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留言(清明节已到,用哪种方式祭奠先祖呢)_老人_祭奠_子孙

本文目录

  • 清明节已到,用哪种方式祭奠先祖呢
  • 农村老俗话说“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在农村,墓碑上的“故、显、考、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吗
  • 清明节快到啦,回不到老家祭奠去世亲人,怎么办
  • 疫情期间网上扫墓,你怎么看
  • 如何理解农村俗语“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在农村送礼都有哪些讲究
  • 在疫情防控期间,清明节怎么纪念家中去世的老人呢
  • 清明农村人在网上祭奠先人,可行吗你能接受吗
  • 有专家提倡扫墓网上祭奠,大家怎么看

清明节已到,用哪种方式祭奠先祖呢

多谢邀请!

答: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快要到了。大家怀着亲切的热心,去给逝去的祖先,扫墓祭祖。但是,有各种祭拜方式不同,有些,由于今年现在是疫情期间,有些人为了纪念祖先没有前去,在网上祭祖。

很多人卖了各种鲜花去祭拜祖宗,把花插放在坟墓上,表达对逝去的祖宗哀心。




农村老俗话说“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意思是当一个人年纪大老了的时候,会招致儿女子孙的“嫌弃”与“不爱”,因为人老了失去劳动能力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给儿女子孙干活劳动了,有些老人以前伺候儿子儿媳孙子孙女,现在老了伺候不行了,有些老人以前身体体质就差到老了身体体质更差,更容易经常生病,患病,需要儿女子孙照顾花钱。
虽然人老了招人“嫌弃”与“不爱”,但老人去世了还是会折腾儿女子孙三年的,因为老人去世要埋葬送殡需要处处花钱,以前大多数人生活上经济上比较拮据,埋送去世老人这样的大事好多人都会借钱举债办丧事的,加之好多地方都有给去世老人隔段时间“上坟烧纸”的习俗,整整三年时间内前前后后老人的儿女子孙都不得安宁,不得消停,烧完“三年纸”才算常时间能安宁些,能消停些,等老人去世10周年再说。
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是有道理的,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好多老人,有行动能力的时候,能给儿女子孙劳动干活的时候,能伺候儿女子孙的时候,能给儿女子孙挣钱赚钱带来好处实惠的时候,儿女子孙在生活中比较不会嫌弃老人,不会不关爱善待老人,一旦老人失去了行动能力,一旦不能给儿女子孙劳动干活,一旦不能再伺候儿女子孙,一旦不能再给儿女子孙挣钱赚钱了,许多的老人会受到儿女子孙的“嫌弃”与“不爱”,甚至有些儿女子孙会殴打劣待老人,有时真是“惨不忍睹”。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关爱,善待我们家中的所有老人,不管现在老人们“情况”如何,他们以前对我们所有的“爱”,所有的“好”,是我们这些儿女子孙永远无法偿还,永远无法报答的,因为他们才是真正关爱我们,真正对我们好,真正陪伴我们一路成长的人,尽管他们老了的时候,我们有些人有时会“嫌弃、不爱”他们。
正所谓,关爱、善待老人,就是关爱、善待明天的自己!

在农村,墓碑上的“故、显、考、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吗

古往今来,生老病死是人之常事。

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怀念,立墓是必须;然后刻上墓碑文,以示尊重。

墓碑文上一般刻记死者的姓名、籍贯、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死者的关系。

写碑文是对逝者充满敬意和感情。

或许在农村,墓碑刻字没有那么复杂,但也是有讲究。

来人世走一遭,经历生老病死或意外降临死亡的,终是归落尘土。

墓碑多是是竖放或者平放在坟墓前的石碑,上面篆刻墓主信息。

而在农村的墓碑刻字多见“故、显、考、妣”这几个字,那么它们是分别什么意思呢?

