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日本电影情书的朋友,聊一下对本片的观感?怎样评价《情书》这部电影_情书_藤井树_情感

本文目录

  • 看过日本电影情书的朋友,聊一下对本片的观感
  • 怎样评价《情书》这部电影
  • 如何评价岩井俊二的《情书》
  • 《情书》评价为何如此高

看过日本电影情书的朋友,聊一下对本片的观感

喜欢一部电影,当然不只是因为它无懈可击的导演、演员功底和大制作,喜欢它只因为打动人心。《情书》就是这样一部不够优秀,但却能挠进你心窝的作品。故事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单薄,说白了就是我爱你你却爱着他/她的模式,也没有用什么绚烂的特效,但是流畅的叙事节奏、唯美的光影运用、走心的演技表达、娓娓动听的配乐将这个孱弱的故事包装得潸然泪下。也许我们都曾忘记了过去的那些点点滴滴,青春的灿烂美好被岁月蹉跎。珍惜当下,不要像藤井树看到那张画着自己头像的借书卡时,爱已经成为记忆中的殇逝……。




怎样评价《情书》这部电影

《情书》是岩井俊二1995年的作品

这部电影被很多人奉为爱情经典

年轻时看这部电影总想搞明白男树到底爱的是谁

总是会对结尾充满遗憾

总会觉得但凡他们当中有一个人能往前多走一步

说不定就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

但有了一定阅历后,却越发觉得或许这样才最好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再也难以像以前那样

去爱一个人了,那么纯粹不掺杂任何东西

TA笑,你的世界阳光灿烂

TA悲,你的世界阴雨连绵

TA是你别皱眉,我走就好

TA是捂着嘴巴,却从眼睛里跑出来

我们就那么纯粹的喜欢着,仿佛全世界都是TA

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变得如此美妙

古诗词里说,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靠着门偷偷看一眼他,还要假装嗅梅花

那种开在心里美妙的滋味,是只可想象无法描述

爱情最美妙的时刻就在那种朦胧里升华

那才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也是我们心中构建的乌托邦

张爱玲说,也许每一个男子

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

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

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

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成年以后,慢慢的我们会发现

大部分爱情的样子可能都会是如此

既残酷又无奈,甚至觉得对不起自己

反而心底那一份美好始终还在

支撑着我们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

可能连那个人的样子随着岁月的流逝都变得模糊

但那种感觉却依然清晰

《追忆似水年华》里说

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

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

消失之后又浮现

或许每个男生在青春期都有一个藤井树

她是我们对生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她是我们夹在书页中一片片的思念

她是我们无数次张口却说不出那句话的人

每个女生也有一个藤井树

他是在窗帘后若隐若现棱角分明的脸

他是喜欢捉弄自己和自己斗嘴的讨厌鬼

他是说着莫名其妙的话做着幼稚行为的大男孩

电影中除了这种美轮美奂的暗恋情愫外

同时也表达了与死者和解的主题

逝者已逝,他们留给生者的记忆才是永恒

博子对着雪山大喊,你还好吗,我很好

与其说她是在对丈夫说,不如说是在对自己说

让自己接受死亡,接纳一段已成事实的过往

或许,已不再年轻的我们也应该和自己的青春和解

向自己已经逝去的无法回头的青春轻轻说一句

你还好吗,我现在很好

(最后,我头条号里有这部电影的视频解说,欢迎关注)

如何评价岩井俊二的《情书》

《情书》这是一封迟了十年的情书。对于所有的青少年来说,暗恋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了,只敢暗恋却不敢告白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年少懵懂时期的暗恋就像西柚一样,外面是苦涩的,里边确甜如蜜,苦涩的气味中却夹杂着让人兴奋的香甜,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或许是人生最大的遗憾,也或许是人生最单纯也最胆小的时刻。有的人或许会勇敢一回,有的人或许会像《情书》中的女主死去的未婚夫一样,因为怯懦而终身错过。

