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行行长秘书有前途吗?做银行支行行长是一种什么体验_行长_支行_银行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支行行长 行长 支行 银行

本文目录

  • 支行行长秘书有前途吗
  • 做银行支行行长是一种什么体验
  • 怎样才能当上银行支行长,需要什么条件
  • 一线城市国有四大行支行行长收入怎么样
  • 28岁在农商银行当一个最基层的支行行长,有前途吗
  • 银行行长是不是公务员相当于公务员什么级别
  • 社区支行行长相当于传统支行的什么职务

支行行长秘书有前途吗

支行长还没有到可以设立秘书的高度,不知道你所谓的秘书是口头上的,还是其他岗位兼任的。

如果你只是支行长认命的,不兼任其他岗位,那这个岗位是得不到总分行承认的,将来自然没有前途。

如果你是其他岗位,比如客户经理,兼任支行长秘书。你除了参与客户经理工作,还将负担支行长交付的文秘工作,那相对来说还是有些好处的。

一个支行的业绩至少有50%是靠支行长拉来的,他本身是不做业务的,这个时候他就会将拉来的业务交给你这个秘书做,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不给,你找他要,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支行,有自身岗位的前提下,能够多跟支行长走的近一些一定是有好处的。

分享不易,点赞鼓励。码字辛苦,关注鼓舞!

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私信或评论区留言,看到后我会及时回复。

我是银行研究僧,帮你解决金融问题。

做银行支行行长是一种什么体验

银行支行长工作首先要讲政治、懂政策、守规矩、敢担当。

银行的基层支行长们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虽然叫行长,但是心里的酸楚是别人无法理解的。

为了业绩考核,他们要整天在外奔波,一条街、一个村、一个小区的走,一个客户一个客户的拜访,周六日基本也休息不了多少次;

为了业绩要策划实施各种活动,更主要的是很多时候要自己垫付费用,最后费用不一定能挣回来,这里涨上去了,那里可能掉下来,上面看的是整体;

为了客户,他们还需要提供很多的非金融服务,当然这也是银行业态变化的必然方向;

为了不良贷款清收,每天早上堵被窝、中午晚上堵饭桌,带着开水、方便面、馒头,甚至有的还得带着帐篷;

银行会议多,培训多,一周大小会议和培训都有五六次,往返于本部和支行。

等等等

支行长很辛苦,不容易,加油?。

怎样才能当上银行支行长,需要什么条件

作为一个曾经的银行人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2009年毕业,在国有四大行行工作近10年,从一个普通乡镇网点的柜员做起,最后当上了支行行长助理,2018年底离职,对整个银行的运作体系应该算是比较了解。不知道你这里提问的支行行长是指哪一个层级,在银行里面,有的银行一个网点也叫支行,这个网点的负责人就是支行行长,管理10-20人;有的银行的支行管辖5-10个网点,这个支行的负责人也叫支行行长,因为我以前待在在国有银行,还是按第二种说法,也就是管理5-10个网点的支行行长来说吧。

现在四个国有银行一般只有校招,也就是说必须是应届毕业生,通过统一的银行招聘考试才能进去工作。在国有银行,起点比较重要,有的进去时分在最底层的乡镇网点(比如我),一级一级往上爬,着实比较困难,有的进去时就分在省分行、市分行,工作几年,下派到支行,没几年就可以当上支行副行长,所以要想当上支行行长,你的工作起点层级也很重要。

抛开工作起点来讲,如果你被分到了最底层的网点工作,想当上支行行长还是得好好努力,也得熬熬资历。不过银行算是一个比较公平的地方,工作能力强、业绩好的在银行一般不会被埋没。我进银行后做了三年柜员,柜员就是重复柜面操作、熟悉客户、了解最底层的操作和管理,看似很苦逼的地方,但是确实能学到东西。做个几年柜员就可以申请做网点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理财经理或者进支行机关,我建议年轻人不要进机关,银行最锻炼人的地方在网点,提拔快的也一般从网点干起来,网点才能出业绩。

当时我记得有人给我讲过三个字“水、机、关”,要想提拔快一样都不能缺,水即水平,银行比较看重水平,也就是业务能力;机,即机会,在银行的县域网点,平均年龄都快50岁了,年轻人进去提拔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关,即关系,有的人有自己的背景关系、父母亲戚关系,有的人没有关系自己建立关系。

