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有没有和《拯救大兵瑞恩》类似的电影值得推荐)_安德森_瑞恩_大兵

本文目录

  • 有没有和《拯救大兵瑞恩》类似的电影值得推荐
  •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厄本经历了什么
  • 《战狼》比起《拯救大兵瑞恩》和《第一滴血》怎么样
  • 拯救大兵瑞恩若是交给中国导演来拍,会拍成什么样
  • 《拯救大兵瑞恩》中把迫击炮弹当手榴弹用,现实中可行吗
  •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牺牲8人的美军士兵去救1名士兵,值得吗你怎么看
  • 《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小细节
  • 看完《拯救大兵瑞恩》,心得体会怎么写
  • 《拯救大兵瑞恩》为何要以八个人的生命为代价去救一名普通士兵
  • 为什么95后们,不再喜欢看《拯救大兵瑞恩》《新龙门客栈》等此类经典电影之作了

有没有和《拯救大兵瑞恩》类似的电影值得推荐

《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其实主旨是要表达美国政府想要表达的东西,也就不多说了,但从电影的角度看,可以说是战争巨制了。和它差不多的影片也很多

1、《兵临城下》电影主要讲述苏联狙击手的成长以及和德国狙击手的较量。

2、《黑鹰坠落》这部片子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主要讲美国特种兵进入索马里去抓两个重要人物,结果和当地武装发生了冲突交火,导致黑鹰直升机被击落,然后再去营救的过程。

3、《太阳之泪》布鲁斯威利斯为主演,讲述美国海豹部队去尼日利亚丛林营救一位医生所发生的故事。

4、《深入敌后》系列,这是系列电影,主人公由于飞机被击落,跳伞到了敌占区进行大逃亡的故事。

5、《萨德克巴莱》少有的抗日经典影片,七尺男儿头可断,血可流,不给日寇做走狗。推荐一看。

6、《风语者》吴宇森执导,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二战由于和日军密码战让美军吃了不少苦头,由军官保护密码员的故事。

7、《细细的红线》该片讲述在1942年到1943年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期间一个名为“查理斯火炮连”的战争故事。

8、《我们曾是战士》影片描写1965年11月美军在越南的首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情节以美越经典战史,德浪河谷遭遇战为背景改拍。

以前是小编的推荐,希望你能喜欢。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厄本经历了什么

非常喜欢电影《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个人认为是自己看过的最棒的战争电影,电影中精彩的不仅是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更是其中对于人物的刻画和对战争的重新审视。即便是放在在今天,当我再次观看这部电影时,依然会被深深触动。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非常饱满立体化,即便是八人小队中存在感最弱的厄本下士也是如此。

厄本下士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菜鸟、懦弱、胆小鬼,这是大家很容易产生的印象,但并不是电影要表达的意思。

图注:菜鸟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注意厄本的臂章,图片来自电影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厄本的臂章上有个大大的T,这是Technology 的缩写,是技术士官的意思,而厄本是军阶最低的五级士官。五级技术士官,主要从事文职工作,根本就算不上是个职业军人,厄本自己也说在之前的训练中仅仅进行过简单的射击,估计体能、战术、演习都没有参加过。不难看出,厄本本应该是个远离战场的非战斗人员,在军队中混个不错的履历复员后好找工作。

图注:手忙脚乱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米勒上尉的到来改变了厄本的命运,他被调入特别小分队,担任翻译一职。厄本手忙脚乱的拿错了钢盔,还提醒米勒上尉即将进入的地区遍布敌人。厄本表现出了一个菜鸟的所有品质,胆小、慌乱、紧张,但是他依然听从命令加入了小分队,没有半点犹豫。

小分队出发之后,厄本开始和队员们套近乎,不过大家都对他不感冒,也不愿意和他多说话。毕竟厄本是新来的,而且是菜鸟,大家最不喜欢的就是新来的菜鸟。

图注:和大家套近乎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之后在雨中的小镇中与德军交火,厄本抓着霍瓦特中士,就像紧紧抱着妈妈的孩子一样。之后卡帕佐被德军狙击手击中,而厄本在一边安慰法国小姑娘,最终卡帕佐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小分队损失了第一个人。

图注:抱着中士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安慰法国小姑娘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后来小分队遇到了废弃的德军雷达站,但是这里有一个德军的机枪小组驻守。米勒上尉一意孤行决定消灭机枪小组,就连军医都被分配了任务,只有厄本拿着大家的装备躲在后方用狙击手的狙击镜观察。为什么不让厄本参与进攻,因为他太菜了,如果参加战斗不仅会丢掉性命,而且会拖累其他人。然后军医被击中,在痛苦中死去,厄本则在一旁旁观,他被眼前的死亡触动了。

