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何评价《了不起的盖茨比》)_盖茨_了不起_自己的

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了不起的盖茨比》
  •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了不起”如何解读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存在吗
  • 如何评价《了不起的盖兹比》的最后一句
  • 有人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毫不害羞的浪漫充满热情的肤浅,那么为何了不起
  • 为什么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我看完却很觉得很压抑
  • 如何评价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如何评价《了不起的盖茨比》

起初读这本书是因为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彻说这本书“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这便激起了我的兴趣。要说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大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① 语言。书中的很多语句都不禁让我惊呼“怎么可以这么美!”“居然还能这样描述。”我们喜欢某些句子往往是因为它说出了你自己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感受。比如说这一段描写:

“在这期间,他一直没有停止对黛西的注视,我想他是在根据黛西那双可爱动人的眸子里所表露出的神情来重新估价他房里的一切……仿佛她在这里的意想不到的存在使这里的一切都变得不再真实。”

② 悲剧性。《了不起的盖茨比》讲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但因为它的悲剧性牵动人心,令人扼腕。黛西是盖茨比的挚爱,是他的梦想。书中很多处都对黛西动人的、具有撩拨性的声音有过描述。但随着情节推进,我们遗憾地发现,在这一副美丽的皮囊下,黛西是一个物质、世故、虚伪、自私的人。没错,“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但盖茨比爱她,深深地爱着,以致最终由于汤姆的暗中挑拨,被威尔逊杀害。更悲哀的是,盖茨比死后,作者把人情冷暖、繁华过后的孤独和悲凉无情地揭示出来。几乎无人现身盖茨比的葬礼,他痴情的黛西也从未出现,甚至没有送来一个唁电或一朵鲜花。长期住在盖茨比家的克利普斯普林打来电话,但却是为了让管家帮他寄一双落在盖茨比家的鞋。沃尔夫西姆说“在一个人被杀以后,我从来不愿意再以任何方式被牵连进去”。

③ 象征意义。这本书出版于19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1923年-1929年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柯立芝繁荣”。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和思想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膨胀,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曾经人们在那片土地上胸怀热忱,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理想的生活。而此时,这些都成了妄想。盖茨比就是通过不光彩的手段成为了富翁。要知道,年轻时的盖茨比可是严于律己的上进青年,怀揣着“美国梦”。但后来,他为了赢回黛西的爱,为了获取财富,背叛了曾经的自己。而最可悲的是,自始至终,盖茨比这样的“暴发户”与特权世界、上层社会之间永远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在本书的最后,尼克决定回到中西部的故乡,这正反映了对于“美国梦”、对于田园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了不起”如何解读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存在吗

盖茨比之所以了不起,是他具有很强烈的理想主义情怀,并用自己的行动将理想付诸实践。

盖茨比出身贫寒,但为了他心爱的黛西,盖茨比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混迹黑暗的商业圈,以实现自己阶层的跨越。并下巨资在黛西的家对面建筑起宏伟的城堡,开狂欢派对,只为有一天,他心爱的黛西能到他为他建筑的城堡来看一看 。即使临死前,他也依然喊着黛西的名字。

盖茨比的这份深情与当时其他精致利已,虚伪冷漠的人形成鲜明对比。所以,他是了不起的。

现实中这种经历的人很少,可以说几乎不存在。但是有这份理想和深情的人很多。这本书也是展现了对资本主义浸润下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批判以及对真善美的心灵召唤。


如何评价《了不起的盖兹比》的最后一句

中国话叫: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个人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其实,终究逃不过本来的欲望,在人生的执念中旋转。 放眼人类,何尝不是在历史的漩涡里轮回。 但这也是此剧的局限,人还应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有人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毫不害羞的浪漫充满热情的肤浅,那么为何了不起

了不起的是盖茨比不变的爱,盖茨比成为有钱人之后,黛西渐渐不再青春,可是盖茨比爱的却还是她,而且爱的无尊严,爱的那么疯狂。正如电影主题曲唱道:虽然你已不再青春,我却爱你如当时。

他很了不起,在当时的英国,他却没有和那些所谓的上流社会的人一样为了利益去上海他人,他虽不如当时纯粹,却一直善良。

他同样很了不起,在短短数年,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富豪,他很努力也很上进。

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候,我是真的哭了,怎么会有那么一个男人,为了他的爱人,一个已结婚的爱人,仅仅是望一眼,就建了一栋别墅当其邻居。一个为了爱愿意付出一切的男人