所以要想当上支行行长,还真是得从“水、机、关”三字上努力,把业务学好、营销做好,提升水平;选择好机会,多在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等业务岗历练,才能更好把握机会;努力维护和建立客户关系、上层关系,在关键时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回答完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线城市国有四大行支行行长收入怎么样

一线城市的四大行支行行长的收入不低,具体数据因行而异,因人而异,与业绩关联度比较大,不能一概而论。

举几个例子仅供参考。

本地三线城市某农行支行行长,41岁,月打卡工资8000多元,公积金双边不到4000元,季度津补贴每次2000元,年终完成目标任务奖10-15万元,职业年金、餐补、通讯补贴另计,年收入全包在30万左右。除此之外,他还有一部分隐形收入,比如协助一些企业贷款等,这部分收入不在台面上,具体有多少不得而知。

同样是本地某城商行支行行长,收入要比四大行高得多。明面上的收入,该城商行的中层正职收入一般都在40万+,支行行长相当于中层正职,收入与总行中层正职相当。但是支行行长比总行中层正职有优势的是,他们有业绩收入,城商行的政策上不封顶,能力强的支行行长因此可以拿到远高于总行中层正职的奖励,年收入一般都要比总行中层高出十几二十万甚至更多,顶尖的年入百万不是梦。

总体来看,本地的城商行和四大行支行行长年收入基本上集中在30-50万之间,在4000工资都算OK的本地已经属于高收入群体。但对比一线城市的支行行长,仍有不小的差距。有个表哥在广州一家城商行工作,负责三家社区银行,类似于支行行长,七八年前回老家过年就透露其年收入已过70万,目前在广州购置了三套住房,夫妻两人一人一辆宝马,资产几千万,日子过得相当滋润。以他的标准衡量,一线城市的国有四大行的支行行长年综合收入保底50万起步。

当然,银行的收入与个人业绩息息相关,即便不是支行行长,而是一个业务员,只要能拉到存贷款一年收入也相当可观,拿高薪的不在少数。反之,也有不少人因为业绩跟不上叫苦不迭,他们的收入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这也是事实。

不过整体来看,银行从业人员的收入仍属于中上层水平,基层人员大致与本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相当,干到中层以上百分之百超过公务员和事业编,增长幅度至少在50%以上,在中西部地区超过一倍的屡见不鲜。

28岁在农商银行当一个最基层的支行行长,有前途吗

先说一点,支行并没有所谓最基层与否,农商行的支行理论上都是同级别的,支行在下面就是分理处(分理处一般隶属于支行),当然由于各乡镇经济发展不一(农商行的网点主要在乡镇),一般经济重镇的支行行长比较显眼,职级上可能会高其他支行行长半级到一级。

28岁,无论你是在农商行的哪个支行,哪怕这个支行所在乡镇经济在落后,你的前途都极其广大,因为你的背后有着一股势力在支持你。

目前的大学生毕业年龄在23岁左右,毕业季为每年的7月份,你入行后前半年为实习期,也就说24岁你正式成为一名银行职工,在4年内你爬到了支行行长的地位,那么你基本上就是还不到一年就是一个级别的提升,从一个普通的职工到支行行长,大概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客户经理—副科长—科长—行长助理—副行长—行长。很多任职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比如科长一般要求最低有2年的工作经验,比如行长一般最低都是需要满五年的工作经验,且在下一级的岗位上任职超过一年。

你在4年的时间从一个普通职工直接升到支行行长,即使在时间上没有任何违规也基本都是踩点升级(一满任职年限要求,立马升职),现实中并非没有遇到过这类人,基本上都是属于有着逆天的关系(虽然说业绩极其良好也会提拔,但是业绩极其好没有关系也就是按照正常程序提拔,很少会说破格提拔)。

总结

毕业4年任职一个农商行小支行的行长,按照正常的发展路径,不出两年就是农商行重要大支行的行长,不出五年就是农商行总行的部门的老总,不出十年就是农商行的高管人员(总行副行长甚至行长、董事长或者监事长等),而十年后也不过仅仅38岁而已,可以称得上人生赢家,当然前提是背后支持你的势力一直长青不倒。