图注:坚持不能杀战俘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与德国战俘聊天的厄本,展现了他心中的善良,图片来自电影

医生死后,为了给他报仇,大家要枪毙德国俘虏。在米勒上尉的强令之下,战俘被释放,这里也是电影一个重要的冲突点。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厄本认为杀俘不对,而且还与俘虏聊天,还想给他水喝。最终俘虏被放走了,小队再次上路。

图注:在这座小镇将让厄本升华,图片来自电影

埋葬了医生之后,小队继续上路,他们终于找到了该死的瑞恩,而瑞恩要与他的兄弟们死守小镇。最终,小分队被瑞恩拖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在这场生死之战中,厄本不再呆在后方,被安排给机枪阵地输送弹药。

图注:输送弹药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第一次参加实战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战斗开始之后,厄本还是很勇敢的,在枪林弹雨之中输送弹药。但是当梅利所在的机枪小组遭到德军围攻的时候,厄本跪了,直接导致了梅利被杀。之后他面对杀死自己战友的德军时举起了手,德军士兵离开了,然后厄本瘫软的坐在那里。

图注:跪了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瘫坐在楼梯上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与杀死战友的德军士兵狭路相逢,图片来自电影

在撤向最后防线时,厄本被留在了对岸,他躲起来装死,看着德军向自己人射击,这个时候他认出了被他们放走的那个德军士兵,厄本的眼神中产生了变化。就在千钧一发之时,美军的援兵赶到,击退了德军,厄本也冲出来俘虏了几个德军士兵。此时,之前被释放的德军士兵想要套近乎,被厄本一枪击毙,这是厄本在电影中开的第一枪。

图注:目睹德军士兵击中自己战友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挑出来俘虏德军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德军士兵又想套近乎,图片来自电影

以上就是《拯救大兵瑞恩》中厄本下士的经历,如果说他经历了什么,他经历了战争。厄本在电影最后迎来了属于他自己的转变,成了一个战士。

与那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杀人不眨眼的战友相比,厄本是一个没有真正接触过战争的菜鸟,就像在那场战争中所有走向战场的年轻人一样,他们大多心地善良、充满恐惧、不知所措,他们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在沙场上被磨炼成真正的战士。从这一点看,厄本是一个缩影,一个战争中普通士兵的缩影,尽管容易被忽视,但却是一个不容易被觉察的亮点。

《战狼》比起《拯救大兵瑞恩》和《第一滴血》怎么样

说实话,如果拿战狼2比第一滴血还算勉勉强强,似乎他们都在追求感官效果的同时,用英雄主义的方式展现善与恶的碰撞,但无论如何也很难如拯救大兵瑞恩一样,站在生命的高度去诠释战争,一言以蔽之,和拯救大兵瑞恩比,战狼至少格局太小,而且显得苍白幼稚。

拯救大兵瑞恩若是交给中国导演来拍,会拍成什么样

一,中国根本就没有那么不识大体的老太太,有儿子为国捐躯,老太太会高兴地扭秧歌,要不你看人民的名义,陈岩的儿子车祸了,老两口还兴高采烈地讲党性。也没那种要救她儿子的领导,领导会颁奖会流泪但没那么不顾大局,这故事根本就不会发生。

二,士兵眼看着战友生死搏斗却因为懦弱不肯帮忙那段,简直侮辱我中华儿女,编剧会被封杀。

三,领队的形象的太小气了,结尾起码得给个炸药包。

《拯救大兵瑞恩》中把迫击炮弹当手榴弹用,现实中可行吗

《拯救大兵瑞恩》中把迫击炮弹当手榴弹用,现实中可行吗?不仅中国观众提出质疑,就连美国本土观众也表示难以信服,尽管这一段看哭了许多人。一些观众感觉情节失真,好端端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作品,瞬间跌落“抗德神剧”的谷底。

一片质疑、反对的声音里甚至包括许多二战老兵,他们对此评价道:“不可思议,我们没见过、更没扔过,这样做太危险了。”

导演斯蒂芬的团队迅速拿出史料证明,二战时确实有人这样干过,而且不止一例!比如冲绳战役中的博福特T.安德森(Beauford T. Anderson),安德森中士还因此获得了国会勋章。

许多朋友都知道二战时一些美国大兵是文盲,甚至他们的征兵广告被制作成动画片。但安德森中士不是,他不仅有学历,而且还是个小业主,像时下许多年轻人一样自己创业当老板,1942年10月安德森应征入伍。

1945年4月1日,一个星期天早晨,这一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美军第96师第381步兵团——“死眼”空降在冲绳岛西海岸,这里距离日本本土仅有340英里。381兵团战绩彪炳,曾在光复菲律宾战役中一战成名,而安德森本人恰恰是这个团的迫击炮手!

