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是什么意思(何为敬畏之心)_敬畏_之心_尊敬

何为敬畏之心

所谓敬畏,其实就是人类对待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敬”为尊敬;“畏”为畏惧,合在一起是“既尊敬又畏惧”。“尊敬”可以后天修为,“畏惧”应该是与生俱来。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会走得远,走得稳,走得快。

  • 在人世间,总会有一些人和事需要我们保持一颗敬畏之心。遵从规律,敬畏自然,才能活出一个人的本性真我,才能活出一个人的风范和姿态。
  • 有句话说得好:“在永远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最能体现他的本质。”一个人只有将敬畏置于心底,将敬畏融入血液,才能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才能做到真正的心存敬畏!
  • 如果心中没有敬畏,多数就会行为没有底线,人有所敬畏。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
  • 不论对人生怎样充满着欲求,应该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自己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人生的彻底失败,所以,常怀敬畏之心,心有所向,行有所止,谨言慎行,才是人之根本 。
  • 敬畏,并不是胆小怕事、畏首畏尾,而是谨慎、尊重与谦卑的姿态。很多古老民族都有敬畏自然,他们深信,如果过度砍伐、捕猎,就会最终受到惩罚。正是对大自然心怀敬畏,森林才能生生不息,河流才能源远流长,人和自然才能和谐共生,青山绿水共为邻!

所以,这个世界很多事物和规律都值得我们去敬畏,心存敬畏,就不会为所欲为,不会道听途说,懂得凡事适可而止,懂得如何取舍。

心中没有敬畏的人,肆无顾忌地追逐利益,是亵渎生命的行为,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什么是敬畏之心

“敬畏”字面的意思是既敬重又害怕。“敬畏之心”则比较复杂,有多种层面,多重含义。这里略举几种,帮助理解,不能详尽。

有一次,与一个调皮学生开玩笑说:“你很害怕你们班主任哟?”他回答:“因为我尊敬他,所以才怕他嘛!”这就是最简单的敬畏之心。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父母,甚至提到父母的名字都会“心中一颤”,这“一颤”就是敬畏之心。

人需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对祖先,对文化,对自然,对生命,甚至对权力,都应该有一种敬畏之心。

只有懂得敬畏,才会有谦卑,只有懂得谦卑,才能更好的进步。

项羽见秦始皇端坐在巡游的马车上,直呼三岁小儿可取而代之。刘邦却是感慨,大丈夫就应当如此。这就是狂妄之心与敬畏之心的区别。现在,许多人主张张扬个性,仿佛越狂妄越有个性,我是不赞同的,狂妄出于无知,个性要有底气。常含一颗谦卑之心,常存一份敬畏之心,可能更有利于自己的进步!

特别是对我们不懂的东西,不熟悉的东西都应该有一种敬畏!

(图片来自网络)

你对敬畏心是怎么理解的

⊙2019.01.14

什么是敬畏?敬畏就是人们对待人或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尊敬,仰视的意思;“畏“是严肃,认真,慎重的意思。

面对神圣而崇高的事物时产生敬畏的心态,尊敬,尊重中产生惊恐,惧怕的情绪,其实是人应有的本能,敬畏自然,敬畏道德才是根本。

人生是要有敬畏之心的,对人要敬畏,对事要敬畏,对社会要敬畏,对规章制度要敬畏,对法律要敬畏。如果对上述这些都失去了敬畏,那么这个人什么事情都可能做的出来。

对他人的敬畏其实是对自己的善待和尊重,这就是“尊敬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相应的,看的起自己才会真正看的起别人。

谢谢,顺颂安康!

一一《养气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