银行行长是不是公务员相当于公务员什么级别

银行行长是不是公务员,是什么级别,具体要看是什么样性质的银行。

如果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毫无疑问是公务员。中国人民银行俗称央行,是我国主管金融市场的行政机关,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央行行长和行内其他机关人员一样全部使用行政编制,列入公务员范畴管理,级别为正部级。历史上有少部分央行行长由国家领导人兼任,级别高配副国,这是个人级别,与单位无关。也就是说,央行行长作为公务员,其行政级别不出意外与其他部委正职一样都是正部级干部。

除了央行行长,其他行的行长不管是中央层面的,还是地方性银行;不管是总行,还是分行,抑或是支行,行长都不是公务员,而是国企干部。严格意义来说,这些行长都没有行政级别,但因为管理需要,很多银行的行长都纳入了同级或者上级组织部门管理序列,可以通过交流调任等方式,调到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任职,置换为公务员或事业编。在政治待遇、工作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不是公务员,胜似公务员,实际上也有清晰的行政规格认定,规范用语称之为比照设置行政级别。

比如在中央金融企业中,就有八家副部级银行,行长对应设置副部级,由中央统一任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管干部。这些银行分别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这些副部级银行依据区划下设省分行、地市分行、县区支行,行长行政级别参照同级行政机关设置,分别是正厅级、正处级和正科级。

另外还有很多地方性银行、城商行,行长级别基本对应地方平行的行政事业单位规格。比如省农信社,参照正厅设置,地市农合行比照正处,县区农合行为正科;地市的城商行,比照正处管理,其下属分行相当于总行中层,比照正科设置。而实际上,在处级以下,银行行长的行政级别概念已经不是特别清晰、重要,对他们而言,所谓的级别也没有太大意义。

国内绝大多数国有银行行长作为企业人员,虽然不是公务员,但仍属于体制内,有工作需要可以随时调任地方或部门工作,登记为公务员或事业编。而且,行长因为熟悉经济和金融,出路普遍也比较好,一直以来也是出干部的地方。

比如几大行的行长,可以调任地方担任省长,副行长调任地方担任副省长的案例非常普遍。地方性银行,很多行长也经常调任部门或市县担任重要职务,由企入仕走上高位的也不在少数。

社区支行行长相当于传统支行的什么职务

社区支行的行长相当于传统支行营业所主任

一、银行机构的演变

因为我是国有银行的,所说的是以国有银行为例。国有银行过去都是沿用了政府行政部门的标准而设置的。总行在北京,副部级;各省、直辖市都是正厅级分行,计划单列市是副厅级分行;地区或者是地级市都设置的是正处级支行或者叫分行;县级或者是相当于县级的区都是正科级支行,下辖的网点,公、私业务都办理的叫分理处,光办理对私业务的叫储蓄所,负责人通称为主任,正股级待遇。

随着银行上市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些已经打破了原有的行政设置,按照区域经济和银行的经营规模来设置,机构的级别也不一样了,有些经济强县,由于规模比较大,也有相当于正处级支行的。

在机构的称呼上,原来正厅级的分行,一律叫一级分行,地市级的叫二级分行,县级的叫支行,可是真正的级别就可能是不一样的。

二、职位的称呼和机构名称的演变

1.支行的机构演变——储蓄所——分理处——支行。

2.支行负责人名称的演变——主任——行长。

3.支行负责人职务级别的演变——股级——科级。

三、支行业务功能

最初一个地区一家银行只有一两个网点可以办理对公业务,大量的网点只办理个人储蓄业务,所以叫储蓄所。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功能单一的网点已经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就把对公业务和储蓄业务合到一起,储蓄所就升级为分理处。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个体,民营企业的出现,倒逼银行把大量的业务放在网点去办理,这样就出现了多功能的支行,这样的支行基本上能办理所有的银行业务,只是规模上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分理处也就升级为支行,行政级别也为正科级单位。

在一个县支行的行长一般都是相当于正科级,但是下面的网点型支行也是这个级别,但是受支行行长的领导和监督。

银行的行政功能越来越淡化了,以上所说的处级、科级只是对过去习惯的沿用,也是一种比较称呼而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