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全部(为什么李商隐的诗大都无题)_无题_昨夜_作品

本文目录

  • 为什么李商隐的诗大都无题
  • 李商隐有多少首无题诗,哪首写得最好
  • 为什么很多艺术作品叫《无题》
  • 李商隐唐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怎样赏析
  • 李商隐流传下来的共有六首《无题》每一首都有每一首的意境,是否有描述情感呢,还是指什么别的意境

为什么李商隐的诗大都无题

总得来说,李商隐是个情义两难的倒霉孩子,可不就只能朦朦胧胧,“欲说还休”嘛。

下面就来看看他的坎坷经历,来了解一下为啥他无题无题再无题。

倒霉一:没落贵族,徒有虚名,前尘旧事,不足为题。

李商隐的家族,是皇室远亲,血脉到他这一代,已经是远房的远房,所以,家里大写的一个字“穷”,大写的两个字“潦倒”。

倒霉二:早年丧父,长兄如父,个中滋味,无以为题。

李商隐,十岁丧父,家中长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人抄书补贴家用,长大后,以他淡泊耿直的个性,不得不积极仕途,也是因为长兄如父的压力在,必须撑持起门面。偏偏他父亲早知时局艰难,给他取名商隐,取字义山,用的是商山四皓的典故,意寓“天下无道而隐”。

但他是长子哎,别人都可以挥一挥衣袖,去追求诗和远方,而他,李家长子,只能义无反顾地挑起家中重担。

倒霉三:出类拔萃,生不逢时,权臣当道,金榜难题。

李商隐是神童,且年少成名。但在唐朝,是一个量产神童的神奇时代,比如李白、白居易十五六岁就诗名远播。

李商隐虽然也是十六岁就以一手好字和精通古文声名远扬,但唐朝晚期,拿现在的话来说,阶级固化严重,即使李商隐有白居易和令狐楚这样的大腿,也是几次科举,才中了进士。

远没他优秀的人,全靠关系上了。

倒霉四:多情耿直,卷入党争,几多猜嫌,索性无题。

这么厉害的李商隐,这么早成名的李商隐,又得身居高位的令狐楚赏识,纳为门生,咋就这么仕途坎坷呢?因为,他不仅遇到了阶级严重固化,还卷入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简单来说,就是帮亲不帮理,甭管啥理想、信念,选队站就是。站了队才有肉吃,这肉也不是白吃的,理想、信念、甚至节操都先放一边,先利用权力把对面灭了再说!

面对这种情况。

一方面,李商隐是个耿直BOY,他的理想是实现治国抱负,而非权位、站队、搞事情之类乱七八糟的事儿。所以在他心中,应该也没啥阵营概念,认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节操就可以。但是个人的力量,阻挡不了乌烟瘴气的历史泥石流。小编个人认为,也正因为他这样的态度,才让他的恩师令狐楚(牛党)没有在一开始就提拔他。

当时牛李党争搞得朝堂翻云覆雨,要的就是掐架小能手,而不是李商隐这样的耿直BOY,但提携李商隐这样的大才子,的确可以增加声望。事实上,令狐父子,也是真心赏李商隐的才华,所以最后还是在内外阻力下,提携了他。

另一方面,李商隐又是个多情的人,和妻子王氏感情相当好。非常不巧的是,他的老丈人王茂元被认为是李党的人,但实际上这位老人家一直在外打仗,没啥机会参与掐架,最后也是病死在镇压叛乱的途中。但李商隐的这一行为,被视为背叛师门,大逆不道。

所以,我们的多情耿直BOY,就落到了这么一个里外不是人,两边都不待见的地步。

如果唐朝有互联网,李商隐妥妥就是个争议人物。

这种争议,打个比喻吧,某女演员,明明演技高超,国际影后也是名至实归的,但有段时间,最被大家拿出来说道的,却是她的个人婚姻生活。然后,一举一动,都会被过度解释,过度脑补。所以这位国际影后的微博也没去搞明星V,也算是表达了一种“懒得理你们”的态度。

但政敌脑补远比娱乐恐怖得多,不仅会要了亲命,还会要了亲一家的命。所以李商隐写了那么多无题诗,也是一种无奈吧。他这样一个尴尬处境,实在是太容易被“借题发挥”了。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对他的个人婚姻生活都很不满意,却没人关心李商隐的报国志向。

他能说什么?还能说什么?他的报国理想最终只能寄托于咏史诗,他的个人深情和满腔郁愤,也就只能无题了。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有多少首无题诗,哪首写得最好

最喜欢这首诗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为什么很多艺术作品叫《无题》

来来来,

作为艺术从业者,

小玉从绘画中的《无题》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吧。

《无题》这种题目的绘画是一开始就产生了吗?

当然不是!

布罗格《海滩上的女孩》

上面的这幅画,

是一个传统的绘画作品,

这样的作品通常不会起名为《无题》,

原因很简单:

画中物体是写实的、能够很明确的看出来画的是什么,

所以体现在名字上,

传统绘画也常常用表达主题的名字,

比如画中就是一个女孩坐在海滩边上,

因此名字就起做《海滩上的女孩》。

但是,

现代主义的艺术品和传统作品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

现代主义作品并不是写实的。

《无题》

比如这幅作品就叫做《无题》,

如果真要给它起一个具体的名字,

不仅限制了作品的意义,

更是无法完全概括这幅画的意境,

因为我们总不能就叫它《蓝色泼墨画》吧!