渡边博子深爱着自己不幸身亡的未婚夫,出于对未婚夫的思念,博子决定给未婚夫写一份信,可是没想到的是博子却在几天后收到了回信。原来收到信的是一个名字跟自己未婚夫一样的女性(藤井树),并且这位女性跟自己的未婚夫是同班同学,为了更多的了解自己死去的恋人,博子与这位女性开启了长久的书信交流,可在交流中,期间博子也去见了这位女性,慢慢地,博子终于明白,原来,死去的恋人至始至终所爱的都是这位女性,就连自己都是因为长得像这位女性,才与死去恋人结缘的。终于,在明白死去恋人的心意后,博子决定放下过去重新生活。女藤井树也通过这此事件,渐渐明白男藤井树对自己的心意,并在片尾收到了来自男藤井树迟来的情书。

这是一个不得不让人惋惜的故事,刚看完电影我就把小说也看了,电影也看了无数遍。对于这份错过的感情,我时常在想三个问题。第一,女树是否也喜欢过男树,故事中,女树在看到男树没说一声就转学了的时候就把桌上的花瓶给砸了。第二,要是当初男树勇敢直白一点而不是用这样婉转含蓄的方式去告白,或许两人就不会错过了,就算两人的结局不一定是在一起,至少这个世界也不可能会有博子这样的爱情牺牲品的存在了。第三,要是男树并没有死,而且在婚后的某一天遇见了女树,这将会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吗?就算看了很多遍这样的问题却一直在困扰着我,在我看来整个故事,最悲情的人物就是博子,如果不是因为太爱自己的恋人了,寄出了那样的一份信,或许博子很长一段时间都要活在对恋人的思念中,不断错过那些真正爱自己的人,而这一切最大的元凶就是男树的怯懦,如果不是这样的怯懦,或许他也不会死,或许他就可以收获到一份自己梦寐以求的恋情了,或许这个故事就会成为一个,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甜美纯真的爱情故事了。当然,十年后,女树终于收到了这份来自男树的情书了,可最终,两人却也只能永远的错过了。要是世界有如果,那该有多好,可惜现实就是,世界总是充满者遗憾,或许我们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男树因为怯懦而错过了一段最想要的感情,最终学会放下,将这段暗恋封存于心,又或者像男树一样,也寻找一个替代人。或许再给我们一次回到过去的机会,结果还是一样的,该怯懦的还是会怯懦,人生或许就是需要有遗憾才会完美,但还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放下这份遗憾,正如博子一样,珍惜眼前人,开始新的生活,然后大声对自己就说:我很好。

《情书》评价为何如此高

拍摄于1995年前的日本电影《情书》,即便23年后的今天,依然具有让新老观众全面共情的能力,对我而言,《情书》的高级在于三个方面。

首先,情绪很高级

导演岩井俊二在电影情绪的表达中,那种表面克制、内里却激情涌动的渲染和把控,远高于一味煽情的悲剧,足以讨好任何年代的任何观众。

贯穿整个故事的,是渡边博子对意外失去未婚夫的不能释怀,即便3年过去了,周年祭依然让她陷入深深的怀念,寄往天国的书信,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人物情感丰富细腻,却不流于表面,导演没有通过简单的对话和内心独白直接表达人物内心的想法,而是展现一个个客观场景,让观众对人物情感自行界定。

尤其在处理少年藤井树们的情感线时,通过成年女藤井的追忆,完全是以一个不知情者的旁观视角,所以仅仅勾勒出浅淡的相处轮廓,对于少年男主的情感,观众最多只能跟随回忆的节奏,自行脑补与加码。

