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了丧尸小学生想象作文(假如我开车遇到丧尸群,以不紧不慢的速度让丧尸一直追着我跑300公里,会不会让丧尸力竭而亡)_海地_纳西_僵尸

本文目录

  • 假如我开车遇到丧尸群,以不紧不慢的速度让丧尸一直追着我跑300公里,会不会让丧尸力竭而亡
  • “海地僵尸事件”是怎么回事,世界上真的有僵尸存在吗
  • 你如果变成丧尸,你会做什么

假如我开车遇到丧尸群,以不紧不慢的速度让丧尸一直追着我跑300公里,会不会让丧尸力竭而亡

丧尸群是从四面八方向你涌来,不会只乖乖在后面追你。就算丧尸守规矩讲原则,只从后面追你,当你开车跑完300公里,最早追你的丧尸已经力竭而亡时,又源源不断有新的丧尸加入队伍,于是300公里之后,你不得不继续开着车不紧不慢往下一个300公里,300公里之后又是300公里……到最后你终于油尽灯枯力竭而亡而成为了新的丧尸,看着远方驶过来不紧不慢的汽车,开始了下一轮的追逐。

“海地僵尸事件”是怎么回事,世界上真的有僵尸存在吗

20世纪20年代,海地一位农场主雇佣了当地的一对夫妇为自己种甘蔗,结果这对夫妇带来了一群行为举止怪异的人,这些人没有感情,不会交流,吃的很少,在这对夫妇的指挥下,这群“怪人”总是能够快速的完成工作。

直到有一天,这对夫妇带领“苦力”们去看表演,为了犒劳这些人,夫妇买来了蔗糖分给了他们,结果这些人吃完蔗糖后竟然集体发出了惨叫声,之后四散逃走。

但奇怪的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看表演的其他人竟然没有被吓到,这对夫妇也没有上前阻拦,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些“怪人”其实就是“丧尸”(也称僵尸)。

这是美国的神秘学作者威廉.锡布鲁克初到海地是从朋友那听说的一个众人皆知的故事,在威廉回国后,将这个故事写进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恶魔岛》中。

正是这部小说的出版将原本美国已经褪去的“丧尸热”再次点燃了,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民俗作者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在前往海地实地考察后,也写了关于“丧尸”的小说《告诉我的马》,在书中,她描述一个自己亲眼看到的场景:

1936年10月的一天,我在海地的一个村子亲眼看到了一个头包裹着烂布、浑身赤裸的女人,这个女人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生机,脸色惨白。附近的村民通过该女子左腿跛脚认出:这个女子其实是赵早在1907年就已经死亡且下葬的菲利希亚。

所以,海地确实存在着“丧尸”。

随着关于丧尸的描述越来越多,许多人对丧尸的存在也深信不疑了,这才有了许多丧尸电影票房的大卖。到了20世纪60年代,海地又发生了一件怪事:

1962年4月30日,海地一个村子里一名名为“纳西斯”的男子因为疾病送医抢救无效死亡,他的家人随后为其举办了葬礼,并且埋在了村子附近的墓园中。

但是,在19年后,村民们在村口发现了一位举止怪异的老人,经过仔细辨认,这位老人正是19年前已经下葬的纳西斯,之后,他的后代将其接回了家中。据纳西斯自己表述:自己被埋葬后醒了过来,之后被一位巫毒师挖了出来并且控制了起来,随后他在一个农场里工作了十几年,直到巫毒师死后,他才逃了出来。

上图分别是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左边为身上缠着滥布的女子,右边是“死而复生”的纳西斯。当然,类似于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于是,人们弄清楚了,原来这些“丧尸”是巫毒师们“制作”的 。不过,巫毒师是通过什么来达到控制人的目的的?这些故事中的“丧尸”真的存在吗?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亲赴海地,进行了走访和研究,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研究的结果。

神秘的“巫毒术”

巫毒术起源于西非,却在海地兴起额,而它兴起的原因与西方当时对巫毒术的丑化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最早的巫毒其实与其他的宗教一样,只是一种信仰罢了,但是在20世纪的20-30年代,西方许多国家将海地的巫毒术打上了一个又一个神秘的负面标签,比如使得巫毒术成为了人人胆战心惊的“邪术”。

既然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巫毒师,那么科学家们进入海地后首先通过关系找到了当地“巫毒统领”。通过当地的巫毒师,科学家们了解到了一种神秘的仪式,这种仪式就与“丧失”有关。

当地的巫毒师表示,确实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人听自己的话,那就是用一种巫毒师调配好的粉末撒在对方身上,然后在撒的过程中结合一段咒语,这样就可以控制对方。

