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撄宁【中国近代道教学者,居士,号圆顿子】_道教_科学_空谈

陈撄宁简介

陈撄宁

陈撄宁(汉语拼音:Chen Yingning;英语:Chen Yingning),中国近代道教学者,居士。

原名元善、志祥。

字子修。

后改名撄宁,号圆顿子。

安徽怀宁人。

简介

清末秀才,毕业于安徽高等法政学堂。

少年时体弱多病,不喜仕宦,羡慕仙学。

遂遍历名山道观,寻师访友,钻研道藏,并结合西方医疗科学,亲身体验道教养生法。

1939年,创办《仙学月报》。

其对道藏书目重作分类,将七部十二类的旧名目一概取消,只就道藏原有1500种书的性质分为道家、道通、道功、道术、道济、道余、道史、道集、道教、道经、道诚、道法、道仪、道总等14类。

1956年,其与各地道教界人士发起筹备全国道教组织。

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后,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

1961年,当选为会长,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思想

陈撄宁认为道教的学术研究随着时代的变化,将会逐渐发展、自新,并长远流传。

陈撄宁还提出了仙学的观念,认为仙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有方法可实验,有系统可以研究,有历史可以考证。

《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

「仙学」的现实意义是「益寿延年」,其最高境界是「长生久视」。

认为内丹养生是道教的精华。

陈撄宁提倡科学仙学: 「宗教这个东西,在以後的世界上,若不改头换面,他本身就立不住。

无论道教、佛教、耶教、天主教,以及其他的鬼神教坛教。

一概都要被科学打倒。

岂但宗教如此,连空谈的哲学也无存在之价值。」

「仙道门中只讲功夫不讲福报,讲福报是门外汉。报之一字,尚不欲闻,报尽之说,更无着落矣。」

陈撄宁先生的仙学思想的大纲是:「学理,重研究不重崇拜;功夫,尚实践不尚空谈;思想,要积极不要消极;精神,图自立不图依赖;能力,宜团结不宜分散;事业,贵创造不贵模仿;幸福,讲生前不讲死後;信仰,凭实验不凭经典;住世,是长存不是速朽;出世,在超脱不在皈依。」

著作

其著作颇丰,涉及内容有丹道、史论等,共计有《黄庭经讲义》、《道教起源》、《教理概论》、《静功总说》、《老子第五十章研究》、《静功疗养法》、《仙与三教之异同》等近30余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