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解放最早的省会城市是哪个城市?从自我中解放出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_行营_解放_北平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解放 行营 解放 北平

本文目录

  • 全国解放最早的省会城市是哪个城市
  • 从自我中解放出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 你认为人类真的需要你去解放吗
  • 中国哪年解放的
  • 重卡卖不动了!一汽解放销量暴降70%!发生了什么
  • 如何才能解放自己
  • 为什么武警的短袖夏常服不用扎进裤子,而解放军的都要扎进裤子
  •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绥靖公署主任和行辕主任哪个官大

全国解放最早的省会城市是哪个城市

1947年11月12日,我晋察冀野战军动用三个纵队及六个独立旅共10万大军,在司令员杨得志的指挥下,在朱老总亲自参与的部署下,胜利攻克华北重镇石家庄,歼敌24000余人,被誉为“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重要城市的先例”,不过要注意,石门却不是最早解放的省会城市。

(早年的吴站长)

一方面,当时的河北省会城市其实是保定,石家庄还没有正式“上位”;另一方面,大家忽略了东北战场的特殊局面,因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是先于蒋系正规军出关的,期间消灭了重庆委任收编的伪军和土匪,先后解放了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沈阳、长春以及哈尔滨。

从具体时间来看,八路军冀中军区曾克林所部,于1945年9月5日进驻沈阳,但是在苏军态度变化和杜聿明的军事进攻下,我方被迫于11月25日放弃沈阳;而夺取长春的战斗开始于1946年4月14日,由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周保中统一指挥,动用了13个团的山东老八路。

4月18日下午,我军消灭重庆方面委任的长春城防司令陈家珍以下8000余人,胜利解放长春,受到了延安方面的通令嘉奖。

可惜我军对长春的控制时间很短,一个月后四平保卫战失利,在优势敌人的追击下,5月23日又被迫放弃了长春,因此还不能视为真正的“解放”。所以东三省唯一控制在我方手中的省会城市,当然是黑龙江的哈尔滨。

而没有夺占哈尔滨,恐怕是东北蒋军头子杜聿明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因为哈尔滨的掌握,对东北野战军和101首长的重整旗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哈尔滨又是怎么一个情况呢?

实际上,最早进入哈尔滨的我方力量,是李兆麟等原东北抗联干部,他们征得苏军的同意,率先组建了哈尔滨市“保安总队”,基本完成了对哈尔滨的控制。1945年11月16日,我党的“东北局北满分局”书记陈云同志,也到达哈尔滨开始主持工作。

不料风云突变,在美国的压力和重庆政府的抗议下,苏军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于11月17日命令我方党政军人员必须退出哈市,最后期限定为11月23日,也就是只给我们一周时间撤退,然后由重庆方面来派员接收,这是由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决定的。

无奈之下,李兆麟只能以“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的名义继续公开活动,而其他同志则换上便衣转入了地下。陈云率领领导机关和大约1500人的部队,则撤到了哈尔滨附近的宾县,暂时开展发动群众和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工作。

所以到了1945年的年底,东北各大城市的实际情况是:苏军仍然没有撤走,掌握着城市的管理的主要权力,而重庆方面委任的接收大员,率领着伪军、伪警组成的保安队,成立了所谓的市政府并掌握次要权力,我方则被迫转入地下。

到1946年的3月初,重庆方面在美国的配合下,大造舆论要求苏军撤出东北,让苏联在政治上非常被动,只好宣布撤军。从3月10日起,苏军从沈阳、四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陆续撤军,延安立即发出命令,要求东北我军:“用猛烈手段夺取长、哈、齐等城市”。

陈云接到命令后,立即组织部队准备解放哈尔滨,此时从延安跋涉而来的第359旅也到达北满地区,北满分局遂决定以松江军区部队和359旅为夺城主力,以松江军区司令员李天佑为总指挥、359旅旅长刘转连为副总指挥,兵力约13000余人,准备解放哈尔滨。

此时哈尔滨城内,“东北行营”委任的军政官员以下有5000余人,骨干基本都是伪军伪警,哪里是老八路的对手?我军从1946年4月28日拂晓5时开始进攻,只一天就顺利解放哈尔滨市,俘敌5000多人,缴获长短枪2680支、机枪39挺、子弹5000多发、军马650匹。

