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真的很难吗比高一物理难很多吗?高二数学和物理很差该选理科吗_物理_高二_运动

本文目录

  • 高二物理真的很难吗比高一物理难很多吗
  • 高二数学和物理很差该选理科吗
  • 高一物理和高二物理哪个难
  • 高二物理和化学哪个难高一物理和化学考七十几分,高二的话哪个难一些
  • 孩子高二,物理50多分,怎么办
  • 高一高二物理还勉强为啥高三理综物理一团糟
  • 如果学理科,高二的物理和数学会难到什么程度
  • 高一的时候贪玩,物理听了个大概,现在高二学起来有心无力,我应该怎么办啊
  • 高二物理学习吃力,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 高二孩子物理成绩低,怎么办

高二物理真的很难吗比高一物理难很多吗

高二物理确实是比高一物理难一些!

高一时,学习的主要核心就是构建力学体系,重点方面就是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等。

高二涉及的核心就是电学,包括电荷,磁场,热学,量子物理等等。

为什么说高二物理比高一物理难一些呢?

因为在学习电学的时候还涉及一些受力分析问题,而这就需要你高一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有很多的很抽象的电场概念要去理解。要考虑到受力和运动学的关系。所以从受力分析和加速度开始学起,弄清楚牛顿第二定律,准没有错。

高二开始的第一章是非常难的,高一有基础可能还听得云里雾里,没有基础难度就更大了。

高二物理的前阶段主要是在学电学。到了第二章主要就是电路问题,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这些就和前面的基础关系不大了,并且不容易理解。

但是物理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很多人学不好物理都是因为自己经常有负面的心理暗示,总是认为物理这么难,我能学好吗?

久而久之,成绩就越来越差啦。所以说首先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心态,要相信你自己能够学好物理。

加油,同学!

高二数学和物理很差该选理科吗

对于一个具有的高三生来,反正只能读一所大学,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毕业后也只干一份工作,其他或好或坏的东西都是别人的!所以,不必过份考虑哪个学校好,哪个工作好,那都是别人的孩子,别人的工作!只有自己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根据你的描述,选选首先只能避开物理,选历史。这重点突击的科目就只有数学了。可以补课,多看书,多刷题,尽量提高数学成绩。所选的科目,各科都要建立错题集。语数英三科是不用选的。如果你仍然爱理科,除了选历史外(物理、历史二选一),你可以在化学、生物、地理中再选两科。这样,你也还可填报小量理科学校。如果你对理科没有兴趣,且成绩均欠理想,你也可以选择纯文科课程。因为化学虽然比物理数学的确要容易一点,但也不是很容易。你可以选政治地理。

回答供参考。

高一物理和高二物理哪个难

谢谢邀请

我认为高二的物理是比较难学的,当然高一的物理也是不容易学的。

首先高一物理主要关系到运动和力相关的知识。像(时间比较久了,记不太清了,说些自己记得知识点吧)运动的知识有质点,坐标系,位移,速度,加速度,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以前不理解时候我觉得挺难学的,比如遇到过两车问题,相遇的时间t=x/(v1+v2),追赶问题(我当时觉得最麻烦了,当时在回家路上做公交都在想?,我估计我老师要是知道我那么认真,肯定很感动)。然后力的有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力,摩擦力,向心力……。当学了能量守恒,觉得日子算完了,开始力与运动的结合。当时最烦力与速度结合的题,比如小猴怕杆子,要多久?(当时就在想你个猴子不待树上,乱跑),一个球从斜坡滚下的时间?

那就觉得难,谁知后面更难,搞得自己都有点听不懂(我理科的)

高二就是电与磁的知识,现在想起还是满满的恶梦。电的电压,电流,电阻,都是小kiss,什么电场强度,电动势,库伦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运动,闭合电路中的题(那完全实在是臣妾做不到的啊),磁呢,更别说了,什么磁场强度,几种磁场,带电粒子在磁场的运动……(到现在都是噩梦)

所以嘛,总之一句话想要学好就要努力,不懂就问,基础打好,才可以学的好!