博福特T.安德森出生于1922年7月6日,这一年他也不过23岁。

由于没有可用的侧翼路线,这一次美军的战法十分单一,只能从天而降直插日军心脏。尽管那里的日军早已严阵以待,全部武装到牙齿。

安德森很清楚,这场战役必定由密集的火力和近距离战斗组成,进度以码为单位。

在冲过一片开阔地之后,安德森还有足够的精力和勇气救助了自己的两名战友,将他们背到安全地带提供急救,直到安全离开,这也是他后来获得勋章的功绩之一。

夜幕降临后,381团进攻马奇纳托防线外围时遇到了阻力,在卡卡祖岭陷入四面重围。

安德森和他的战友们被逼进一块坟地,大家伙又冷又饿,基本弹尽粮绝。更为糟糕的是,熟悉地形的日本鬼子借着夜色四面包抄上来,电光火石中,密集的炮弹像雨点一样压过来,比白天任何一场战役都要攻势猛烈。

安德森命令战友们躲在一片坟茔之间,他负责主要火力,虽然当时他手中只有一支M1卡宾枪和几枚数量少得可怜的手榴弹。

在扔光所有手榴弹之后,安德森整个人陷入疲惫与绝望。恰在此时,“啪”身边掉落一枚哑火的迫击炮弹,他几乎是想也没想,抓起炮弹反扔回去,当场炸死几个日本鬼子。

这给了安德森灵感。

他迅速摸黑找到小分队,并且要来了一箱长度60公分的迫击炮弹,安德森抽出一枚,拆除撞针,猛地在岩石上磕一下,再急忙扔出。因为M2迫击炮弹使用的是触发式引信,必须要在坚硬的东西上撞击一下才能投掷,不然就是扔过去一块废铁。

据他的战友事后回忆——安德森是以美式橄榄球的雄姿,将炮弹投到对面阵地上。

很快,前方是一片刺眼的闪光和一阵阵巨大的爆炸声,夹杂着日军的鬼哭狼嚎。

安德森在投掷迫击炮弹的同时,还端起卡宾枪进行扫射。这场小规模战斗很快结束。

黎明时分,经过清点,安德森一共投掷了14枚迫击炮弹!干掉了25名日军士兵!

天亮后,安德森不顾右臂流血不止的伤口,拒绝撤离阵地,并且不顾部下的阻止,一意孤行再次独自出发,这次他是去找连长报告敌人已撤退。在安德森及时的情报帮助下,美军用大炮歼灭了日军残余进攻。基于安德森在卡卡祖岭战斗中的出色表现,他获得了荣誉勋章。96步兵团中仅有五人获得这一殊荣。

而且,他是威斯康星州幸存的最后一名士兵。

安德森晚年之后与夫人隐居乡下,以养牛为生,直至1996年11月7日以74岁高龄去世。

他的左邻右舍都不晓得他的过去,但每每遇到熟人谈起过往、尤其是他将迫击炮弹当手榴弹投掷的光辉事迹时,安德森往往淡然一笑:“那有什么?在那种情势下,你总得做点什么吧?”


(全文完)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牺牲8人的美军士兵去救1名士兵,值得吗你怎么看

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当中,大家可以看到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米勒,马特达蒙饰演的瑞恩。因为瑞恩是家中唯一剩下的孩子,所以上将派出一个八人小分队去寻找瑞恩。在寻找瑞恩的茫茫旅途中,八人小分队接二连三的受到了危险。

其实对于问主问的这个问题,电影中八人小分队里面的成员也有所怀疑,当他们受到很多性命上的伤害之后,他们就会怀疑这项任务到底合不合理,但是最后他们还是坚决执行上司的命令。

其实大家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虽然他表面上是用八个人的性命换一个人,其实这在军队里面只是一项任务而已,并不单单是牺牲生命的意义,它是一项任务,作为军人就要执行。

军人是非常神圣的!所以大家要尊重他们,他们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对生命的尊重。米勒上尉:“You save one ,you save the world”!坚定的眼神,牺牲自我,成全大我!

