大地震》,陈道明饰演的父亲给了丫丫如山的父爱,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助力女儿在艰难人生路坚定前行的最重要推手。

陈道明所演王德清对养女之父爱,除了温暖深厚而外,还有一层粗略看去恐不易察出的隐忍色彩。“隐忍”,是片中特殊人物关系赋予角色的独有特质,而这一特质由善于挖掘人物内心纵深、表演风格内敛深邃的陈道明来诠释表达,可谓再合适贴切不过。两口子是三十八军军人,妻为军医,夫为军官。养母无端怀疑丈夫对养女意存不轨。养母的这一猜疑,如一颗楔入父女间纯厚之爱的钉子,让养父对养女的爱自觉不自觉地多了一层克制隐忍。陈氏表演的深味,就要在这“隐忍温厚”四字中去咀嚼。

王爸爸之“温”,首先是收养时未来父女隔窗相望的第一个镜头,第一道目光,第一个微笑。当妻子桂兰似乎不大有眼缘似的在一边继续跟女工作人员嘀咕时,一个人蹲着望向窗外的的王德清,恰逢蹲了一操场地震遗孤中这小女孩抬起黑漆漆的眸子怀着戒意怯生生也往这边一望,四目交会,他脸上浮出温然煦和的微笑。可以说是父女天性投缘(较之母女),也可以说是一个好人对着任何一个好孩子都会自然地觉着好,总之,养父和养女有了一个温煦有爱的开端。

接下来的一步步,领养回家,食堂吃饭,登记上学,抚慰噩梦,家里日常,高考备考……与通常的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不同,爸爸倒更像是女儿的大棉袄,常在女儿拗着妈妈的时候妈妈为示强硬的时候站在女儿一边,用王德清摸摸后脑勺捋捋后脑勺头发朝向女儿偷笑时的话说那就是“是妈妈听不进咱们的话”。这里除了通常会有的一个三口之家的人物关系“严母慈父娇憨女”而外,还有一层特殊的,就是爸爸与女儿没有血缘关系。性情褊狭的养母旁观之下,难免就不冷眼。所以她对养女的严格近于严厉,养女看得清楚,是夹了私货的;养女对养母,较之对养父略显冷淡,其实我们观众看得清楚,也不免有私货作祟的嫌疑——生母那句“救弟弟”无疑让她对“妈”这个存在产生了深深的厌恨逃避之感,连带着对也许所有跟自己有亲谊的中年女性都衍生了这种心理。知识分子型军官王德清对此不说洞若观火,也许至少也还是看了个七七八八吧。但中国人包括整个东方民族的含蓄就在于哪怕看透了所有,还是开不了口。所以心地光明澄然无染的王德清就还是只有小心翼翼地揣着这份温爱周旋于这两个他爱的女人女儿间。虽然一直动辄得咎。哪怕一直动辄得咎。女儿晚上又一次从地震噩梦里惊醒,父亲穿着大裤衩坐到女儿床上,把女儿搂在怀里爱怜地两手轻揉太阳穴。妻子板着脸嘟嘟丈夫回屋:“不着调。孩子都大了,你看你穿得这个样子。”丈夫不解:“我这是在家诶,我还穿成周武郑王的?我连孩子的房间都不能进吗?”妻子瞥眼一个“切!”:“你少在那揣着明白说糊涂的。”丈夫直起腰来,鼻子里喷了一口气,沉声训话:“你现在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了。我告诉你,为这种事儿,你找了不止一次碴儿了,我一直忍着!”(镜头移向隔壁房间,躺在床上的丫丫睁眼,她听到了父母的争吵。已是大姑娘的她,全都懂……)