希望有所帮助吧,小编高中熬出来了

高二物理和化学哪个难高一物理和化学考七十几分,高二的话哪个难一些

晓行老师教高中物理20年,想当年化学也还学的不错,愿意与大家比较一下物理和化学谁好学、谁难学。

1、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物理比化学难,这一点得到广大同学和老师的一致承认,包括化学老师。

浙江是第一批高考改革的省份,在6选3时,绝大多数学生都避开了物理,导致选考物理的人数急剧下降,直接威胁到了国家物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最终引起省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在随后其他省份相继进入高考改革时做出了调整,比如3+1+2模式中,就要求在物理和历史学科里必须选一科。

可见,由于物理太难,绝大多数同学都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物理难,毋庸置疑。

2、对个别同学来讲,有的可能化学不开窍,物理却学的很好,或者反过来,这些特殊情况都是有的。

高中物理侧重理解、推理和逻辑,要求数学好,需要做实验,题目往往都很深,导致好多思维方面较弱的同学学不好。

高中化学相对物理更侧重于记忆,如果能够熟练的记住化学性质、现象和原理,并进行足够练习考试一般不会太差。

晓行老师经常和同学们开玩笑:物理适合懒人学,光动脑想就行;化学适合勤快的人学,需要多背多记,如果化学不好,很有可能他偷懒了。

我们常说的开窍,就是悟到了这一科的学习方法,一旦开窍,解题时的舒爽无法用语言描述。

3、物理、化学多好才算好。

如果高一物理和化学考到七十来分,实话实说,不是太好,但也属于刚刚及格,勉强能跟上的情况。

物理和化学好的同学,在高一能考到90多分,低于这个分数,不能算好。

高二物理考到80多分就算不错,当然这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的。

到了高三,物理如果能考到70来分,就算比较合格。

我们周围总是存在着一些大神,平时看着没学多少,一考试就满分或接近满分,活成了传奇,我们就不提也罢。

当然也存在着物理盲,无论如何努力物理都考不及格,只能高二不选它。

比如,高中阶段的物理有很多同学的分数会在二三十分或三四十分,这在初中时不可想象的。

4、最终建议,

如果高二选了物理和化学,将有98%以上的大学专业可选,这两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二物理将会学习电磁学和近代物理,如光学、热学、原子物理等,综合性强,概念规律多,更加抽象,所以高二物理很难学,如果不擅长也不喜欢,建议可以考虑放弃选物理。

化学也与物理差不多。

如果在高一理化都70多分,高二学着就会比较吃力,除非在自主学习上做出巨大努力,否则成绩 可能还会下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选了物理和化学,那就努力吧,少年!

孩子高二,物理50多分,怎么办

很高兴为您解答

物理学科在高中阶段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理解性才会把它学好,本人教过一些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大多是对物理知识不熟悉或者知其义不懂其意:了解某个物理量的定义,却不理解含义及相关的延伸意义;知道计算公式或者解题方法,却不会运用。

高二学生物理考五十来分,如果普通难度的试卷,成绩是不够理想的,这种情况需要从基础抓起,建议将所学的内容分模块学习,先巩固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从运动学开始,到力学,再到力与运动相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和天体运动),再到功和机械能(动能定理),然后电场磁场,恒定电流与交变电流。

接着是熟悉并掌握每个模块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比如运动学中的匀变速运动规律计算公式,抛体运动的处理方法,圆周运动临界点和天体运动的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的应用等等,

最后可以尝试做做经典题型,锻炼读题能力和运用能力。

高一高二物理还勉强为啥高三理综物理一团糟

高一高二物理成绩尚可,但是高三成绩却一团糟,以下是我的观点:

高一、高二考试多数以单元测试为准,而高三都是综合性考试

高一、高二大部分的考试都是某个章节的测试考试,唯一大型的考试就是期中或者期末,但是也只是几个章节的综合,范围并不会太大,所以整体来说,考试的题量并不会太多,题型也相对单一。

高三考试都是综合性考试,综合了高中所有的章节的考试,考试内容的广度大大扩展了。

高一、高二考试是单科测试,而高三是理综测试

高一、高二考试的时候,物理都是单独单科测试,而到了高三是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一起考试,那么单独分到物理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所以物理成绩不好也是很能够理解的。

