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龙城飞将”究竟指的是卫青和李广的合称还是单指卫青)_阴山_匈奴_李广

本文目录

  • “龙城飞将”究竟指的是卫青和李广的合称还是单指卫青
  • 为什么许多人说“但使龙城飞将在”所指飞将是卫青,不是李广
  • “但是龙城飞将在”,龙城指的是天水吗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到底是在说卫青还是李广,龙城又在哪
  • “但使龙城飞将在”,请问飞将指的是卫青还是李广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体会到了什么

“龙城飞将”究竟指的是卫青和李广的合称还是单指卫青

唐朝王昌龄在一首《山塞》诗中有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中“龙城飞将“一词说的是西汉大将军卫青还是汉将李广后世产生很大的分歧。而且两个人都和龙城有交集更让后人感到扑塑迷离。“史载大将军卫青曾在笼城打败过匈奴斩首数百。按照唐代大儒颜师古的说法,笼字和龙字通用。故汉代笼城即龙城。“飞将”无疑就是指飞将军李广。李广出自军人世家身长体健善骑射,汉景帝时平定过七国之乱屡立战功,只是缺泛政治头脑接受了梁王刘武的将印。汉景帝也没太怪他只是让他在长城沿线几个郡当太守。李广在同匈奴人作战很勇敢得个飞将军称号。李广曾经的驻地恰恰是唐朝时的卢龙城,因此有人认为唐代的卢龙城就是汉代的龙城。那么究竞“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还是李广呢?王昌龄最有发言权。

为什么许多人说“但使龙城飞将在”所指飞将是卫青,不是李广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字面意思来解读,阴山山脉是横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山脉,也是曾经匈奴人的家园,是水草茂盛的聚居地,即是匈奴王庭所在地,也是匈奴开始尝试半耕半牧建立城镇雏形的根据地。

尤其是阴山南部地区,气候相对温暖,季节变化与华北地区相差不大,适于农耕,狩猎,匈奴人更是沿着阴山南部地区修建了多座简陋的城镇,以手工业贸易和牲畜贸易为主。匈奴也正式依赖于阴山脚下的城镇维持自己庞大的军队武装来对抗和劫掠中原王朝。

汉武帝北伐时期,大将卫青和霍去病通过一系列的胜利最终占据了阴山山脉,将匈奴人驱逐到了阴山以北,要知道阴山起到了阻挡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的作用,在阴山以南嫌少会有严寒和过腰深的降雪,但阴山以北就不同了,匈奴人逃到北部以后接连因为几次降温和大雪损失惨重,最终只能放弃老家举族西迁。

考虑到被匈奴称为飞将的李广一辈子都没有去过阴山,那么飞将确实不是说李广,而是指卫青或者霍去病还差不多。但如果从防守的角度来说,李广将军虽然在进攻战中嫌少建立功勋,但他在镇守边关时依靠自己的武力和威望使得匈奴人不敢来犯,所以笔者认为“飞将”或许是从功放两个角度出发的,有卫青话霍去病就能够封狼居胥,有李广就能拱卫边关不被游牧民族突破。

“但是龙城飞将在”,龙城指的是天水吗

中国有八个龙城,分别是诸城、 濮阳、天水、湘乡、太原、常州、柳州、朝阳。诗中的‘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大将军李广。但具体是哪里已不可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其先祖李信为秦国名将,曾率秦军追逐燕太子丹直到辽东。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他作战英勇,杀敌颇众,使汉文帝大为赞赏。九年后,汉景帝即位,李广升为骑郎将,成为景帝身边的禁伟骑兵将军。吴王、楚王叛乱时,李广以骁骑都尉官职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军旗,立下显赫战功。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调往上谷、上郡、陇西、雁门、代郡、云中等西北边陲做太守,抗击匈奴的入侵。

一次,匈奴进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亲随到李广军中,这名亲随带了几十骑卫士出游,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骑士。结果,卫士们全被射杀,亲随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广闻讯,即率百名骑兵追击,亲自射杀其中两人,生擒一人。刚把俘虏缚上马,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等人,以为是汉军诱敌之兵,连忙抢占了一座高地。李广所带的百骑兵士慌忙上马欲逃。李广大喝:“我们远离大军数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为是诱敌之计,必不敢攻击我们。”遂带领兵士向匈奴骑兵迎去,离匈奴阵前二里之遥,他令士兵下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们的意图,果然不敢攻击,只派一名将官出阵试探,李广飞马抢到阵前,将他射落马下,然后从容归队。到夜半时,匈奴人认为一定有汉军埋伏夜袭,遂引兵而去。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调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令部下务必生擒之。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归朝后,李广被汉帝革除军职,贬为庶人。

几年后,匈奴杀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将军。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飞将军” 镇守右北平,数年不敢来犯。

一次,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中大石,以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时,方知射中的是大石,而那枝箭却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张弓对石再射,却始终不能再将箭射入石中了。 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出征匈奴。兵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汉兵死伤过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弓连续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住而不敢妄动,直到第二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解出重围。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60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自带中军去追单于。李广力争无果,遂引军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由于道路难走又无响导,终于迷了路。此时卫青与单于接战,单于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返,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卫青差亲信带着酒肉来慰问李广,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说卫青要向天子上报,把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李广一身正直,自然不答应。卫青大为光火,又派人催逼李广的幕僚去中军接受审问。李广说“他们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审。”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来人走后,李广望作那些多年共同生死的部将,慨然叹道:“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想不到现今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那能再受这样的屈辱!”说罢拔出配剑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悲惨地陨落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到底是在说卫青还是李广,龙城又在哪

先说一下龙城到底是什么?以及龙城在哪?