波洛克《无题》

另外,

大部分抽象作品也会被命名为《无题》,

因为如果运用了确定性语言,

观赏者的想象力和欣赏方式就被限制住了,

没有名称的绘画更好的可以让观众随意欣赏。

就像上面这幅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

如果起一个具体的名字比如《山》,

反而让观众觉得不像山,

成了画蛇添足。

除此之外,

有些画家会给无题进行编号,

比如《无题1号》《无题2号》等,

这也是一种方便艺术家编制作品目录和系列的好方式。

最后,

给大家提供几幅罗伯特·莱曼的《无题》作品——

这些看起来像白纸的无题作品,

可是卖出了亿元天价哦!

无题作品,

不是无名作品。


感谢阅读,喜欢请尽情点赞收藏,不喜欢千万别勉强!

李商隐唐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怎样赏析

李商隐的晚唐诗算得上是中国诗词史上最奇魅瑰丽的一笔。上承盛唐纵横豪气,诗歌发展到晚唐,格律诗已经完全成熟。

李商隐的诗里面有屈子的浪漫幻想,有杜甫的沉郁忧愁,有李贺的幽冷奇艳,有韩愈的壮阔雄奇,有魏晋阮籍的哲思寻探,也有六朝诗的华丽色彩,又沿袭刘白(刘禹锡,白居易)平白的民歌色彩。所以我们看到李商隐的诗,集合了前辈诗人大成,文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李商隐的诗注重个人感情表达,思想性就没有盛唐时期的李杜昂扬,所以在诗史上的地位屈于李杜。他的作品用典多、深、偏于晦涩,成为宋初“西昆体”的宗师。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格律严谨,押平水韵“一东”,首句为仄起押韵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整诗平仄格式大家可以按我们以前讲过的平仄推导方法(请关注看以前问答或文章,不赘述)自行对照映证。颌联、颈联对仗,符合律诗要求,是一篇完美七律。

我们来看内容。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叠字“昨夜”开场,加重了对昨夜那场欢乐的思念,顺势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大致意境。李义山下手清寒,“星辰”、“夜风”、“画楼西”、“桂堂东”,这些描述偏冷淡,并没有宴乐的意味。而且位置也不在屋内,那是一个人在夜风里,星辰下,画楼西,桂堂东游走。为什么会这样?

颌联天下闻名:“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对仗精巧,字词颜色偏暖,明亮鲜艳。“彩凤”、“灵犀”都是极其漂亮的神物,为何用在这里?按照“起承转合”,这一联不是该继续写那个人孤独的夜景么?诗人的写法与众不同,他进入了对宴会的回想。在这酒宴之上,遇到了心仪的女子,两人情投意合,却碍于众人,只能暗通款曲。可恨没有彩凤的翅膀,与你双飞,幸好你我的心思像那灵犀的纹路,一点通透彼此。这就是恋爱的感觉啊。

颌联让诗的色彩明亮起来,颈联则加大力度渲染宴会的气氛:“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咱们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美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春色满堂,烛光泛红。

“送钩”是源于汉武帝钩弋夫人的一种小游戏,应该是把什么小物件藏在手心,“射覆”也是酒桌上的游戏,用盘盆盖住小东西,讲些谒语来让大家猜,这些到不一定是实指,而是说酒桌上的热闹气氛。一个“暖”字,一个“红”字,从体感和视觉上让读者感受到酒宴的欢快。

尾联收合,呼应首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可叹我听到更鼓就要去点卯了,骑马去秘书省(兰台)报到,就像在风中飘零的蓬草,官场飘零。这里的热闹和爱人啊,不知还能不能相见。

整首诗一二句、七八句萧瑟清冷,中间两联却极尽热闹渲染,从星辰冷落转入烛影摇红、灵犀相通,再进入冷落飘蓬,强烈的对比令人格外伤感。

同时那互相爱慕的女子,“彩凤双飞”、“灵犀一点”极写欢情,不过转瞬之间,更鼓一响,欢情便化作乌有,也是让人刻骨铭心。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李商隐流传下来的共有六首《无题》每一首都有每一首的意境,是否有描述情感呢,还是指什么别的意境


李商隐(约813—858)晚唐著名诗人。开成二年(837年)二十四岁中进士。后来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风格独特,叹史咏物,含蓄象征,深婉绵密,典丽精工,多有名句传世。
他的《无题•锦瑟》(标题是后人加的)一诗主题朦胧,向来有悼亡、恋爱、咏物、自伤等多种说法,一般把它作为一首悼亡诗来读。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联借锦瑟起兴,大意是:锦瑟呀,你要那么多的弦干什么?你每根弦上发出的乐音都勾起了我对以往美好时光的回忆。颔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大意是:我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像庄周梦为蝴蝶一样。即使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里表达出了对所悼之人的一往情深。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拓开一笔,描画出两幅美好的画面。大意是:沧海明月相辉映,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过去生活的图景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都表现出诗人的怅惘、悲伤之情。尾联再深入一笔,大意是: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既然当时“已惘然”,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尤显怅惘、悲伤。
这首诗基调哀怨,意境迷离,写出了诗人深深地怅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语言清丽深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