心态上发生变化

到了高三,高考越来越近,心理上的压迫感也会越来越强,导致马太效应,越考不好就越考不好,心里也会越焦急,进一步导致成绩下滑。

针对以上问题,我给出如下解决方案:

以高考考题为蓝本,洞悉高考考题类型

将近五年高考真题好好的做一下,把高考物理出现的每个题目都分别归类整理,看看高考到底是怎么考察的,将每一个题型都认真弄懂。

适当做练习

知道了高考怎么考,一定要配以适当的练习,我崇尚题海战术,高中时间本来就紧,所以在有限得时间做自己不会的题型,会的题目不要重复做。

如果条件允许,找一个靠谱有经验的老师带着你学

靠谱有经验的老师一定是知识考试的重点,有侧重的讲解的,不是简简单单的讲题目。

老师带着你学,你的成绩也会进步的非常快,信心上也会增加。

我是方哥,校外教培高中物理老师一枚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转发和关注~

如果学理科,高二的物理和数学会难到什么程度

谢谢邀请!和你分享一下!


我本人就是搞这方面研究的,对于高二的物理和数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关键看你在高一学得如何?如果你高一物理和数学学得比较好的话,高二再学的时候,就能够应付自如!反之,如果高一的基础不好,高二就会出现大问题。

就拿物理来说,我们来看看高中物理内容框架:

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 5 自由落体运动;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必修二:

第五章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 2.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3.抛体运动的规律; 4.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5.圆周运动; 6.向心加速度;7.向心力;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1.行星的运动;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万有引力定律; 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宇宙航行;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1.追寻守恒量; 2.功; 3.功率; 4.重力势能; 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动能和动能定理; 8.机械能守恒定律; 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 库仑定律; 3 电场强度; 4 电势能和电势; 5 电势差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7 静电现象的应用; 8 电容器与电容; 9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二章 恒定电流

1 电源和电流; 2 电动势; 3 欧姆定律;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 焦耳定律

6 电阻定律; 7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8 多用电表; 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0 简单的逻辑电路

第三章 磁场

1 磁现象和磁场; 2 磁感应强度; 3 几种常见的磁场; 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力; 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第四章 电磁感应

1 划时代的发现; 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3 楞次定律; 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5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 6 互感和自感; 7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第五章 交变电流

1 交变电流; 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4 变压器

5 电能的输送

第六章 传感器

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 传感器的应用(一); 3 传感器的应用(二); 4 传感器的应用实验; 附 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


选修3-3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 分子的热运动;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4 温度和温标; 5 内能

第八章 气体

1 气体的等温变化; 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第九章 物态和物态变化

1 固体; 2 液体; 3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1 功和内能; 2 热和内能;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选修3-4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1 简谐运动; 2 简谐运动的描述; 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4 单摆; 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第十二章 机械波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2 波的图象; 3 波长、频率和波速; 4 波的衍射和干涉; 5多普勒效应; 6 惠更斯原理

第十三章 光

1 光的反射和折射; 2 全反射; 3 光的干涉; 4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 5 光的衍射; 6 光的偏振; 7 光的颜色 色散; 8 激光

第十四章 电磁波

1 电磁波的发现; 2 电磁振荡; 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5 电磁波谱

第十五章 相对论简介

1 相对论诞生; 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4 广义相对论简介


选修3-5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2 动量守恒定律(一); 3 动量守恒定律(二); 4 碰撞

5 反冲运动 火箭; 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1物理学的新纪元:能量量子化; 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3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 4 概率波; 5 不确定性关系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1 电子的发现;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 氢原子光谱; 4 玻尔的原子模型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 探测射线的方法; 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5 核力与结合能; 6 重核的裂变; 7 核聚变; 8 粒子和宇宙


高一学的是必修一、二,有的学校安排还要学一部分选修3-1的内容,必修一、二主要直线运动、牛顿三大定律、曲线运动、机械能守恒等,这打下了整个高中的力学基础,物理的受力分析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难点,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当中。如果你这部分没有学好,后面很多的内容都和力学是相结合的,比如说,电场力、磁场力,你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会直接影响到你后续的学习。论各部分(力学、电学、电磁学等内容)的难度,其实都差不多,每部分都有难点。