且听有书君娓娓道来吧。

一、“故”

故的代表的意思有很多,但在这里说的就是故去,去世/过世的意思。

故字通常处于墓碑的正首方,代表了子女或者后代们对先辈的纪念。

虽然现在很多地方禁止土葬,但还有一些地方或者农村依旧保留了土葬的方式。

在农村地区来说,这些应该已久的不成文的习俗,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不太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是村里的很多老人应该是知道的。

再者故字在农村的墓碑上多常见。

二、“显”

墓碑刻字里,说到显,就不得不说下与之有关系的先字了。

墓碑上的先字用的比显字偏多一点。

这二字读音相差不大,但使用条件是相差甚大。

有的地方,假如父母其中一人去世了,就会用先字,两位都去世了才用显字。

显还有带有显赫的意味,是称赞。而先就是一种尊称。

当然不同地方,说法也不太一样。

显和先的存在最大区别。

用显的话,要求已故之人的上一辈没有亲人了,包括父母、岳父母,此时他是辈分最高的人,而且下面还必须有子孙后代,这种情况下会用显。

而先的话简单很多,它没有太多要求,没满足显的条件的就可以。

比如在已故之人的上一辈还有人活着,或者没有子孙都可以先。

所以显和先对比中,显的条件还是需要有一定要求的。

三、“考与妣”

考和妣其实是要放在一起用的。

先考指的是去世的父亲,说的是儿子或者女儿给自己的父亲立的碑。而先妣就是去世的母亲,说的是儿子或者女儿给自己的母亲立的碑。

再者,考妣在古代时,也用作对父母的一种称呼。

只不过是随着历史的前进、时间的推移,最后自然而然的成了去世父母得专用。

还有一点,考在古代还属于是五福之一呢。

其实,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他们自己特殊的讲究,虽然尽不相同,但都是在尊重逝者和怀念逝者罢了。

“死者为大”,生者愿让逝者安息。愿安,甚好!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清明节快到啦,回不到老家祭奠去世亲人,怎么办

心到亲人知,你是个孝顺之人,你的孝心,逝去的亲人已经感觉到了。

2:在当地祭奠也一样

3:委托在老家近亲的人帮助祭奠

4网上送一束鲜花,送一杯清茶,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疫情期间网上扫墓,你怎么看

网上扫墓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办法。

如果不是疫情发生,每年清明小长假也是比较热闹的,沾衣不湿杏花雨,拂面不寒杨柳风,踏青寻芳,春意盎然,乡间小路,款款而行,巷陌相遇,乡音依然,那种亲情浓浓的场景,应是许多朋友的向往。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疫情的暴发打碎了以往的常态,所以,形而的东西不妨服从于现实,网上奠扫,有何不可,只是留些许遗憾而已。

如何理解农村俗语“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在农村送礼都有哪些讲究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千百年来,人们在礼尚往来中逐渐形成了许多的规矩和禁忌,其中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有一些则一直保留下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对一些习俗还是挺讲究的,比如生日不送钟,结婚莫送伞等等。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农村老人讲“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什么意思?有书君归纳,应该有下面几种解释:

一、寿不送烟

寿不送烟,顾名思义,就是老人生日做寿时,前来贺寿的人不能将香烟作为贺礼。至于为什么不能送香烟?民间流传的说法有:

1、烟与“咽”、“奄”谐音。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同音、谐音字较多,含义也不尽相同。“咽气”即表示人死了。寿宴本是喜事,一般是年满六十岁以后才办,亲朋好友及邻里前来祝贺,大家都是讲一些诸如“恭喜”、“寿比南山”之类的吉利话,此时若冒然送烟,会认为不吉利,容易引起主家不高兴,是不合适的。

“奄”就是奄奄一息,气息微弱的意思,表示人即将死亡。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联想过于丰富,但主人办寿宴的初衷,就是让大家一起来祝福老人家幸福安康,长命百岁,图个吉利。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向外表明这一家的子孙后代对老人孝顺,图个面子。所以送烟就有不怀好意的嫌疑,是忌讳的。

2、火灭生烟。烟的字义就是火灭了,或者东西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气体。一般会认为只有为死人烧香的时候才是点火即灭,然后烟消云散,什么都没有了。生命之火都熄灭了,就表示人死了,也就是人们常讲的“人死灯灭”。

