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戚戚于贫贱(不戚戚于贫贱_不及及于富贵的解析)_贫贱_的人_陶渊明

本文目录

  • 不戚戚于贫贱,不及及于富贵的解析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意思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个世上可还有五柳先生一样的人

不戚戚于贫贱,不及及于富贵的解析

这句话出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意思是说: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表达了陶渊明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意思

这两句意思为: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寓意:

人生不为名利、钱财左右。方能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做你自己。

出处: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语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作品简介: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存争议)。他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

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

详:知道。

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或:有时。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既:已经。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译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

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赏道: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写作背景:

《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陶渊明探稿》中曾提到“他在二十八写下的《五柳先生传》中表示了自己的从文志愿。”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约427年)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南朝宋初期文学家,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陶渊明生活的晋代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生活。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诗《饮酒》、田园诗《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等。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个世上可还有五柳先生一样的人

很难找到与陶渊明一样的人。因为时代不同,个人秉性有别,生活环境差异,故得此结论。

但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陶渊明这样的人:安贫乐道、率真自然、不慕荣利、达观正直、恭耕自资的人偶有见之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