最大的问题:一旦前面的知识学不好,学习的压力就会很大,自信心就会严重受挫,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幅度降低,进而会导致后面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会引起连锁反应,这才是最需要注意的。


高中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很强、逻辑性非常强,联系实际多,灵活性强,数学基础知识要求较高的一门学科,学好物理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

学习物理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虽然没有捷径,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确是有的。那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质疑→小结”六个环节,另外对于每一章或一单元在学习完之后还应该“系统总结”。

数学也是如此,其实理科的几门科目当中,它们很多学习的方法、应试技巧等都是相通的,一般不存在其中一科出类拔萃、另外一科特别差的现象。

通过以上的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好运!

【本人简介】

理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 、副教授

2011-2012年 (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 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 第五期 学员

2012年、2013年 清华大学 辅导员

2013-2014年 北京市朝阳区工商联 主席助理(挂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资源产业专业委员会 委员

欢迎大家有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可以和我交流!

高一的时候贪玩,物理听了个大概,现在高二学起来有心无力,我应该怎么办啊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我说两句。这种情况很多同学都会出现。从整个高中物理来看,物理理论上应该是越学越简单的。但实际上,很多同学由于高一没有学好,导致高二物理举步维艰,越学越痛苦。

首先,高一主要学习必修一必修二。

必修一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运动学

1、运动学基本物理量

2、匀变速的规律

3、追及相遇问题

4、自由落体运动

二、力学

1、重力、弹力

2、摩擦力

3、力的合成与分解

4、共点力的动态平衡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和第三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单物体运动的两种动力学关系(已知运动求受力,已知受力求运动)

3、多物体共同运动(整体隔离)

4、滑块、木板和传送带

必修二内容

一、曲线运动基础知识

二、平抛运动

三、圆周运动

四、天体运动

五、功能关系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的主要内容,现在请注意,个人提供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必修一

一、运动学中,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v=v₀+at

S=v₀t+1/2·at²

v²-v₀²=2ax

把上面的三个公式熟练使用,基本上就够了。

二、力学中,需要熟练掌握以下几点

1、受力分析的顺序

①重力(是个人都会)

②弹力(凡是和物体接触所产生的所有的力—摩擦力除外,因此先找出所有的接触面,然后逐个分析。 高二之后,基本上有几个接触面或接触点,就会有几个弹力,压力、拉力、支持力、推力等都叫做弹力)

③外力(题目图中画出的已知的外力F)

④场力(电场力或者磁场力,复习高一时,基本上没有这些东西)

⑤摩擦力(还是一样,先找接触面。有三个接触面,摩擦力最多不超过三个,其实还是两个居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这块内容把正交分解学会,高二物理基本上大部分内容就够用了。

重点掌握正交分解的原则:

①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尽量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坐标轴上。

②沿着运动方向与垂直运动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3、牛顿运动定律

说实话,这块东西博大精深,个人建议:重点掌握F合=ma,理解每个字母的意义。然后通过习题对于已知运动求受力和已知受力求运动多加练习。其实特别复杂的东西,暂时也用不到。

然后再说必修二

1、首先得搞定曲线运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①曲线运动的条件(a、v不共线或者有夹角

②曲线运动必为变速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③曲线运动合外力必不为零(为零就会匀速直线或静止

④曲线运动开口方向即为物体受力的大致方向(力是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原因

2、平抛运动

速度方面:①vx=v₀

②vy=g(或a)t

③tanθ=vy/vx

位移方面:①x=v₀t

②h=1/2·g(或a)t²

③tanφ=h/x

然后再来一个tanθ=2tanφ,基本上就够用了

3、圆周运动

掌握向心力的公式F=mv²/R=mω²R=m(4π²/T²)R够用了。然后重点掌握F合=F向。F合就是受力分析,然后指向圆心的合力就是向心力。F向就是带公式,题目给哪个字母,咱就带哪个公式。重点掌握生活中几点常见的圆周运动模型(重点是绳、杆模型)