因此,黑龙江省会哈尔滨的正式解放日期,是1946年4月28日,当然要早于石家庄,更重要的是,从此以后,哈尔滨始终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所以才应该确认为全国解放最早的省会城市。

注意理清楚:沈阳、长春与哈尔滨三座城市,到1945年底其实全部已经掌握在敌人手中,沈阳苏军撤退后,熊式辉的“东北行营”率重兵进驻,彻底沦于敌手,我军是在辽沈战役期间才解放的;长春是在苏军撤出后的1946年4月18日解放的,可惜很快得而复失。

夺取长春十天后,哈尔滨也被我军解放,愚见“占领”和“解放”这两个词还是有所区别的。或者只能说长春是“一度解放”,因为一个月的时间实在太短,我军甚至都未能完全彻底地控制长春这座城市,新一军就扑上来了。

只有哈尔滨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而这座大城市掌握在东北我军手中,无论是政治意义、军事意义还是经济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从政治上说,到全面解放战争爆发后,哈尔滨成为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座没有失守的大城市,自然成为东北的政治中心,一度被誉为北方的“小延安”。

哈尔滨同时成为我方在东北的军事指挥中心,1946年5月22日起,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进入哈尔滨市,驻址设在现在哈尔滨铁路局。后为了便于指挥战斗,以林彪为司令员的东北民主联军“前指”移驻40公里外的双城县,但是总部大部分机关,仍然还在市内。

东北解放战争的初中期,数十万东野指战员所需的军粮、被服、鞋帽、武器弹药等等,主要依靠哈尔滨市的供应制造。“一切为了前线,一切支援前线”成为东北局和哈尔滨特别市委、市政府的最重要工作,要知道,当时农村的供应能力和生产能力,毕竟还是有限的。

因此哈尔滨的保有,对东北我军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壮大,以及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率先取得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北满地区能够完整地成为我方的可靠根据地,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1948年东北的战略决战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杜聿明也并非不知道哈尔滨的重要性,然而蒋军占领四平和长春以后,机动兵力已经严重不足,南满我军不断发起牵制性作战,老蒋答应的两个军援军又迟迟不来,让杜聿明顾此失彼焦头烂额,勉强派过江的一个加强团也被梁兴初部全歼。

到1946年10月以后,随着东北我军整军工作的完成,以及后方根据地的稳定,杜聿明再也没有北渡松花江攻占哈尔滨的能力和机会了。因此从1946年4月到新中国成立,哈尔滨始终掌握在我方手里,成为解放战争中唯一的特例。

从自我中解放出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放飞自我心情,走出自己的心理屏障,往往心理屏障限制了自己的魄力,错过机会。

你认为人类真的需要你去解放吗

你我一般的平民百姓,连自己都解放不了,何谈解放全人类。

只有大气魄,大胸怀,超凡能力的人,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为量,才敢于喊出解放全人类,并敢于付诸实施!

中国哪年解放的

  1951年解放的。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51年西藏解放标志着全国解放进入最后阶段。

  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残存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 。

  

重卡卖不动了!一汽解放销量暴降70%!发生了什么

一是产能过剩,二是环保政策更新太快,三是卡友们得不到尊重,四油价高,运费低,利润与付出不匹配。

如何才能解放自己

谢邀!如何才能解放自己?

过去常说,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我们自己。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如若众生不成佛,终不与此取泥垣。现在人说退休了就是解放了自己。实际上,解放自己不是那么简单。有千条万绪的大道理摆在人们面前。什么叫解放自己?就是一个人从身心上,对世间红尘的一切。都能够彻彻底底,干干净净的释怀放下,一念不生,万念俱灭。对世间的一切都不起心动念。这种解放自己谁能真正做到?出家人,还有出家人的烦恼和贪嗔痴。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世外桃园。佛祖还有办不到的事情。就是佛难渡有缘之人。何况我们凡夫俗子。在生活的世间,常有十有八九不如人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什么人能做到?别说解放自己了。就是能够解脱一下就不错了。社会上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烦恼和忧愁。解放一词是一个虚伪的概念。解放遇到了现实就是一个难题了。比如,针对被判刑的人来说。刑满释放了。叫做解除了劳改,也不叫什么解放自己。打工人被不用了,需要解除了劳动关系。由此可见,解放的放字,是个无限寂灭的概念。是死心塌地,没有任何挂碍地的无我状态。身心上没有任何束缚和捆绑了。无愧于天地人三才了,才叫解放自己。把自己融化在无边无际的时空之中。这种想法也是解放自己之中的一个执着吧。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够解放自己。如果说能够解放自己,那只是自欺欺人的一种说法而已。

