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割下了虞姬的头颅(虞姬到底是自杀还是另有隐情什么项羽带着虞姬的头颅逃跑)_项羽_虞姬_刘邦

本文目录

  • 虞姬到底是自杀还是另有隐情什么项羽带着虞姬的头颅逃跑
  • 请问有谁知道楚霸王项羽的人头是谁割下来的
  • 项羽和虞姬最后在一起了吗
  • 项羽虞姬的故事
  • 虞姬为什么选择自尽
  • 如果让你演电影,你最喜欢扮演哪个角色为什么
  • 项羽乌江自刎后,尸首被5人瓜分,这5人最后结局如何

虞姬到底是自杀还是另有隐情什么项羽带着虞姬的头颅逃跑

虞姬到底是自杀还是另有隐情这个问题也是讨论来讨论去说不准,因为正史关于虞姬记得载不多,不详细,就是虞姬这个人具体的姓名都存在争议。虞姬相关的地名和陵墓又有几处这就是容易引发后人探讨存在多种隐情,容易产生多种说法多种理由。

项羽带着虞姬头颅逃跑这事不一定存在,虞姬如果死在项羽身边极有可能掩埋或者带着尸体逃跑,不一定仅带头颅逃跑。

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这个故事距今二千二百余年了,这其中也有一些额外争议,有的人甚至怀疑虞姫是否真实存在,根据史料记载和虞姬相关地名及陵墓来看虞姬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虞姬哥哥虞子期是文学作品虚构的。虞姬的姓名、籍贯还存在一些争议,关键是虞姬忠于爱情的故事非常感人。现在媒体还报道发现了项羽的后代,项羽除虞姬外还有妻子。

垓下之战,项羽被围,虞姬为不拖累项羽,自刎而死,这说明虞姬忠贞爱情,也是一位有骨气的刚烈女子。虞姬自杀看来是真实的。项羽带着虞姬头颅逃跑没有看到书籍如此记载,有一种说法虞姬自刎后被项羽就地掩埋了;还有一种说法,项羽带着虞姬尸体逃跑,汉军来追,项羽放弃虞姬尸体突围,楚军其他的人将虞姬掩埋了;也有的说刘邦掩埋了虞姬尸体。不管怎样说,虞姬死后是会有人掩埋的,不会没人管的。假如虞姫不自杀,落入汉军手中,活命是没问题的,只是虞姬不愿意做俘虏,不愿意苟且偷生才壮烈而死,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也留下了千古英名。

请问有谁知道楚霸王项羽的人头是谁割下来的

西楚霸王项羽的死,可谓是让人惋惜,世人都知项羽是乌江自刎而死,岂不知,项羽是死无全尸,项羽的“项上人头”都被砍了下来,尸体更是惨遭哄抢,为此汉军互相争夺死伤数十人,为什么如此疯狂,只因汉王刘邦下令悬赏项羽首级,用千斤黄金,万户封邑,此战后,那些抢得项羽尸首的人都被刘邦给封侯了,首功当然是献项羽首级的人,今天就给大家揭秘此人是谁?

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可谓战的惨烈,不管“霸王别姬”多么的凄美,也不管是不是真有别虞姬这件事,都可表达出不可一世楚霸王项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但是楚霸王的威名,足以吓破刘邦的胆,刘邦如果见不到项羽的人头,估计每天都会做噩梦,正因如此刘邦重赏之下,那些汉军穷追不舍,在乌江边上楚霸王雄风不减领着剩下十几个楚国骑兵,分四队冲击汉军杀上百人,杀出阵时只损两骑,到了乌江边遇乌江亭长,项羽只见当年在江东带出的八千子弟兵尽皆战死,无颜见父老,让乌江亭长把乌骓马送走,楚霸王项羽下马与汉军短兵相接,杀数百人身上受创十余处,项羽一看领头追杀自己的汉军,竟然有自己认识的一个故人,便言:“听闻汉王刘邦悬赏黄金千金,封邑万户征求我的首级,我就把好处送给你吧”项羽说完自刎而死,是这个故人拿了项羽的首级吗?