从尖刀梅花桩上看王德清戴镣起舞,他这温然父爱,更令人感恻。这里特别要说说的就是陈道明给女儿揉太阳穴。对,是陈道明揉,不是王德清揉。陈道明善于给所演角色设计特色肢体语言,并以“重要的东西演三遍”的重复强调,加深、固化人物动作特征。譬如《黑洞》(2002)中聂明宇,多次重复手指打枪的动作。又如《楚汉传奇》(2012)中刘邦,习惯拦腰横抱女人,这应是陈道明为增添刘邦的草莽出身之气的特为设计——泗水亭长刘季娶媳妇儿时抱吕雉(3集),汉王刘季久别重见抱戚姬(59集),都是拦腰横抱。陈道明在塑造刘邦时,注意保持人物性格气质的连续性,并不是从亭长到汉王,马上完成痞子到康熙的无痕切换。59集,戚夫人带着孩子如意从关中来到荥阳,汉王的表现是:“来,好好犒劳犒劳你。”然后拦腰横抱走进内室……如果这个人物不是刘邦是康熙,他就一不会“拦腰横抱”,二不会口道“犒劳犒劳你”。这里《唐山大地震》中,如前述“女儿晚上又一次从地震噩梦里惊醒,父亲穿着大裤衩坐到女儿床上,把女儿搂在怀里爱怜地两手轻揉太阳穴”,且看爸爸先是附身过来“丫丫,又头疼了吧,来,爸爸帮你掐掐。”然后先是四指按压,再是掌心揉压,全套父爱独家按揉流程清晰手法齐备,附送暖心鸡汤“是不是高考压力太大啊,太紧张了,没关系,最多是考不上。再说了,就是上了大学,那大学里也出了不少废物,不上大学的,也可以当栋梁。”其实王德清是打小儿就给女儿揉太阳穴呢。片子前边,爸爸妈妈送女儿去登记上学,妈妈进去办手续了,爸爸和女儿坐在花台边沿上,女儿背靠在爸爸怀里,爸爸温柔地一边给女儿揉太阳穴,一边跟女儿娓娓叙话:“以后啊,你要想起过去的什么事情,就跟爸爸妈妈讲。爸爸可以到唐山帮你去找亲人啊。”父亲脸上荡漾着温爱,慢慢地,地震遗孤丫丫小盆友内心创伤缓缓愈合,她一直绷着的小脸儿也绽开了花儿,一如父女俩身旁花坛里绽开的花。

陈道明的演出为这个养父注入了一些“非陈莫属”的独有特质。这个特质在于这个男人,注意,是剥去了这个父亲身份之后的——这个男人,几乎是完美的。那么细腻温柔,那么英朗帅气,那么善解人意,那么儒雅温和。在思想观念上,如果说中国八九十年代绝大多数的父母都还集中在僵化死板教条上(片中典型代表就是一脸政治课女班主任死相的养母,陈瑾演这个角色太代言了),陈道明的王德清简直就是穿越到几十年后而且是熏染了走出国门看世界后的现代价值观念的儒雅教授一类人,须知按通常情况来揣知,三十八军军官也就孙海英演的石光荣一类作派,思想观念僵化保守,对待子女简单粗暴,怎么可能道出“就是上了大学,那大学里也出了不少废物,不上大学的,也可以当栋梁”这样哪怕今日笔者的父母都难以道出的话?这个特质是陈道明赋予王德清的,而不是编剧或导演。且慢,若谓孤证不立,我们来看看片子后边女儿带外孙女回家看年迈的父亲一段,当女儿不无忐忑地道出“爸,我快结婚了。他是个律师”而父亲果断竖掌打断“什么师不重要,我最关心的是他对你好不好?”——国人父母一般来说首先叨叨的就是子女另一半的工作职业啊学历资产啊这些个外在条件,可能临末了才问问这里这位父亲首先就问的“最关心的是他对你好不好”,不由人唏嘘,这是“陈道明的王德清”延续了多年前灌输给女儿的教育观,这儿表达给女儿的婚姻观,仍然是如此通达平实,充满现代文明意识。就陈道明的创作习惯来揣测,这两处体现他人生观念的台词极有可能是他自撰。陈道明对女儿的观念前文已引,“希望她第一是身体好,第二是快乐,第三尽量的有所成”,也就是说不希望她能做多大成就的人上人,只要健康快乐就行,她应该找到一个能对她尽量好的人、能找到一双坚强有力的臂膀做人生港湾。事实上,张开自己男人的、父亲的坚强臂膀,给天生应该受男人保护庇护的女人——妻子、女儿筑牢一个安全坚固、风雨不进的避风港,是一个男人责无旁贷、应该骄傲的份内应为之事。这是陈道明价值观里重要一环。

