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的故事(《花木兰》的故事有现实依据吗,还是只是个故事)_木兰_故事_花木兰

本文目录

  • 《花木兰》的故事有现实依据吗,还是只是个故事
  • 《木兰诗》写了什么样的故事,体现了木兰什么样的品质

《花木兰》的故事有现实依据吗,还是只是个故事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最初收录于南朝的《古今乐录》。

《木兰辞》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为了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屡屡骚扰,政府大举征兵,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弟弟年龄尚幼,为了保护家人,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后,她又毅然辞去了高官厚禄,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木兰的故事由来已久,又经过后人的屡次润色,最终变成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但对于她的姓氏、生于何时、长于何地,却是众说纷纭。

小花搜集了一些关于木兰原型的资料,找到了几个流传较广的说法:

第一种 朱木兰

明代的焦绂著有《焦氏笔乘》,书中提到“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

清代的《康熙黄陂县志》中也曾提到,木兰乃是黄陂县朱氏女,大约生活在西汉时期。

第二种 花木兰

明代的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木兰姓花,老父花弧乃是一位后备役的军官,大姐名叫花木莲,弟弟名叫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和《木兰辞》中的家庭结构吻合。

第三种 穆兰

这种说法中称木兰是鲜卑人,本名穆兰,老父被列入编户,穆兰为了保护家人而替父从军,入伍后她成为了信使,终日奔波于路上,身边并与同伴,所以才没被发现是女儿身。穆兰生活的年代大约为北魏征楼兰时期,这与《木兰辞》中的“可汗大点兵”在历史时间上吻合。

其实木兰到底姓甚名甚已不再重要,经过无数年的传颂,她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她已经不再是特指的某个人,而是五千年文明史诗中勇敢善良、不畏险阻的华夏女子的缩影了。

《木兰诗》写了什么样的故事,体现了木兰什么样的品质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此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木兰诗》被列入七年级人教版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诗中之事产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