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吴钩是什么)_关山_不带_男儿

本文目录

  • 男儿何不带吴钩,吴钩是什么
  • “男儿何不带吴勾,收取关山五十州”是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男儿何不带吴钩,吴钩是什么

谢邀。吴钩是古代吴地(今江苏苏州)所造的—种弯形的刀。《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即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后泛指锋利的刀剑。李贺《南圆》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径路刀 古代兵器。汉代匈奴人使用的一种青铜刀。有人认为它来源于西周初年,周人使用的一种叫做“轻吕”的短剑。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呼韩邪单于与汉使臣韩昌、张猛立盟,就曾用径路刀搅酒。

相传的“吴钩”,是刀身呈曲翘状(按其形状可总称为曲刀或弯刀),具有适合劈砍的构造。曲刀由刀首、刀身、护手(格)和刀柄所构成。单侧有刃,呈曲线状,没有锋刃的一侧,称之为刀背。柳叶刀即是曲刀的标准刀型。全长约 1m,刀柄20cm左右。因刀刃形状似柳叶,故此得名柳叶刀。“吴钩”,或称为弯刀,其实并非是刀,而是两面有刃,属于剑的一个变种。以刀论因为单侧有刃,而吴钩钩身齐头,截面作枣核形,对开两刃,实与剑相同。古时又称为“金钩”,西汉后成为一种仪卫性的兵器。到唐朝后模仿古时吴钩研制出的曲刀也称之“吴钩”,其实才是真正的弯刀,这种弯刀流传至倭国,就是现在日本武士刀的原形。

据说,曲刀在青铜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由此可见,曲刀的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在中国的南方广为使用。这是南方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众所周知,中国南方山岳连绵,植物繁茂,还有很多适于舰船水战的江河湖泊,在这种地理环境下,曲刀当然就成了用于白刃格斗近战的最理想兵器,而且还可以作为采伐和船上作业的工具。

在中国,曲刀的鼎盛时期是在唐代以后。当时一些唐朝的文人赋予曲刀一个雅称,称之为吴钩。这种吴钩是模仿宝物的吴钩制作而成,也是一种对名刀的文学表现。然而,即使在刀、剑最盛时期,中国南方许多民族仍然使用着本民族固有样式的曲刀(就是在现今的中国、泰、苗、西瓦等少数民族还沿用着本民族独自式样的刀)。后来的南朝诸国,把原来一些南方民族使用的曲刀,作为本民族的兵器,装备自己的军队。隋统一了南北朝,以及后来的唐朝,这种曲刀一直久盛不衰,为文人骚客广为歌咏。

在唐代复兴起来的曲刀,到了宋朝就更加流行了。在宋代《武经总要》中,已经看不到直刀的图样,但是仍完整地保留着手刀这一曲刀的流派图形。虽然当时的军队也装备有直刀,但是,从《武经总要》的记述来看,曲刀的装备率仍占明显优势。由于宋朝的法律没有把这种曲刀列为民间禁用的兵器,所以,不仅军队,就是在民间也极为普遍。

从明末到清朝,虽然是日本刀的全盛时期,但是,传统的中国曲刀仍然被广泛使用着,特别是在民间和武术界,就更为盛行。即使在今天的武术界,说起刀,就是指这种中国传统的曲刀,或由曲刀所演变的各种刀。

吴钩因其奇异的形状,和不凡的杀伤力而盛名在外,也经常被文人墨客写进诗词之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浩浩然写就了好男儿尚武的气概;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则另有一番沉郁顿挫的滋味!自古以来,那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背景而纵马持吴钩迎风长啸的场景都是男人心中最绚烂的景色。

“男儿何不带吴勾,收取关山五十州”是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李贺,字长吉,晚唐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李贺生活的年代,唐朝已经衰败,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百姓民不聊生。

李贺忧国忧民,写下了南园组诗十三首,其中第五首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里的关山五十州泛指唐未藩镇割据之地,而“吴勾”原意是指产于春秋时期吴国的一种弯刀,锋利非常。这里代指兵器。

李贺表达的意思是,男子汉大丈夫就要为国家征战沙场、收复失地,不愿做“百无一用”的书生。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27岁英年早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