电影《唐山大地震》,是如何还原地震的猛烈程度的

《唐山大地震》是中国第一部使用IMAX技术拍摄的影片,主创团队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特效技术制作灾难场面,请来常与好莱坞合作的新西兰维塔工作室制作街道模型,韩国团队制造地裂效果,努力去还原地震的猛烈程度,试图让观众片刻身临其境感受当年的触目惊心。团队竭力去营造的背景的真实感,也是整个故事展开的基础。

不过,对于亲历者来说,电影中3分钟左右的地震场面,比起当年的残酷还是难及万一。耸立于市中心的唐山抗震纪念碑,如此描述那场灾难:

“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为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

如果设想用上帝视角来俯瞰震后的唐山,将会看到极为骇人的景象:滦河大桥被一折两截,断桥石板直直刺向天空;唐山火车站东部的铁轨全部被扭成了弯曲的蛇形,开滦医院七层大楼塌毁成一座坟包式的三角形斜塔,唐山第十中学前的水泥马路被拦腰震断,左右错位达1米多;

而地裂缝穿过的地方更为惊心:唐山地委党校、东新街小学以及整个路南区民区,仿佛被一双暴虐的巨手彻底从现实中抹去不见了···.··整个华北大地都在震颤。

大家怎么评价电影《唐山大地震》放在2020年是选方登还是方达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讲诉大自然灾害背景下,关于一个家庭灾后重新生活,一个母亲内心煎熬与赎罪的故事。

 

关于选方凳还是方达的问题,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是一个让任何母亲都会撕心裂肺煎熬的选择。

 

抛开母亲“重男轻女”的最后呈现,如果当时的情况有得选,做为母亲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方达与方凳一起救。

 

做为儿子,会感激母亲的选择给了自己又一次生命,虽然因此少了一条胳膊。

 

做为女儿,特别是当女儿也做了母亲之后,她会理解自己母亲当初的选择,但恐怕要做到原谅,也真的是太难太难的选择。

 

选择是否原谅当初母亲的决定,犹如当初的母亲选择方达还是方凳一样。









如何评价《唐山大地震》里的妈妈

这么感人的一个电影,不知道谁设计的要有这么一个生死抉择,搞得很多人对重男轻女的思想很反感,但我并不认为是重男轻女,如果选择是反过来的,是不是又要指责妈妈重女轻男呢,唉,无论怎么样都满足不了观众的心

《唐山大地震》,观影感受如何

曾经在 唐山呆了三年,看过理工大学的地震遗址,抗震纪念碑广场经常去。但是我依然没有深切感受唐山地震后的真实感受。只记得我们机械制图老师说过,现在的唐山是无数的外地人帮忙重建的。她就是援建唐山的,最后留在了唐山。而且说话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应该是二零零六年学机械制图,电气专业,制图是考察课,不是考试课。似乎又在暴露年龄。

