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买骨的主人公是谁(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降清封王,是三个汉奸真有战功,还是皇太极千金买骨)_千里马_太极_千金

本文目录

  •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降清封王,是三个汉奸真有战功,还是皇太极千金买骨
  • 请问《千金买骨》其中的“骨”指的是什么骨
  • “千金买马骨”的故事中,购买人花了多少钱买马骨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降清封王,是三个汉奸真有战功,还是皇太极千金买骨

三人投降的时候,还没有战功,而是“千金买骨”。

崇祯二年(1629年),毛文龙的部下孔有德、耿仲明被明朝调往山东,隶登莱巡抚孙元化部下。崇祯四年(1631年),皇太极围大凌河,明朝兵部檄孙元化发兵往援。孙元化调孔有德部千余人,由陆路奔宁远,行至吴桥,部队哗变,数败官兵,进攻登州,耿仲明做了内应,占领登州,随即投降后金。

孔、耿二人所带将官107人,精壮官兵3643人,连同家属7436人,水手壮丁448人,其家属624人,总计12258人,加上红衣大炮等等兵器,载船数百艘!

皇太极大喜,要以满洲最隆重的抱见礼接见,后金官员都觉得不至于,皇太极坦白地说:“(二人)正当强盛,而纳款输诚,率其兵民,来归于我,功孰大焉,朕意当行抱见礼,以示优降意。”

于是,皇太极封孔有德为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后来,毛文龙部下副将尚可喜率领3500余人归顺,后来三人都被封王!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率众投降,让后金得到了最强大的一支明军!皇太极把孔、耿的部队命名为“天佑军”,尚可喜的部队命名为“天助军”。

可见,当时三人都还没有为后金建立尺寸之功,只是因为投降的时候带的本钱太牛了!

请问《千金买骨》其中的“骨”指的是什么骨

千里马骨。
是个成语,比喻为人处世宜高瞻远睹。

语出《战国策.燕策一》:“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大意是,郭隗求职于燕国时,给国君讲的一个故事。他讲,古代有一个国王,用一千金去买千里马。结果,买了三年,也没有买到。

当时有一个涓人自告奋勇去买,国王答应了,就给他一千金去买。

三个月后,涓人回来了。国王问买的马呢?涓人说,路远,我去晚了,千里马已死了,就用半价五百金把马骨头买回来了。

国王很生气,埋怨:叫你买活马,咋买一堆没用的马骨头呢?

涓人回答,我们死马都能花五百金,大王您还怕没有活马吗?如今消息传开,很快就有千里马了。

国王将信将疑,也就依涓人的计策了。此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王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给燕王讲的这个典故,其实也就是私心,让燕王把郭隗死马当活马医的意思:明面上是,告诉天下人,连我郭隗这种没有多大用的人才都得到了燕国重用。暗意是这消息一传开,咱还怕这天下有识之士,不来投奔燕国吗?

看官,计在今天,职场如战场,好好学吧!

“千金买马骨”的故事中,购买人花了多少钱买马骨

购买人用了500金买到千里马骨。

千金买骨,出自《战国策·燕策一》,说的是古代一位侍臣为君王买千里马,却只买了死马的骨头回来,君王大怒而不解,侍臣解释说,如果大家看见君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肯用重金买回来,就会认为君王是真正想要高价买千里马,就会自然而然把千里马送上门来。后来果真如侍臣所言,不到一年就有几匹千里马被呈送上来。故事流传至今,意指十分渴望和重视人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重视人才和渴望接纳贤士,就要拿出诚意来,比如说首先福利待遇要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