于是,科学家要了整整5瓶粉末拿到实验室中进行了成分的化验,发现这些粉末中都含有河鲀毒素,主要的原材料以蜥蜴、毒蜘蛛、蟾蜍等毒物为主以及婴儿的头骨粉末。

这些毒物虽然毒,但是单纯的撒在人的皮肤上,除了会出现皮肤的损伤外,是不会达到听人话的目的的,而其中的河鲀毒素大家都比较熟悉,它是一种强烈的心脏毒素,不过在与皮肤接触时,它确实会影响人皮肤的神经系统,产生静止信息传递的作用

这个作用倒是与“丧失”生硬的肢体动作有些相似,毕竟静止信息传递就相当于半瘫痪状态,但是想要让人听自己的话,还没有一种毒素能够达到这种效果。

这一发现让科学家们对“丧尸”产生了怀疑,因为显然半瘫痪状态的人即使听话,也是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的,而我们今天说的第一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从事了重体力劳动的。

因此,所谓的“巫毒术”其实是被丑化的,而巫毒师们没有否认,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让人不敢招惹自己)。

曾经的“丧尸”是怎么回事?

上面的几个例子中的主角都已经找不到了,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著名的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了一篇对海地“丧尸”详细分析,在这篇分析中,科学家们一共研究了三个“丧尸”,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被亲人确定死亡后又再次出现。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三个“丧尸”中,有两个是因为与死者过分的相像被误认的,而且这两个人都患有先天性的疾病,这一点科学家们是通过这两个人与其“家人”的DNA比对发现的。第一个人确实是本人,但其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至于这个人是如何从坟墓里爬出来的,连他自己也不清楚。

不过,从医学上说,存在被医学宣布死亡后,再次苏醒的案例,所以,这个人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心脏骤停后,被浅埋,最终自己又爬了出来。

最后

“海地丧尸事件”早在20世纪曾经闹得沸沸扬扬,而海地更是成为了20世纪“丧尸”的大本营,但是通过科学家们去海地的实地调查以及医学杂志对所谓“丧尸”的分析看,海地丧尸应该是不存在的。

正是因为这样,到了21世纪后,海地丧尸才被人们淡出了视线,不过随着近些年一些丧尸片的频繁上映,“海地丧尸”又重新回到了一些人的视线中。

你如果变成丧尸,你会做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被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一个传染病医生,我倒是觉得确实丧尸未必不会成为现实,我在给大学生讲授新发传染病的时候,会经常提到很多影视作品,例如生化危机行尸走肉灯关于丧尸的一些一些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讨论导致僵尸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等等,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传染性疾病。僵尸丧尸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是一种传染病,人或者动物感染后会有一段时间才变成丧尸,然后才会出现袭击人类的表现。

有人认为这完全属于一种科幻作品,但是在现实中,从我们对已知传染病的了解来看,这种,导致人类成为僵尸的病毒并非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如果科学家愿意把一些病毒,细菌,真菌整合在一起,完全有可能制造出类似的病原体。

我们看到的丧尸电影,一般认为丧尸是没有意识的,他只是像动物一样机械地去袭击人类,但是在很多现实中,我们会把它和现实中的哪个传染病联系呢?一般说到咬人的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狂犬病,但是狂犬病人本身它是意识清醒的,狂犬病的动物因为它是动物,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是否存在意识,但至少狂犬病的病人,绝大多数医生在诊治过程中都发现,病人一直到进入麻痹期之前都是很清醒的,尽管有的患者会因为痛苦大喊大叫,嗯,或者是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但是他的意识是很清醒的,我们见过有的病人会因为痛苦去抓自己,自己会去摔东西,但是有人靠近他的时候,他会很清楚的说,别靠近我,我可能会伤害你们,我现在控制不住自己。


其实这个会更加痛苦,在很清醒的状态下,发现自己没有吞咽功能,知道自己的生存期大概只有七天左右,知道自己很危险,其实可能比完全无意识的状态更痛苦。

我们知道现实中一些真菌可以感染蚂蚁后控制蚂蚁的行动,以前认为是侵犯了蚂蚁中枢神经而控制蚂蚁的行动,现在认为可能只是控制了肌肉,蚂蚁其实是清醒的,有人认为是蚂蚁感染后为了避免传染同类会自己爬出洞穴死在外面,但是现在认为其实也是被真菌控制而外出的。能够主动离开洞穴的说法可以感动很多人,但是动物即使有这样行为,也是条件反射,不可能是真的想那么多。

假如成为丧尸注定是无可救药,而且会攻击自己同类,按照题主所说如果还能有意识,还能决定自己做什么,我觉得如果够血性,就像电影里演的一样,自己一枪解决自己,如果没那个勇气,就不如出去,远远离开人类居住地方等待最后时刻,所有人早晚都会离开人世,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是如何离开人世,最好是不要再伤害别人,否则如果自己意识清楚而不能控制行动,看着自己啃食人类甚至亲人朋友,岂不是更悲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