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妃是怎么死的?_顺治_皇后_满洲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董鄂妃 顺治 皇后 满洲

首先谢谢邀请!

董鄂妃是病逝的,其实就是现在的忧郁症,有人就问了那个时候那么受皇帝宠爱,怎么会得这种病呢?大家看过很多宫廷剧,也知道后宫佳丽也是争权夺利的,那我们就先了解一下董鄂妃短暂的一生有多么受宠吧!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多,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清代少见。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清代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追封)。

再来看看她为什么这么受宠。

董鄂氏是满洲正白旗人,她的父亲鄂硕是正白旗的军官,随军占领江南,此后的五六年都在杭州,湖州,苏州一带驻防,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对孩子们的一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董鄂氏天资聪慧,好读史书,精书法,有一种独特的风韵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娴静气质美,而且悟性极高,缺点自幼身体也比较弱。

董鄂氏的才学在当时入关之初的满洲世家女中,可谓是寥若晨星,而顺治在刚刚登上皇位时候就对中原文化产生的浓厚兴趣爱好,顺治天资聪慧,熟读经史子集的少年天子,两人相遇让顺治感觉就是寻觅到知音了。

董鄂氏身为八旗名门闺秀,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根据史料记载,她从小颖慧过人, 有一个特别的天赋就是读史书过目不忘,董鄂氏天性慈爱,有见识,识大体,少年天子能不喜爱吗?

每次顺治看奏折时,有重要的内容,草草看过后,就随手扔在一边了,董鄂妃提醒他应该仔细看,不能忽视。

每当顺治要和她同阅奏章时,她又连忙拜谢,并解释说:后宫不能干政。

每当顺治下朝后,她总是亲自安排饮食,斟酒劝饭,问寒问暖。

每当顺治批阅奏章至夜分,她总是毫无例外地为其展卷研磨,侍奉汤茶。

顺治每次听翰林院的官员们讲课结束后,回到寝宫时,她一定会打听讲课的内容,他也会再给她讲一遍,顺治每次讲给她听的时候,她都非常高兴。

他们的真挚感情,并非卿卿她她的小夫妻,而在于理性的相互促进。

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

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董鄂妃也往往为他们说情。临终时还惦念秋决囚犯的生命。

以上就是董鄂氏的品相和顺治的真挚爱情,在这样的宠爱下能不受人排挤嫉妒吗?包括孝庄太后都干预了,一个皇帝怎么可以只宠爱一个女人。

这里面就有孝惠章皇后影子,当时的皇后,董鄂妃只是皇贵妃,比皇后低一级,但是皇后是孝庄太后的侄女。

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生的孩子在不到一百天就夭折了,是顺治的第四个皇子,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这已经是超越祖制了,丧葬规格逾制,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并亲笔写下《皇清和硕荣亲王圹志》,抒发对皇四子的宠爱和痛惜之情作。

为一个女人在多方面的压力打击下身体和思想能好吗?病逝的时候年仅二十二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