匈奴人虽然是游牧民族,但有三个关键性地点:单于王庭、龙(茏)城和蹛林。按《史记·匈奴列传》的说法:每到一年的开始,匈奴的各级首领们就会聚会与单于王庭,召开会议。到了每年的五月,他们将会大会龙城祭祀其祖先、天地和鬼神。到了秋天,马肥膘厚之时,匈奴人将大会蹛林,检阅人马牲畜。因此,单于王庭(分南北)、茏城和蹛林分别是匈奴的政治、礼仪和经济中心。

不过就跟单于王庭分南北一样,龙城也分南北,并且都在单于王庭附近。

漠北单于王庭根据考证,位于现在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市以北,燕然山(今杭爱山)与安侯水(鄂尔浑河)交汇处附近,而漠北龙城则应该位于哈拉和林市西北70公里的哈喇巴尔戛逊遗址,后来的后突厥汗国与回鹘汗国都曾将此地作为统治中心。

漠南单于王庭根据考证,位于阴山山脉之中,是匈奴人的最早政治中心,后世称其为“头曼城”或“单于台”,位于云中县西北四百二十里(宋代里),即今天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北200公里左右处。而南龙城的具体位置不可考,但应该在这附近。

至于“龙城飞将”里的龙城说的应该是南龙城,按《史记》记载,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击匈奴,至龙城,斩首虏数百。虽然这次作战战果不算很大,但却是汉初以来,汉军对匈奴人的第一次战略进攻胜利,是之后一系列辉煌胜利的起点。

之前的主流观点认为“龙城飞将”说的是李广,因为《史记》记载,匈奴称其位“汉之飞将军”。

不过,虽然元光五年的那次出击李广也参加了,但他是从雁门关出兵,而且被匈奴人打得大败,自己还被活捉,最后靠着神箭技艺才逃脱,根本没到达龙城。

所以,现在有观点认为,“龙城飞将”其实指的是卫青。毕竟是卫青在龙城取得了胜利,而不是李广。

对于这个问题,要结合后面那句,“不教胡马度阴山”。

之前考证了,匈奴的漠南单于王庭就在阴山当中,所以,这句应该指的是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动,彻底把匈奴势力赶出阴山山脉、史称“幕南无王庭”的漠北之战。也就是在此战中,李广再次迷路,没赶上会战,然后面对卫青派来的人的责问,“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自杀了。

综合这两句诗来看,杀到龙城的是卫青,被称为飞将的是李广,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是卫青与霍去病。至于“龙城飞将”指的是谁,每个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立场得出不同的判断。也有比较中庸的说法认为“龙城飞将”说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汉代的那些名将群体。

个人认为,古人做诗的时候追求的是意境与押韵,未必符合真正的史实。所以跟古诗较真,有时候容易得不偿失的。

“但使龙城飞将在”,请问飞将指的是卫青还是李广

但使龙城飞将在指卫青千里夜袭龙城,是突袭,兵贵神速,打了匈奴措手不及,飞将指卫青率兵如天兵飞降。
不教胡马度阴山指卫星战功卓绝被汉武帝封侯封大将军,死后汉武帝将其墓做阴山之状,以表其功。飞将军李广是因其袭击匈奴人来去如风神出鬼没而得名,但其也被匈奴活捉过,还因迷路而贻误战机,羞忿自杀。李广难封,大功未立连侯都未封上,岂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实力和资格?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诗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与我们所熟知的李白,王维,王之涣等人为一个朝代的诗人,主要以“七绝”而出名。在他笔下的诗主要分为三大类;“边塞”“宫怨”“送别”那么这一首就是他最为主要的边塞诗。

从整首诗来看,写出了诗人对当时朝廷的用人制度是觉得不当的,或者说有些不满。认为那些将帅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才能。直接抒发了报国之心与渴望巩固边疆的愿望。

诗的前两句,主要是描述了秦汉时期延绵不断的战事,带给人们的伤痛,民不聊生。作者也在这里表达了渴望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情感。那么怎么样才能平息这些战争呢?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武帝时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无敌,多次击败来犯中原的匈奴。突然来诗人心中那希望过上安定的日子,就想着要是李广在就好了。

“不教”就是不让,不允许。这里的“教”读平声。“胡马”诗人在这个指的是入侵的外族骑兵。“度阴山”就是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也是汉代北方边境上的一道天然的屏障。

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好理解了,这两句的大概意思就是,要是李广在的话,是绝对不会允许外族骑兵跨过阴山的。巧妙而含蓄的写出了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渴望和平的愿望。也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同时也讽刺了当时朝廷的用人不善。可以说是“一石三鸟”所以王昌龄也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

通过这首诗也联想到,历来为了和平而付出了生命代价的勇士们,永远都活在了我们的心中。“愿驰千里足,送儿回故乡”大丈夫驰骋疆场,不图名利,不图高官厚禄。只愿能够回到自己梦中的家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