4、天体运动(高二几乎完全不用,等到高三复习即可)

5、功能关系

这块内容是重点,掌握做功的特点及计算方法。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理随便熟练应用一个就可以,这两个是等价的。

其实,要想学好高二物理,高一内容是关键。建议把上述内容用最快的时间尽可能地掌握,这些内容对于高二物理的学习非常有帮助,网上有很多免费的视频,比如B站、头条和西瓜视频,随便搜索都有很多,可以参考的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然后,学完之后,一定要大量练习巩固。

所有高二内容,大框架还是高一物理的内容。学完之后,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判断物体加速还是减速?

2、如何判断物体匀速还是变速?

3、如何判断物体匀变速还是非匀变?

4、如何判断物体直线还是曲线?

直线有直线的运动规律和分析方法,曲线有曲线的运动规律和分析方法,在学习电场内容时,本质也是对物体(带电体居多)分析其运动规律,分析某点特点时往往写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某一段过程时,往往根据能量守恒分析。当你把上述内容掌握好后,你再回过头来看电场的学习,你会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就是多学了一个力而已。

等这些东西都掌握的差不多了,还是学的痛苦的话,可以关注我,发私信,会尽可能的提供适合你的建议和学习方法。说了这么多,感觉还有好多想说的没有说,自己先练吧!有问题再找我!

高二物理学习吃力,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我是高中物理白老师!

方法肯定有!高二物理其实并不难!之所以你觉得难,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综合了高一的知识,这样的题就会让人感觉很难,且易错!

主要原因还是对高一的知识掌握不牢靠造成的!

那么如果你是中等生感觉高二物理难,学习主要分为两步:

1.把高二物理单纯的知识点学会即可,这样的题并不会很难.

2.高二知识点同时融合机械能守恒,运动学知识的题,一般的难题都是在这里产生,这样的题必须是对高一知识非常熟练理解才行!如果这样的题做错,或者不会做其实问题并不在高二物理的本身,而是高一学的不好的问题!

所以,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就先不要纠结,先把高二本身的知识点掌握牢靠,先暂时不用去算那些带着机械能守恒以及运动学的综合题. 然后等假期或者课余时间集中把高一物理掌握熟练,等回头再来做这些所谓的难题,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并不是很难了!

高二孩子物理成绩低,怎么办

首先要理解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是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就是他以前的物理成绩怎么样?如果以前可以,现在不好。肯定是态度方面出了问题了。这种情况,靠外力给他找辅导老师,督促,强压都是没用的,一定要让他自己想学习。数学物理和语文不一样的。做语文题你哗啦哗啦写半天,自己也许还不知道写的什么,能拿几分;但是数学物理这种,解出一道大题,自己就知道了,那种成就感不是外人可以理解的,特别享受的感觉,可以让你有动力去解更多的感题,遇到不懂的会自己去查书,看参考答案,然后一步一步跟着理解。如果他自己有这种学习的兴趣,那就好办了。这才是到学习方法的问题上来。

初高中物理的核心个人感觉是一个“力”字吧。后面大题,基本都离不开,受力分析。这个最主要。

然后是运动方式,(静止,匀速,加速)/(直线、圆周,抛物线)。分类搞懂,每个公式的意义,由来。

最后会有一些电学和能量转换的加深。高考物理科要考核学生的哪些能力?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二、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1:认为物理学科不需要记背

错,理科也需要记背,只不过不能死记硬背,最基本的记忆方法是理解记忆,还有歌谣记忆、比较记忆、趣味记忆、联想记忆、谐音记忆、图示记忆等。

误区2:认为物理会公式就行了

我发现很多高一新生在学习物理时,把教材的公式、概念等理解的不透彻,比如,把“匀速直线运动”理解成可以往返的直线运动;对速率和速度区分的不清楚,面对选择辨析类考题解答失误;对矢量和标量理解不透彻,矢量相等常只关注大小相等而忽略方向也要相同。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是非常多的,如果对这些基本概念都把握不好,对考题就答非所问,错误也就在所难免。因此我们在物理学习中,在明确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该对其内涵、用处、适用范围等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深化。