可惜这个故人运气不太好 ,在汉军的职位太低,因此项羽本想送一份大功劳给此人,可惜他抢不到此人是谁?此人名叫吕马童,项羽说这个人是故人,不知道两人是如何相识,史书上并无记载,应该是各路起义军在会稽会师的时候认识的,估计吕马童自己也没想到,在乌江竟然在这种场面和项羽打了个对脸,项羽既然说吕马童是自己的老相识,吕马童没办法只能指着项羽对一个叫王翳的将领说:“这就是项王”。

如此一来,不用说这个王翳就是此时汉军的领军大将,不知道王翳有没有亲手砍下项羽的人头,估计是亲自砍的,因为等王翳拿走项羽的人头后,项羽的尸体就被哄抢了,汉军互相争抢死伤几十人后,最后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到项羽身体的一部分,这些人一起拿着项羽的尸首献给刘邦,在刘邦当上皇帝后,这些人都被封侯。

这就是所谓的“马上封侯事”,一代西楚霸王项羽,最后死无全尸,可悲!可叹!如果换成刘邦在乌江边,这孙子早跑了,刘邦是赢了,但我认为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家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吗?

项羽和虞姬最后在一起了吗

作者你这个问题有点搞不懂,什么叫在一起没。

两人不仅一起生活了,还死在了一起,至于最后有没有埋在一起,我想是没有的。毕竟最后为了抢夺项羽的身体,项羽可以说被分尸了。而且项羽的头颅也被刘邦拿回了鲁地召降。

项羽和虞姬在一起应该是没有疑问的,霸王别姬可是流传很广的。虞姬跟随项羽也很早,可以说是起兵的时候就有虞姬了,两人是在项羽和项梁在逃难的时候认识的。也是那个时候虞姬就跟随项羽了,虞姬也是常常跟随项羽征战。

一直到了最后亥下之战中,项羽遭到四面楚歌的困境虞姬都一直陪伴着项羽。项羽最后做的诗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完全可以证明虞姬一直跟随着项羽,到了最后项羽突围的时候,身边剩下的还有十八位骑士和虞姬。

而虞姬也是在这个时候不想自己独活,“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才有了霸王别姬的悲壮。为了不拖累项羽,虞姬选择的了自尽,而项羽最终也在乌江河畔,最终自刎收场。

虞姬和霸王的爱情是千古流传的,虽然没有梁祝那么美好,却是充满着付出和悲壮。这也是一直被流传,被我们记住的原因。

项羽虞姬的故事

项羽与虞姬,一段缠绵悱恻的千年爱情悲剧,一段演绎了千年的婚姻良缘,一段生死茫茫的爱情悲歌,一段绝唱千年的霸王别姬汉曲,一段穿越垓下的乱世情缘,一段向东流的乌江情愁。一个盖世英雄,一个楚汉美女,穿越历史的时空,成为二千年多年里千古绝唱的古典爱情。

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秦始皇灭楚后,迁移到今江苏省宿迁县过隐居生活。项羽和虞姬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两家于是结为秦晋之好。

虞姬嫁给项羽之后不久,项羽和叔叔项梁带着八千子弟兵树起了义旗,项羽从此戎马倥偬,开始了紧张的军旅生活,南征北战,昼夜厮杀。作为妻子的虞姬,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那里。

秦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为王,或为侯,虞姬也被封为美人,自此虞美人的名字传扬开来。

项羽是一个性格暴躁的男子,却也是个用情专一的人。他始终爱着虞美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内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纯粹就是为了讨好虞美人。

在楚汉相争时,刘邦大败项羽于垓下,项羽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计,虽有一支画戟,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但自己的人马,已丢了八成。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韩还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其歌词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残败的楚兵,无不怀念起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

楚霸王面对他宠幸的美人虞姬,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此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虞姬虽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战马,杀出重围。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

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虞姬为什么选择自尽

据史料记载,虞姬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不仅颜好还有才,双剑也是舞得盈如水、快如风。

虞家与项家是世交,两家都是楚国名门,而且相隔不远。项羽打小就常往虞家跑,吃个饭、品个茶、比个武什么的,和虞姬也算是正经的青梅足马。

一眨眼,虞姬到了婚配年纪。一家有女百家求,何况是个大美女?虞家时不时就来些贵族子弟,拖着聘礼和媒婆上门提亲。殊不知他们与这位虞美人之间,还隔着千山万水。

说白了,其实是隔着一个人,他就是项羽。作为项羽的监护人,项梁将军也支持这门亲事。于是佳偶天成,那一年,项羽23岁,虞姬15岁。

成婚后的项羽常年征战,巨鹿一战,项羽的声名远播,很快便进入关中,自立西楚霸王,而在征战之中,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感情十分的融洽。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项羽被刘邦兵困在垓下,兵孤粮尽。楚营里的将士夜晚又听到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纷纷逃跑。项羽看见大势已去,心如刀绞。

面对虞姬,项羽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一旁的虞姬,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

虞姬死后,项羽后又自尽于乌江边上。项羽虞姬双双自尽给后世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凄美爱情故事。

那么为什么虞姬会自刎呢?当项羽被四面楚歌唱的心烦意乱的时候,他已然意识到自己盯不住了。如果项羽死了,虞姬就会落到刘邦这个泼皮的手里。而猥琐男刘邦又有这个嗜好,专门挖别人墙角,所以虞姬不愿意遭刘邦蹂躏;另一方面,虞姬也希望借自己的死,激项羽奋战之斗志,让项羽无后顾之忧,胜利突围。

如果让你演电影,你最喜欢扮演哪个角色为什么

奇妙仙子,她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仙子,擅长制造工具帮助他人,最重要的是她可以飞翔啊?