看了唐山大地震后,我明白其实唐山大地震镇垮了无数的建筑,让一个工业重镇一夜之间几近废墟。但是最严重的是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许多孩子失去父母,也有许多父母失去孩子。但是地震没有埋没亲情,没有埋没思念,方凳母亲独自忏悔了三十年,三十年后的一跪,跪的是女儿,也是自己。左边右边都是自己的心头肉,但是可能还是有一点点的旧思想,选择了救弟弟。我深刻记得那个电影里的一个场景,方凳一直用石头敲,告诉外面的人自己在哪,当妈妈说救弟弟后,她就不敲了。也许那个时候她的心就已经死了。然后就是大雨把她浇醒后,她这个人就变了。那么一个小的孩子,变得冷静,变得成熟,但是不再爱说话。

方凳有一个爱自己的养父,一个把她看成亲生女儿的养父。虽然她遇到了一个渣男友,但是她还是找到了一个爱她的男人。当她看到汶川地震后,她选择回国,也在偶然里遇到了自己的弟弟。才知道其实母亲也是不得已,如果她没有放下怨恨 ,就不会和弟弟回家。也许汶川地震后也有着这样类似的故事。如今的唐山依然是工业重镇,河北省GDP第一的城市,虽然我已经有十年没有去过唐山。

里面有很多值得讨论和触动人心的内容,我就不再一一讨论。有兴趣可以再去重温,因为我也看过好几遍。

人在自然面前是脆弱的,但是又是强大的。汶川重建后比以前更美,因为背后有我们强大的祖国,有无数的爱国者,有无数的无私奉献的人。

人生总会有各种经历,只要我们不忘初心,也许很多东西会失而复得。地震不会摧毁我们打下的科技,文化,素质的基础,不会埋没人间真情。因为这世界有爱。





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后,看《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是怎样的体验

《唐山大地震》。既熟悉又陌生。毕竟已经过去了40年。发生成《唐山大地震》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刚出生。虽然没有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因为那会儿还小。只是在父母的口中听说过。说当时的状况非常的惨烈,父母说得最多的就是当时的屋子很都是一些预制板儿做的。经不住一点儿的地震。还有一点儿就是那个时候藏在床底下的人都逃生了,这点儿信息都是从父母口中听到的,虽然没有经历过地震,那会儿家里还没有电视。但是凭自己幼小的心里就会想象是怎么样的一个情景。

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之后,非常的震撼。非常的。真是让我感受到。地震是那么的疯狂!那没有那妹。那位母亲在面对自己的儿子和女儿的时候是多么的无奈,不管救谁都是自己的心头肉,真是太难了。啊,我感到在难民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但是人性是伟大的。在亲情的伟大和生命的无常之间。我们为之而动容。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实际上,时间也不到一分钟。但对于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一对母女来说,是漫长的32年。都是自己亲生的。在那面前就晓得,还是就大的人生抉择。让这位小姑娘遭遇了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姐姐是不信的,你是信用的。遇到了一一家。疼她,爱她的养父母。

当知道自己的女儿还活着的时候,刚看到女儿。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刻。因为母亲的心理,是多难受啊。

珍惜现在我们拥有的一切,珍惜自己身边的亲人和自己最爱的人,也许一个转身就是一辈子。

电影唐山大地震给女性同胞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女性,首先是一个女儿,然后是一个妻子,当然最重要的是一个母亲。这部电影最感人的就是从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这场地震给人性带来的伤害和自我救赎。这部电影最感人的一句台词就是:没了,才知道啥叫没了。当时去世的人,一走了之,但是活着的人该如何继续生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这种难体现在人的心灵的创伤的修复上面。剧中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出发,历经了30多年,从一个小女孩变成一个妻子,变成母亲,最后才完成了自己人生的救赎。这种心灵的伤害,远比肉体的伤害要更加残忍。

2017年,受到电影的感动之余,我专门前往唐山,去深入的了解了这座城市。我从唐山人民的脸上看到的都是坚强,知足和乐观。在唐山纪念馆,看到那些老照片,满目疮痍、触目惊心,在看一看现在美丽的、繁华的唐山,觉得人民的力量真的是无穷的。虽然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的生命真的很脆弱,但是面对着伤害,人的自我修复能力,远比自然界的一切都要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