电影中关于死亡出现了2次,一是男藤井树的三周年祭,另一处是女藤井树爸爸病逝。

非但没有眼泪,甚至感觉刻意处理的很轻松,将人们对逝者的怀念,用浅浅的微笑,表达出逝者已矣,生者乐观面对的氛围。

从周年祭上看,藤井的父母显然对他去世这一事实已经全然释怀,他们的轻松和笑容,倒是与未婚妻依然念念不忘形成了鲜明对比。

少年男藤井,在女藤井家门口得知她的爸爸刚去世,很生涩的挤出一句安慰的话,没想到女主居然漏出一个没心没肺的笑容。

关于这个笑,观众可以有各种理解,但却是两位藤井树最后一次见面,印在独自上门告别的男藤井心中的,将一直是女藤井微笑着站在家门口的画面。

其次,故事讲述的手法很高级

双线并行,但切换自如,毫无累赘冗长。

不到2个小时的电影,有很长的时间跨度,感觉看到了很多人,很多种相处模式,很多或浪漫或滑稽或哀伤的场景,感受到很多温馨情感的互动。

比如,几位此前一起登山的朋友相约晚上悄悄来扫墓,妈妈知道后笑着说,看来这个孩子今夜是睡不着了;成年女藤井回学校时,女老师背出2人学号的神奇;图书馆里可爱的小女生们听到“藤井树”名字时,吃惊好奇而憧憬的表情,等等。

对于成年男藤井树,没有出现任何影像,但已逝男主的全部形象,通过他周围人们的共同回忆,却为观众勾勒出一个生动鲜明的形象:

1、对渡边博子一见钟情,且果断展开攻势,起码比自己的好友秋叶茂下手更快,在我看来,有弥补对少年时失去表白机会遗憾的补偿心理;

2、依旧沿袭了少年时在情感表达上的缄默,因为即便拿着鲜花和戒子,却始终没有对博子开口求婚,沉默2小时后,还是博子忍不住说,我们结婚吧;

3、一定是一个正直而健壮的男人,而且真心实意待人,深受朋友们的喜爱。

4、每个人心中,也许都和渡边博子一样存着同样的疑问:成年后他对博子的一见钟情,是否因为两人长得像的缘故?而这,永远也给不出答案啦。

正这种空间,增加了电影与观众的互动,使得影片内涵可以无限丰富。

即便最后,《情书》中关于少年的感情,仍然没有任何切实的只言片语,但最后一幕,当成年女藤井看着学妹们送到家门口的那张借书卡,翻过背面,那张少女头像,胜过千言万语!

最后当女藤井树拨开层层回忆,领会到少年对自己的那份心意时,电影戛然而止……

其实此处还有一处关照,当年男藤井送书时,正是在这个门口,而多年后重新看到这封情书,也正是在同样的地方。

世事沧桑,为真情永恒。

第三,让人感动的地方,绝不仅限于爱情

本片随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情感细腻有层次,但浓而不烈,点到为止。

影片一开始,是男藤井树3周年祭,三言两语,就勾勒出几个朋友对树的思念和心有余悸,而他的未婚妻和他妈妈之间的闲聊,也透露出准婆媳之间共同的亲密的关系。

树的好朋友秋叶茂,曾与他一同爱上渡边博子,此刻在内心默默征求树的同意,希望今后能够守护渡边博子。这段情感没有深挖,但可以令人生发无数联想。

虽然着墨不多,但秋叶茂对渡边博子那份念念不忘虽有微词却能够体谅,耐心倾听与积极排解,正是这种温柔的呵护与磊落的情感,最终帮助渡边真正放下,走出阴霾。

而女藤井树这边,除了带出少年时期的回忆,也展示了其家庭的隐痛与家庭成员最终的和解:妈妈一定因为爸爸的死,心下暗暗归罪于爷爷,旦当76岁的爷爷在40分钟内冒着大雪将生病的藤井背到医院时,一切都释然了。

总的来说,《情书》绝不仅仅是对于初恋少年情感的追忆,而是一部直面生死、直面成长、直面情感的优秀作品,丰富的信息量和多层次的细腻情感,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与其产生独有的理解和共鸣。

《end》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