为什么武警的短袖夏常服不用扎进裤子,而解放军的都要扎进裤子

哨兵小虎第704条回答。

因为武警的短袖夏常服是夹克式的,而解放军的夏常服短袖是衬衫式的。

(武警夹克式衬衫↑↑↑)

(陆海空三军夏常服短袖↑↑↑)

当然这种夹克式的短袖常服也不是武警的独创,在解放军的历史上也是出现过军官夹克式短袖的。

当然,武警的士兵依然是衬衫式。

那么为什么就武警警官的短袖和解放军不一样呢?

一、这套短袖夏常服是2010年换装呢。

2010年时,武警还隶属于国务院公安部管理,所以为了武警警官和地方公安交流方便,所以武警为军官换发了夹克式短袖夏常服。(武警警官的管理是按照公务员的属性来的)

当然,不仅公安是夹克式短袖,就连税务、路政、海事等部门也是夹克式短袖。

二、武警不属于解放军序列。

大家都知道,此次军改后,武警不再列入解放军序列,所以,其在警服上有一定的自主权,尤其是大多数武警都是国家内务部队,所以与警察、税务等相同的夹克式军装,更能体现出其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特性。

而束腰式的衬衫式短袖军装,则可以更好的体现解放军的庄严。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绥靖公署主任和行辕主任哪个官大

行营为什么又改称行辕了呢?1946年5月,从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时期就已组建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寿终正寝,按照美国人的建议,整体改制为南京政府“国防部”,部长白崇禧、参谋总长陈诚,直接接受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老蒋的领导,这也就意味着,老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头衔不复存在,既然“委座”的职务都没了,那么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名义设立的各个“行营”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委员长的称谓1946年5月不存在了)

比如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李宗仁的汉中行营(原辖第一和第五战区)搬到北平改称“北平行营”,全称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也就是主任李宗仁在此地代行老蒋的权力,华北地区的军事政治一把抓。在军队指挥体系上,北平行营改辖孙连仲第十一战区和傅作义的第十二战区,至少在表面看起来,权力很大牛皮哄哄。

行营的军事化色彩很浓,抗战胜利后有些不合时宜,加之军委会和委员长都不存在了,所以行营的称谓就得琢磨改名,因此在1946年10月改称“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反正老蒋1943年已经拿回了国民政府主席的职务,也仍然保持着军事独裁,所以意思上没啥变化。了解了这一点,你就知道《北平无战事》的历史知识错误了。

在剧情高潮(孔雀东南飞行动开始)历史背景的1948年8月间,李宗仁的北平行辕其实已经裁撤,去南京就任“副总统”了,即便有,也不能称为“北平行营”了。而在行营改称为行辕之前,各大战区已经纷纷改制为“绥靖公署”,所以北平行营和后来的北平行辕,在军事上就变成了指挥孙连仲的“保定绥薯”和傅作义的“张垣绥署”。

抗战胜利后保留的“行营”机构还有六个,即李宗仁的北平行营、熊式辉的东北行营、程潜的武汉行营、张发奎的广州行营、张治中的西北行营和张群的重庆行营,从名称就可以看出来,这是几个大区的军政指挥机构,直接对南京最高当局负责。无论是行营还是后来的“行辕”,头目的名称都是“主任”,这六个主任也都是资历很深的将领(张群例外),其中仅陆军一级上将就有两名。

(白崇禧曾任桂林行营主任)

也不是所有的行营都下辖“绥靖公署”,这一点要搞清楚,而是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设置军事机构的,比如东北行营只辖一个“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杜聿明),武汉行营只辖第六和第七绥靖区、武汉警备总司令部,广州行营干脆只下辖三个整编师(军)。只有北平行营和重庆行营,其下才指挥着绥靖公署,张群理论上有权节制川康绥靖公署、川鄂湘黔绥靖公署、云南警备总司令部等等。