为什么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我看完却很觉得很压抑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中篇小说,写了正处于资产阶级上升期的紫醉金迷的美国梦。

小说中的主人公,盖茨比,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的代表,从一个穷苦的农家子弟,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了一个百万富翁,买下长岛西端的豪华别墅,每晚举行盛大奢华的宴会,希望能吸引来自己的初恋女友黛茜。

后来,在邻居尼克的帮助下,终于和黛茜重修旧好,他把黛茜视作自己的天使,愿意把一切美好都献给黛茜,但黛茜并不看重这段感情,只视作自己枯燥生活的调剂品。最后他为了黛茜顶罪而死,而黛茜却连他的葬礼都没有参加,和丈夫一起到欧洲去旅行了。

这个故事通过开始奢靡豪华的宴会描写,衣香鬓影,人人称赞盖茨比,他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的成功者。而他最后为了自己的爱而死时,却寂寞寥寥,无人问津,葬礼上,他宴会上的常客,都没有出现,显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人情的冷酷和虚假。

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故事,金钱、华服、美食、美梦,人人追逐金钱,似乎有钱就能有一切,及时行乐,享乐至上的观点,充斥着美国的各个阶层,然而有钱就有一切吗?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对这一切进行了反思,有钱的盖茨比,为了自己的爱,放弃了一切,这不知道是对是错,这个故事让人唏嘘。

为了爱,而牺牲自己。然而他却是为了一个虚荣贪钱的女人,为了自己造出的虚假的梦,牺牲了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关于人生,关于人性,关于选择 。

所以《了不起的盖茨比》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看完之后,不是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会更加迷惘,因为怎么做,都会是错。

所以,他被称为“迷惘的一代”。

所以,看完《了不起的盖茨比》而觉得压抑和迷惘,是非常正确的一种感受。

但是对于人生,也许我们只能永远持着勇往直前的心,才能破除迷惘,努力前进。

最起码我们还得努力赚钱。

如何评价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展现了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美的袍!内里掩盖的,是纸醉金迷的上流生活的颓废,是对错误爱情依旧保持信任的无奈悲剧。

纸醉金迷的颓废

影片的故事中心围绕盖茨比买下的一栋大公馆而展开。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公馆里面的红灯绿酒、盛大华丽的晚间聚会。社会名流、貌美女士们伴随着音乐烟花翩翩起舞,将上流阶层间的社交暖昧及盛大华丽的排场一一展现。

这些无疑是本片的重头戏,背后映射的却是正处于20年代的美国社会上层对享乐的沉迷。人们追逐着“美国梦”,深受金钱的熏陶,沉醉其中,向世界展现藏在华丽舞会下的精神颓废,浮华下的空虚。

错误的爱情悲剧

盖茨比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心中的女神黛西。他用了5年时间去编织自己的爱情梦想,这个梦想就像宴会上的烟花一样绚丽耀眼,但总要归于幻灭。

黛西追求的,是金钱带来的快乐,美好而优渥的生活。她沉浸在金钱、物质中的,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带着金钱的味道。盖茨比虽然清楚,但却挡不住对黛西的一片痴心。

这是份完全错位的爱情。虽然在当时一味追求享乐的社会环境下,这份爱情也许称得上了不起。但直到最后,当盖茨比被心爱的人抛弃并车祸丧命,都未获得内心中想要的爱情。

绿灯的象征意义

在海湾的另一端,黛西家附近那竖立的绿灯,在此片中极具象征意味。

绿灯是盖茨比心灵的寄托。它象征着寂静、纯粹、美好的爱情,更是他心目中黛西的化身。绿灯也是梦想与思念的存在,盖茨比把所有美好的想像都寄托给了绿灯,远远观望,充满了对爱的向往。

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这样写到:

希望正在离我们远去,但这并不重要,明天我们将奔跑的更快,将我们的双臂伸得更远。终有一天,我们继续奋力航行,逆水行舟,被不断的推回,直到回到往昔岁月!

然而,真的能回到往昔那奇迹而美妙的岁月吗?一切都不过是幻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