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从太极拳开始(退休老人想学太极拳从哪开始)_太极拳_太极_推广

本文目录

  • 退休老人想学太极拳从哪开始
  • 太极拳适合什么人练为什么
  • 有人说太极拳和张三丰没有关系,对此你怎么看
  • 陈小旺的太极拳到底有没有真功夫获得真传如果没有,太极拳的真正发源地或创立人是谁
  • 太极拳究竟是在练什么
  • 如何推广太极拳
  • 练太极拳为啥要先明理

退休老人想学太极拳从哪开始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年都有大量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身体健康,生活有质量。退休人员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学习太极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先有明师亲传口授。或者经过一定专门培训有一定教学能力的老师教授拳理拳法技法。先学拳架,有条件可以学习推手。用推手的技法来验证拳架的准确性。每天坚持,日日盘打。增强学习兴趣。防身健体。弘扬太极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使太极拳这一国粹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太极拳适合什么人练为什么

太极拳並非只适合老年人,年少学更好。古时学武以技击为主,现代不同了,因为现代的武器日新月异,同古时的刀枪剑戟根本不同。因此,除了少数专业人员如武术,軍人,警察等外,学拳者多数是为了強身健体。只要有明师指点,坚持锻炼,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效果。社会上有些人对一些传统武术的攻击抹黑主要是商业行为所致,完全没有意义。丝毫动摇不了人民大众学习太极拳的热情。武功高能打人又怎么样,在现代武器面前是不堪一击的,強身才是人民大众企吩的东西。

有人说太极拳和张三丰没有关系,对此你怎么看

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都在找纸面证据,口述历史就不算么?杨武吴孙都尊崇三丰先生,唯有陈氏拿一首没有确切的词做依据。从太极的拳理看,是道家的阴阳哲学的充分表达,岂是一个山沟里的武师所能全面领悟的?

陈小旺的太极拳到底有没有真功夫获得真传如果没有,太极拳的真正发源地或创立人是谁

陈小旺有没有得到真传呢?我列几个数据,用数据说话应该可以吧。陈小旺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其父陈照旭是有功夫的,但小旺很小还没有机会学拳。后来四大金刚跟陈照丕学,陈照丕的拳没有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原因有几个,一说陈照丕18岁就出门闯江湖,从年龄上判断,当时他的功夫也是有限的,另外从他邀请陈发科到北京,就是因为他向北京的武林介绍陈发科的功夫比他强。据陈家沟老人透露,陈沟比他水平高的还比较多。第三点,陈照丕拿了陈鑫的拳谱谎称丢失,陈鑫恨他,他并没有得到陈鑫的传授。陈照丕的功夫有限,陈小旺又能学到多少呢?更何况学了不久陈照丕也离世。当然,陈小旺的叔叔陈照奎教过他,陈照奎是个花花公子,并没有学到陈发科的功夫,只是陈发科临终前传授擒拿技巧给他,他又传了部分给陈小旺。综上所述,陈小旺学到点东西,但并不多,没有得到太极拳的精华。

太极拳究竟是在练什么

太极拳初级阶断是以摇胯转胯为主的动作组合,其目的是松胯、活胯、通胯,让人上身气血能比较顺利地穿过胯部,到达下肢脚步,再顺利返回到胯(大骨转子)的上部。再把到躯干的气血引致胯(大骨转子)的下部,通过摇转胯的太极运动渐渐形成以胯为中心的局面,从而在人体胯部形成太极图。这就是中医中说的“气以下为顺”的理论实践。也是道家的“夫物芸芸,各归其根”的理论实践。

如何推广太极拳

首先我们先来看太极拳的推广现状。目前国家把太极拳整体归类为武术类。自1956年开始组织专家先后创编了24式简化太极拳、88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48式太极拳。但我们可以发现,太极拳推广力度仍然不足,学习人数很少,实际影响力远远没有影视作品影响力强。

原因何在?

首先:太极拳一直被归类为武术,这一点没有错,不过这一点也制约了太极拳的推广。

其次,太极拳国家层面优化和推广力度补足。目前太极拳逐步沦落为民间自处传,小范围老年人强身健体的锻炼身体的套路。

第三,太极拳的精髓和学习错在壁垒。导致很多人敬而远之,觉得没有可以遵循的章法,更没有国家标准,没有互动参与性减少。

要大力推广太极拳,挨着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对太极拳进行分类整理和包装。制定出国家太极拳标准化规范,并融入文化元素。以太极拳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再次,对太极拳进行分类划分。引入强身健体式、格斗比赛式。制定一套格斗规则。尤其是将格斗比赛式太极拳发扬光大。并赋予更多的道家文化内涵,可以参考跆拳台道的推广经验。

第三,将太极拳纳入体育教学的必修课。并定期举行县、市、省、国家级太极拳比赛(格斗方向)。逐渐让国人熟悉太极拳,了解太极拳,学习和推广太极拳。

第四,出台政策扶持各地太极拳培训机构的建设和运行。

第五,将太极拳作为我国重要文化符号进行输出。各级领导人进行潜移默化的传播。

练太极拳为啥要先明理

简单讲一点个人体会。练太极拳为啥要先明理?这是因为太极拳与我们所熟悉的现代竞技运动,包括其它拳术的练习原理和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是源自传统文化上的。首先,《太极拳论》开宗明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这是阐明,太极拳的源头是《易经》“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来。其次,太极拳要求“缓、慢、松、柔,用意不用力“。这是源自道家思想,《道德经》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两句话就是太极拳的核心理念。第三,太极拳的练习讲究:“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接及神明“。一层功夫一层体悟。所以,它必须要有明师指引,也就是要由老师言传身教才行。总之,太极拳看似简单,实则拳理深厚,如果不先明理,很容易落入旁门。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