这是我的理解,你怎么看呢?

《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小细节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拯救大兵瑞恩经典之处,在于他有很多不起眼的细节,非常了不起。

第一,漏水的水壶。

诺曼底登陆时,有个很小的细节。

一个医疗兵在抢救伤员时,突然噹的一声响,他的水壶不断的向外漏水。

当然萨沙认为,这家伙运气不错,可能只是水壶被子弹打坏了,人没事。

但几秒以后就知道不对,因为水变成了血色。

这说明,铝制水壶并没有挡住子弹,这个医疗兵受伤了,而且伤的还不清楚。

只是当时非常紧张,又是刚刚中弹,他一时没有感觉到。

第二,举手投降被枪杀的是捷克人。

在诺曼底滩头,有2个德国兵举手投降,不但说着什么,但还是被麦克中士开枪打死。

很多人认为,德军杀了这么多美国兵,麦克中士才装作听不懂德军投降,将他们杀死。

其实,这两个小子根本不是德国人,他们说的是捷克语,是捷克人:“请不要杀我,我不是德国人,我是捷克人,我没杀过任何人,我是捷克人!”

倒霉的轴心国炮灰而已。

这个细节也很有意思,说明了当时德军驻守诺曼底部队并不是什么精锐,还有其他国家的士兵凑数。

第三,德国战俘并不是毫无人性。

大家注意,最后还开枪打死了米勒上尉,是被米勒上尉释放的那个德国战俘。

这个德国战俘所在的机枪组,曾经用机枪打死了军医韦德,要被美国大兵们就地枪决。

他恐惧之下卑微的乞求饶命,甚至说出“去他妈的希特勒”。

而米勒上尉在厄本的恳求下,将他释放。

而这个战俘最后还开枪打死了米勒上尉,似乎他是个毫不讲情义的冷血恶魔。

他并不是什么恶魔,但这种近距离作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德军不惜代价要争夺这座桥梁,而米勒上尉走出来试图炸桥,这个前德国战俘才毫不犹豫对他开枪。

德国人很重视集体荣誉,不能因为米勒上尉救了他,就不开枪,让他去炸断桥梁。

那么,为了争夺桥梁死掉的数十名德军士兵,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意义。

况且在这种敌我激烈交火的战场,你不杀人,人就要杀你,没什么怜悯可言。

第四,用面包刀刺死犹太美国兵的德国人,并不是恶魔。

这个党卫军士兵在近距离肉搏中,用面包刀刺死了犹太美国兵。

随后,他下楼的时候,看到跪在傍边哭泣的厄本,却并没有杀他。在环顾四周,没有发现其他德国兵看到时,党卫军士兵就从厄本身边走过。

这说明,他并不是恶魔,但这种近距离作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如果他不用面包刀刺死犹太美国兵,被刺死的就是他自己。

而且,在他和犹太兵搏斗之前,犹太兵曾经对准墙壁开枪,连续打死了2个德国兵。

要知道,远距离开枪打死一个人,同亲手用小刀刺死一个人,是完全不同的。

此时党卫军士兵应该还是出于亲手杀人后的震撼中,不愿意再杀死一个已经投降的美国人。

这说明,他也不是恶魔,但陷入战争只能如此。

第五,诺曼底滩头都是鱼。

这是被双方的炮弹和炸弹炸死的鱼,被冲上了滩头。

由此可见,双方的炮火是很猛烈的。

这么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镜头,就说明了战争的惨烈。

看完《拯救大兵瑞恩》,心得体会怎么写

二战老兵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战争画面几乎以假乱真,感觉是一直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差不多真切地再现当时战争的惨烈景象。特别是再次展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直被影迷视为经典中的经典。

该影片除了震撼的故事情节外还给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盛宴,血雨腥风的战争的战争画面,让人触目惊心,不得不惊叹战争的惨烈和残酷,让人感叹今天和平年代的美好和来之不易。

这是一部伟大的战争片,它重现几乎真实的战争场景告诉我们现代人,战争的代价是多么的惨重,让我们反思是不是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现在的一切…




《拯救大兵瑞恩》为何要以八个人的生命为代价去救一名普通士兵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是美国人思维的最好表现。

为什么拯救瑞恩?不是因为瑞恩本身有什么重要,他只是一个普通士兵。

然而,仅仅因为他们兄弟4人一同参军,3个哥哥全部战死,所以瑞恩成为独苗。

美国人虽没有中国那种强烈的传宗接代概念,也很讲究给妈妈留下一个孩子。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1942年的苏立文法案发出来。