3、吸烟危害身体。现代医学认为吸烟有害身体,老人家过大寿的时候,亲朋好友及晚辈都会送一些寓意老人家健康长寿的礼物,比如寿桃之类的,略表心意,又讨老人家高兴。送烟即是鼓励老人抽烟,做危害老人家身体的事情,就显得有些动机不纯,需要尽量避免。

所以,参加寿宴前,如果需要买礼物,一定要事先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免好心办坏事。或者直接包个红包,这样就比较稳妥。

二、丧不后补

红白喜事时“随礼”是一种很正常的人际交往行为,每个人都会经历。

“丧不后补”很容易理解,就是别人办丧事的时候,在出殡前,如果你因为别的原因没有将随礼送到,之后就不要补送。

因为丧事的随礼是用来购买祭品,以便祭祀死去的人的。我们送去的礼金就表示让其子女家属代为购买祭祀品。老人过世是一件不幸的事,丧事结束即表示不幸的事已经过去。

在很多地方,一旦哪家有老人过世,亲朋好友及乡邻都会主动前去帮忙,如果你在外地或有事帮不上忙,本来已经对人家有所亏欠了,过后还补送一份礼,就有咒人家再办丧事的意思,所以是非常忌讳的。

就连结婚这样的喜事,有的地方也是不喜欢人家补礼的。因为谁都希望与相爱的人白头偕老,一辈子只结一次婚。

婚礼过后再次收礼,即表示再婚,有些人还是很在意的。

所以,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迎来送往,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在农村,我们都要入乡随俗。尊重别人也是我们教养的一种体现。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在疫情防控期间,清明节怎么纪念家中去世的老人呢

谢谢你的邀请,清明节是传统遗流下来,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幕地送上鲜花,家里一个人去就行了,或者在家也是一样。主要是候对老老人活着的时候多关心一点,尽到自己的孝就好,死了什么也不知道,所以老活着的时候多多关心,多多照顾,比什么都重要。

清明农村人在网上祭奠先人,可行吗你能接受吗

清明农村人在网上祭奠先人,可行吗?你能接受吗?

清明,是为了祭奠先人,缅怀祖先,进而增进同宗同族亲人间的关系,有利于增进孝道。作为农村人,从记事起至今,从未缺席过清明,人不能忘祖忘宗忘本,如果连祖宗都不拜,那还有何可言。

所以,个人原则上是反对网路祭祀的,网络祭祀没有那种感觉,就像儿戏,内心真的有那种思念亲人,增进同宗感情的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人会觉得思想顽固不化,但是有些东西,不是网络上就能解决的,一两次还好,如果为了以后所谓的环保,几十年不回乡祭祖,那还会记得亲人吗?自己亲人的坟在哪可能都不懂吧。这样就会渐渐失去对宗族的认可,很可能真的忘祖忘宗。

总结

如果是平时在网上祭奠先人,这种行为,我是不能接受的。但是,现在疫情当前,清明祭祖,人员聚集,不利于疫情的防控,为免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今年可以在网上进行,今年可以接受。

有专家提倡扫墓网上祭奠,大家怎么看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祭奠先人,花样翻新。网上祭奠,我看也行。

当你远在千里之外,清明没时间祭扫先人墓地,在网上祭扫一下,寄托自己的哀思,有何不可。

我想,极大部分人还是亲自到墓地祭先人的。在农村,网上祭奠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中国人传统,尤其是农村,清明时节必到已故亲人墓地祭扫。

昨天是星期天,我们一家人都去了乡下老家。我家先人的墓地有两处。到了墓地,把杂草拔一拔,把树枝修剪下。给坟添点土,插上祭奠的花儿和彩条,再点上两根小蜡烛。最后叫一声回家吃晚饭。

家里烧八九个菜,东西北三面摆上酒盅放好筷子筛上酒,再点上蜡烛。传说这样先人们就在家里相聚了。酒要三巡,每个人都要拜一下,我们叫拜阿太。最后把准备好的佛经烧化,说这样先人们就拿到钱了,在阴间可以花了。

我想,不管你用什么方式祭奠过世的亲人,只要能寄托你的哀思,都可以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