误区3:只要记住公式、套公式就可以了

错,记住公式是最基本的,如果不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常出现瞎套公式、张冠李戴的情况,比如,对万有引力定律公式适用条件理解的不到位,就出现解题失误。

误区4:认为只要能听懂课成绩就差不了

听懂课是最基本的一步,课都听不懂那就麻烦大了。要清楚,高中物理:

(1)听懂不一定是真懂。你以为懂了但不一定理解了物理规律的本质。玻尔有句话:谁要是第一次听到量子理论时没有感到困惑,那他一定没听懂。

(2)听懂了但不一定会做题。题目是怎么和知识考查相联系的,也就是题目考查什么知识,你可能看不出来。

(3)会做题但不一定会考试。考试是一个竞技比赛,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拿到更多的分数,备考有方法,应考有技巧。

误区5:认为只要刷题解题能力就提高了

这句话不全对,要想解题能力强,刷题是必须的,但只刷题不思考不归纳总结还是不行的。我常见到一些学生刷的题也不少,但成绩还是没有提起来,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她只爱刷自己喜爱的某一些考点的题,比如她爱力学,只爱刷力学题目,电磁学不会而不去突破,更不用说归纳总结了。

误区6:认为课本例题太简单,多研究难题就行了

由于教材例题是比较简单的,很多同学在看教材内容时,对例题都不太重视,更别提研究这些经典例题了。其实,课本中的每一个例题都是有科学依据的。重视课本例题的理解和研究,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强化是很有好处的,有利于帮助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思考方式。

误区7:认为不考实验现场动手操作,实验室不去也没关系

物理学科说到底是门实验学科,它与现实的联系是极其紧密的,同时物理还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学习需要经历大量的实验观察。但是,很多同学由于高中学习计划安排不太合理,忽视了学习时实验能力培养,然而纵观这些年的高考物理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因此这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培养自己实验和实践能力。

误区8:认为物理考题的解答完全与实际生活相符

物理考题并不是完全和实际生活相符,因为我们的考题都是考查的理想情况,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思想。比如,不计空气阻力,不计重力,不计形状和大小,光滑接触(生活中没有),轻绳轻杆轻弹簧(考试时不计质量),绝缘等等。很多学生在解题时不是应用物理知识而是凭生活经验和感觉来解答,不出错才怪(但也有很多是与生活经验相符的)。

1.物理学习要勤动手

在学习时一定要多动手推导课本基本公式,同时熟悉这些公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比如凡是与矢量有关的都要注意其方向问题等。高考常考的实验都得回到实验室亲手做一做,高考试卷同样可以考查动手能力,比如,电路图连线、滑动变阻器的移动、单刀双掷开关的连接与通断等。

2.物理学习要多“悟”

物理学习很多东西不能完全靠老师课堂讲解获取的,需要自己多“悟”,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预习,先自己看,不懂的做标记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

3.物理需要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这些都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是门很奇妙很实用的学科,想学好就需要我们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当然平时学习也不要思考的很深,但是一定要记住要安排足够的时间来进行题目练习,这对提高物理成绩是非常有效的。

4.收集好题目、好题型

养成归纳收集整理的好习惯。这包含难题、有创意的题目等,但不要为了收集而收集,导致题目泛滥。

5.注意一题多解方法的研究

在做题时要多寻求最佳解题法,多思考、多研究,这对以后的做题会影响深远。当然,对你来说,能够把题目解答正确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在考场上能够想到的方法都是好方法。也不要过分追求解题技巧,能够通法通解最好不过了。

6.建立错题本,多回顾、多思考做过的题目

回顾思考做过的题目,比如这道题涉及哪些知识点,彼此间的联系等,时间久了,对提高做题正确率很有帮助。很多同学做题是一错再错,通常独立思考能做对的题目再出错的概率不大,而高手通常能做到错过一次不错第二次,所以说,经常回顾并重做错题也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7.去补习班补习也是不错的选择

学校老师和补习班老师都是专业研究高考物理的,肯定在各方面都比绝大多数学生强很多,向他们学习和请教当会事半功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