什么是苏立文法案?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美国社会被震惊了,无数青年要求参军。

依阿华州的第一代爱尔兰移民托马斯·苏利文有5个孩子,全是男孩。

这兄弟5人,同时报名参加美国海军。

兄弟中,大哥乔治和二哥弗朗克斯在30年代已经在海军服役,根据法律是可以申请不用再服役的。

然而,出于爱国热情,苏利文5兄弟全部参加了海军。

为了照顾弟弟,苏利文大哥要求5兄弟都在一艘军舰服役,被批准。

于是,1942年2月苏利文兄弟全部成为轻巡洋舰朱诺号的水兵。朱诺号成为美国海军中唯一一艘拥有五兄弟的舰艇。

当时苏利文5兄弟参军的壮举,也被媒体广泛称赞,成为美国人民保卫祖国的象征。

谁知道,1942年11月12日夜间,朱诺号被日本潜艇伊-19号偷袭,被击中2枚鱼雷。

轻型巡洋舰装甲薄弱,顿时沉没,5兄弟全部牺牲。

苏利文5兄弟的遇难,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当时媒体报道他们的父亲接到阵亡通知时的场面。

1943年1月12日,托马斯·苏利文正准备去上班,三名海军军官敲开了他的家门 。

托马斯·苏利文顿时感到双腿发软,勉强坐倒在一张椅子上。

1个军官脱下了帽子,说:我有一些关于您孩子的消息。

托马斯·苏利文明白是有孩子战死了,但还强行保持冷静:我知道了。是哪一个?

3个军官面面相觑了一会,谁都不愿意开口。

最终,军衔最高的军官说:我很抱歉,是所有的5个。

听完这句话,托马斯·苏利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度失去了直觉。

这件事对于美国民众的震撼极大。美国人愿意为国家牺牲,但真的需要牺牲所有的孩子吗?

美国社会是强调奉献精神和人道主义,但前提是国家也必须尊重每一个公民。只要善待公民的国家,人民才认为他值得捍卫。

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思考多日,默认海军执行一项政策。

苏立文法案规定:禁止长官要求多名家庭成员在同一舰船上或同一基地服役。一个家庭的两名或更多儿子牺牲,仅存的孩子如在海军或海岸警卫队服役(非危险性海外职务除外),经其本人或直系亲属提出申请可被送回或留在美国本土;

那么,大兵瑞恩其实就是苏立文法案的执行。

作为最高指挥官马歇尔,他只是执行苏立文法案,比如瑞恩和他的3个哥哥一样全部死去。

而上尉米勒和他的7个队员,只是执行军方的命令,去拯救瑞恩。

最后,8人死了7人,救活了瑞恩一人。

这看起来很荒谬,为了1个人死了7个人。

但是,米勒上尉他们8人只是执行命令,这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马歇尔当然明白救援小分队可能会死亡多人,但他也是执行苏立文法案,为的是鼓舞军民的士气,最终获得战争。

如果瑞恩也战死,短短几天内瑞恩家4兄弟死光,又是一件大惨剧。这会动摇美国民众的战斗热情。

大家都在做份内的事。

站在这个立场,瑞恩可以看做是一个符号。

无论是米勒还是马歇尔救得并不仅仅是瑞恩这个人,而是维持美国民众对于国家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苏立文法案本身则是基于人道主义,是为了维护每个参加美国家庭。

所以,真正伟大的是制定苏立文法案的人。

瑞恩的经历,只是苏立文法案的执行。

为什么95后们,不再喜欢看《拯救大兵瑞恩》《新龙门客栈》等此类经典电影之作了

电影讲究情怀和时代!
特别优秀的电影作品可以跨越时代!《新龙门客栈》就算得上优秀作品所以也有很多人看但是现在电影作品太多太多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有这部作品有些人一看时间就不看了!

其实相对来说我们国家电影最经典的时代就是在90年代那个时候香港电影简直是一个辉煌甚至都可以媲美好莱坞了!后期新千年之后一些电影为了迎合一些特定的审核改之又改的反倒失去了应有的“味道”一步步走来就形成了今天满大街的“烂片”!

所以并不是今天的观众不爱看那个时代电影只是很多渠道上已经被一些电影所替代还有一些都被迫下架很多优秀电影因为一些问题的都没了!

我们国家最经典的电影都是出自九十年代,那个年代才是真正的电影年代,当然那个年代的导演和演员才是真正高水准的!现在吗也就赶着看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