项羽乌江自刎后,尸首被5人瓜分,这5人最后结局如何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一句诗句。描写了项羽最后一战——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之战的情景。

《项羽剧照》

“垓下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3年,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达成了鸿沟合议。(鸿沟合议:刘邦与项羽双方约定,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刘邦的地盘,鸿沟以东为项羽的地盘)

当项羽率军东撤的时候,刘邦却趁机撕毁盟约开始追击项羽。

刘邦事先约定韩信和彭越共同出击项羽,但是在刘邦追击项羽时,韩信和彭越却没有守约出兵。刘邦因此被项羽打的找不到北。

经过谋士陈平的指点,刘邦以封地为条件,说动韩信和彭越等“地方军阀”出兵。

经过一番神操作,刘邦竟然组织起来了60万的联军,随后形成了从四面八方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率10万楚军向垓(gai)下后撤。

《项羽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是项羽的最后一战,迷信说法是上天不给项羽机会。

韩信抓住项羽的心理,事先用蜂蜜在地上写下了“项羽死于此地”六个大字。当项羽身边战到只剩下十几个士兵时,他突然看到远处蚂蚁密密麻麻形成的六个大字,认为这是天意,于是不肯乘船回江东,决定自杀成仁。

其实蚂蚁是受蜂蜜的吸引才自动形成了六个字,没蜂蜜蚂蚁也不会形成字,当然项羽不知道内情。

汉兵如潮水般的疯狂攻击项羽。原来刘邦战前做了动员:“杀项羽者封官进爵赏万金。”

项羽战到最后只剩他一人时,此时他一眼看到汉军中曾经的故人吕马童也拿着刀要杀他,于是对他喊道:“你提着我的头去刘邦哪里领赏去吧!”

项羽死前都不忘故友,随后自刎而死。

《项羽乌江自刎》

汉兵一拥而上,争抢项羽的尸体,十几个人相互厮杀,最后有5个人抢到了项羽部分尸首,这5个人事后都被刘邦封了侯。

这五人分别是:

1.郎中骑(骑兵侍卫官)王翳砍下了项羽的人头,被封为杜衍侯,食邑1700户,汉初功臣表排行102位。

2.骑都尉杨喜砍掉项羽的左腿,被封为赤泉侯,食邑1900户。

3.郎中骑杨武得到了项羽的右腿,被封为吴防侯,食邑700户。

4.郎中吕胜砍下了项羽的左臂,被封为涅阳侯。(食邑不详)

5.郎中骑吕马童只抢到了项羽一些零碎骨肉,被封为中水侯。(食邑不详)。

这五人最后结局如何呢?

《项羽和吕马童》

1.公元前182年王翳去世,谥号“庄”。其子孙承袭爵位,到了汉武帝时,也就是70多年后,王翳的后人王定国获罪被除爵。

2.公元前167年杨武去世,谥号为“庄”。其长子杨去疾承袭爵位,公元前143年获罪除爵。

3.吕胜死后被追谥为“庄”。(争强斗狠,杀伐屠戮曰“庄”)。

4.公元前170年吕马童去世,谥号为“庄”。其子承袭爵位,至汉武帝时期,其后代吕宜城因获罪被除爵。

5.公元前168年杨喜去世,谥号为严侯。(“严”就是“庄”,后世为避讳汉明帝刘庄的“庄”字,改“庄”为“严”。)其子孙承袭爵位。他的曾孙杨敞官至丞相之位。其七世孙杨震是东汉太尉,三国时期的杨彪,杨修都是杨喜的后世子孙。弘农杨氏在后来成了一大世家。

《三国杨修》

综上所述,得到项羽部分尸首的5个人,都因此获得了封侯,小日子过过得很滋润,这就是命好,也说明项羽很厉害,死后都这么值钱!

但这5人无一例外死后被皇帝追谥为“庄”。这个谥号其实并不好。从侧面说明这几个人的功劳并不光彩,有点儿投机取巧的意思。

文/秉烛读春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