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诗句经典语录(你所知道的古诗词中最美的离别赠语是什么)_美国_麦克阿瑟_北朝鲜

你所知道的古诗词中最美的离别赠语是什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买房子主要看地段,还要看什么

房子就是居住,生活工作方便舒适。

首先,年轻人,最主要的的就是看学校,下一代教育很重要,幼儿园小区一般都有配套,关键是小学和初中,接送孩子道路很漫长,教育质量也很重要。

其次,就是生活便利,农贸超市最好有一个,生活必需品,其他的应该都是次要的。

最后,是不是在市中心感觉不是特别重要,现在人基本都有车,距离已经不是问题,在市中心还常堵车。一般人买了就是居住,也不是为了升值。

朝鲜战争,麦克阿瑟要给中国投原子弹,为什么杜鲁门不敢

1950年朝鲜半岛战争爆发,其实本身就是朝鲜半岛内部自己的内战,北朝鲜声明是南朝鲜军队非法越过三八线,所以自己才进行反击的,但是苏联解体后解密了这场战争的资料,朝鲜战争是北朝鲜得到斯大林同意后发起的,也就是说在开战之前,北朝鲜是去征求过苏联建议并得到同意的。

南北朝鲜半岛地界划分是1945年美国跟苏联商讨后认定的,以北纬38度线划分,半岛南边由资本主义阵营管,北边由苏联为首的阵营管理,这个分治也成为了两个阵营较量的前沿,同时成为了后来矛盾冲突的最直接导火索,其实这种做法他们也打算用在我们身上,也就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南北分治的做法,只不过我们没有让他们如愿而已。

朝鲜战争初期,由于北朝鲜的进攻,使得南朝鲜节节败退,美国支持下的南朝鲜不是北朝鲜的对手,这让美国大失颜面,同时代表着资本主义阵营的失败,这种是美国不能接受的,也是不愿意让半岛前沿丢失,这样影响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于是由麦克阿瑟率领十七个国家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队加入朝鲜战争。

美国通过仁川登陆前后夹击北朝鲜的军队,加上北朝鲜军队指挥缺少应对能力,最终节节溃坝一直被压到鸭绿江附近,而在美国加入战争之前,美国就考虑过中国跟苏联参战的可能性,但是美国坚定的认为两国不会跟美国正面碰撞,在美国想一举把北朝鲜全部拿下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已经多次对美国发出警告不要越过三八线要他们退回去,但是美国没有当回事。

美国认为我们就算参战也不会有太多部队参战,根本不当回事,那个时候我们为了应对朝鲜半岛局势,组建的东北边防军大量集结,在警告无效后,东北边防军改名为自愿军跨过鸭绿江,对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队进行正面较量,美国军队根本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我们两次阶段性的战役打回了三八线附近。

麦克阿瑟感觉丢了颜面,自己的战败让自己的荣誉产生了影响,于是请求华盛顿扩大战争规模,并请求使用原子弹进行威慑,麦克阿瑟对外宣称,为了战争的胜利会使用任何手段,包括使用核武器,而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在新闻发布会上面表示,美国不排除使用原子弹的可能性。

麦克阿瑟其实是想使用二三十枚原子弹投放在中国跟朝鲜边境,制造出来一条核辐射带,阻止我们对朝鲜战场上的军队进行增援以及提供物资保障 ,同时这样做也等于是把战争扩大规模,甚至有可能引发核战争以及第三次世界大战,只是我们跟苏联没有被吓到,倒是美国的盟友被吓到不轻。

以法国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第一时间跳出来进行反对使用原子弹,当时只有美国跟苏联有原子弹,苏联1949年才有原子弹,我们跟英法都还没有,为什么英法他们那么害怕呢,其实是英法担心这样做引发核战争以及世界大战,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欧洲各国,苏联当时还没有能力把原子弹投放到美国除了阿拉斯加之外的本土。

但是苏联却是有能力对欧洲各国进行直接的打击,这样美国虽然没有事,但是欧洲各国就会收到最直接的攻击,这让他们不可能接受的,于是就是跳出来第一时间反对,美国为了全球战略布局,不得不顾及自己盟友的想法,加上第三世界各国都表示反对,印度便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第一时间跳出来反对使用原子弹,几乎全世界的国家都反对,美国还没有达到挑战全世界底线的程度,于是就没有使用。

当然在后面的几次战役里面,双方一边打一边谈判,麦克阿瑟多次要求使用原子弹,但是都被杜鲁门拒绝了,美国的小弟要求美国不要扩大战争规模,麦克阿瑟不愿意,让欧洲各国跟杜鲁门都觉得麦克阿瑟是一个危险的自私的固执老头,最终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撤职,由李奇微代替,杜鲁门同时通过轰炸机运输原子弹到关岛基地,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表达美国的态度,最终美国并没有使用原子弹,双方最后在谈判桌上结束战争。

不过这次战争给双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伤亡,我军在武器装备明显落后以及后勤保障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灵活运用战术跟美国周旋,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伤亡的代价把美国打回三八线谈判桌上,而美国在武器装备全面占优的情况下,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最终伤心的离开,其实这场战争双方都打得精疲力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