如果单纯地讨论“谁的官大”,从表面上看行营主任的级别要略高于绥靖公署主任,类似于抗战时期行营主任高于战区司令长官半格。其实也不尽然,由于有些绥靖公署是不属于任何行营而直接对南京负责的,比如太原绥靖公署的主任阎锡山,也是陆军一级上将,论资历也跟李宗仁平起平坐。所以尽管山西省也是华北地区的一部分,但是太原绥署就不归北平行营管辖而独立存在。

(徐州绥署顾祝同)

再比如掌握重兵的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和徐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各自拥兵数十万,这两名陆军二级上将的资历也肯定不低于西北行营的张治中(都是八大金刚嘛)、东北行营的熊式辉。这两个绥署分别是由第一战区和第三战区改编而来,是华东和中原地区的军事指挥机关,其上并未设置行营,也是分头对南京和老蒋负责。

所以必须注意,蒋系军队的机构设置,从来都要考虑派系、资历、从属、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许多时候甚至是“因人而设”,不能简单地用职务来界定级别。也就是说,行营也有大小,绥署也有高低,都需要具体机构具体分析,比如抗战时期龙云曾经就任“昆明行营”主任,但他除了能够指挥滇军以外,驻滇的中央军、空军和其他宪特单位,又哪会把他放在眼里?真正说了算的是军委会“驻滇参谋团”(林蔚)。

(武汉行营程潜)

按照前述的介绍,只有李宗仁和张群两个行营主任,下面才指挥着两个以上的“绥靖公署主任”,这也是大家感觉行营主任高于绥署主任的原因,如果较真的话,其实李宗仁根本指挥不动孙连仲和傅作义,它根本就是老蒋架空李宗仁的一个手段。老蒋曾经假惺惺发布过命令,派驻华北的所有军政机构,都必须服从北平行营的指挥,但这道命令只是敷衍和面子的虚文。

事实上,华北和北平地区的各军政机关,都是直接听命于他们上级主管官署的命令,比如中央党部、陆军总部、行政院等等,与北平行营风马牛不相及,行营也根本管不着他们。北平行营实际上成了一个只接受公文副本的空架子,李宗仁后来回忆:“我任北平行辕(行营)主任三年,实在是吊在空中,上不沾天,下不着地呢!”

(昆明行营主任龙云)

到1948年5月,当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成功,需要去南京任职前,便向老蒋请辞北平行辕主任一职,老蒋则在接受辞职之时,索性也把因人设事而安排的北平行辕这个空头机构一并裁撤掉了。而远在西南的张群,却因为是老蒋的嫡系文官头子,他的重庆行营是有实权的,节制着川康地区的中央军和川军,后来改称为重庆行辕,到1948年又更名为“重庆绥靖公署”。

这个重庆绥靖公署在老蒋第三次下野期间,又被李宗仁更名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虽然是换汤不换药,但已经充分说明,行辕和绥靖公署这两类机构,某些时候还是平级和可以互换称谓的。这也就是老蒋因人而设、因事而设的典型例子,因为这两种机构的职能是完全相同的,一个大区设与不设行营,或者设几个绥署,完全是老蒋视情况而定,并无一定之规。

(重庆行营副主任钱大均)

随着在解放战争中蒋军不断的失败,从1948年初开始,老蒋着手将主要交战区的“行辕”逐渐裁撤,又改制为比较集权的“剿总”,这就是军事化色彩非常浓厚了,意图是非常时期以作战为第一要务,比如东北剿总、华北剿总、华中剿总、徐州剿总等等。而这一时期剿总“总司令”的人选,则一定是掌握实际权力的人物了,否则如何指挥作战?比如卫立煌、傅作义、刘峙等等。

更深刻的理解应该是,无论是行营、行辕和绥署主任,是嫡系的就有实权,是杂牌的就是个摆设(傅作义还真是个例外,所以有陈继承),而机构的名称并不重要,因为设立和裁撤都是最高当局随心所欲分分钟就决定的事情。

(东北剿总卫立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