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玲【著名电影家】_中国_金花_举办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张金玲 中国 金花 举办

张金玲简介

张金玲

张金玲,女,1951年2月25日出生于河北沧县。著名电影家。现任中国广播电视总局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和旅游部老艺术家书画社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表演学会会员等。曾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渡江侦察记》中饰演刘队长。后来参加拍摄影片《大河奔流》。1979年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电影基金会在朝鲜、日本、伊举办的书画展展,受到专家和艺术界的好评。

张金玲资料

出生日期:1951年2月25日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性别:女

相关视频

独家

1727次播放

01:23

电影家、北影三朵金花之一

简介

259万次播放

05:50

69岁张金玲:巅峰时期息影,却不幸离婚,如今幸福到让人眼红

演艺经历

13万次播放

04:19

张金玲:80年代当红女星,与刘晓庆并称北影金花,如今成绘画大师

更多视频

人物关系

娄师白

老师

个人作品

参演电影

14部

2002

偶然

想入非非

四等小站

1984年

经理室的空座位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黄英姑

人物经历

演艺经历

259万次播放

05:50

69岁张金玲:巅峰时期息影,却不幸离婚,如今幸福到让人眼红

1970年任湖北省话剧团演员。

1974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重拍片《渡江侦察记》中饰演刘队长。后来参加拍摄影片《大河奔流》。

1979年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同年在影片《从奴隶到将军》中饰演女主角,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青年创作奖。还参加拍摄电视连续剧《远洋船长和他的妻子》等。

张金玲

 

2000年参加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书画展2002年出版发行《张金玲影画集》在上海拍摄20集电视剧《偶然》,同年,在济南举行《张金玲影画集》首发式。

2003年在南京举办《张金玲影画集研讨会》,并在威海、烟台、文登、莱阳等地举办书画展,在淄博举办国际儿童电影节书画展,拍摄电视剧《金粉世家》,饰演柳夫人。

2004年出演《难忘1936》中的母亲,《曹定阳同志夕阳红》中的姐姐,《避暑山庄大传奇》中饰演德妃。

2005年与深

举办《庆祝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大型书画展》并出版画册。

2006年8月在河北唐山体育中心举办张金玲个展。

2007年9月在河北承德古玩城举办个展。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电影基金会在朝鲜、日本、伊举办的书画展展,受到专家和艺术界的好评。

2008年3月,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日本东京展览”、“印尼雅加达展览”及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评选中荣获国际友谊金奖,被授予“突出贡献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9年4月,在江苏无锡博物院举办由范曾先生题写的“张金玲书画艺术品展”可谓盛况空前;7月,中国艺术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10月,在加拿大多伦多由加中文化交流协会举办“美丽人生画·华彩枫叶情”个人书画展;11月,在北京参加由“东方元素”举办的书画展。

2012年参加“中韩建交二十周年书画庆祝活动”;9月,在阿联酋迪拜艺术中心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品展”中获奖;10月,参加绍兴“光影粉墨”书画展。

2013年5月,参加“让心去旅游——葡萄牙、西班牙、希腊书画家采风之旅”;6月,“丹青中国梦·翰墨镇江行”中国艺术家书画展;12月8日,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4年3月13日,参加“海峡两岸”女画家展。

2015年3月8日,参加中国女画家协会、博宝艺术网主办的“中国梦·丽人行”当代中国女画家中国画邀请展。

社会任职

现任中国广播电视总局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和旅游部老艺术家书画社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表演学会会员等。

个人生活

早年,张金玲与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李秀明、刘晓庆一起,并称为“北影三朵金花”,红遍全国。她们主演的一系列电影作品,影响了无数中国的电影观众。其中的张金玲,是三朵金花中,成名较早的一朵,早在70年代初期,就陆续在《渡江侦察记》《从奴隶到将军》《大河奔流》等一系列电影作品中扮演主要角色,而被观众熟悉。尤其是在北影厂的著名影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一片中,扮演的三辣子一角,更是深入人心。

在拍完《许茂》之后,一直片约不断的张金玲接到了西安电影制片厂《爱情与遗产》的剧本。一向追求挑战尝试创新的张金玲很喜欢这个角色,希望能够在自己风华正茂的年龄阶段演一部爱情题材的影片。但身不由己的是,张金玲最终接演的却是一部被称为会影响到北影和珠影关系的影片《姐妹俩》。然后,不幸的是,《姐妹俩》却因为种种原因遭到了禁演的厄运。这对于表演道路顺风顺水的张金玲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的沉重打击。即便身边的同事朋友,都轻描地写地劝她看开点,没什么,但对自己过于苛刻的张金玲却久久绕不过这个弯子。用张金玲自己的话说:“索性我就停下来吧!”张金玲

但是,此时停下来的张金玲,不是息影,而是整理自己的表演经历,以备再次厚积薄发。很快,由著名导演李翰祥执导的、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 的第一部合拍影片《火烧圆明园》找到了张金玲,刘晓庆演东宫,张金玲演西宫。带着上部戏被禁演的紧张与忐忑,张金玲满怀欣喜与兴奋的创作热情投入到《火烧圆明园》的准备工作中。就在这时候,命运的拐点毫无准备的降临在欲要重出江湖的张金玲身上:她怀孕了。一边是喜爱至极的电影角色;一边是突然到来的腹中胎儿;如果可以同时选择,张金玲一定会都不放弃。但是,拍摄清朝戏的辛苦与劳累程度,可想而知。导演“拍戏不能要孩子,要孩子不能拍戏”的严格条令,让张金玲左右为难。当时的张金玲,已过而立之年,拥有一个属于自己小生命,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偏偏孩子要和她钟爱的表演事业一起来抢夺分身无术的张金玲。导演要张金玲好好考虑考虑。“从知道孩子闯到我怀里来的那一刹那,我就感觉:我就是母亲了!我要保护他!不用考虑了,我要孩子不拍戏。”张金玲说。

放弃了《火烧圆明园》的张金玲,一心地意地等待孩子的降临,避免减肥而坚持的每天跳绳运动,也

然停止。儿子的顺利降生,使张金玲收获到了比拍摄电影更大的充实和快乐,因为她体会到了什么是母亲和母亲的伟大。在儿子半岁的时候,张金玲也曾尝试过复出影坛,但对孩子的挂念和惦记使他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在角色上,几经思量后,张金玲做出了一个比放弃《火烧圆明园》更残酷的决定:“我该回归家庭了,我不能再恋着我的银幕了,我有孩子了,有家了。”一个听起来肃然悲壮的告别,就这样让昔日的电影金花无声地息地关闭了自己美丽的花瓣,淡然退出,没有任何声响就这样,张金玲完全的告别了电影,甚至连电影杂志、报刊都不再阅读收看,以免让自己难过伤心,但张金玲是一旦看到儿子,所有的烦恼和忧伤都统统不见了,哺育和辅导儿子成长,成了告别影坛的张金玲生活的全部重心。

就在母子朝夕相处了13年之后,大胆的张金玲又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送儿子出国。就是因为儿子,当年的张金玲放弃了电影,而且一放就是13年。如今,这个以妈妈的息影为代价换来的生命却要被妈妈送到万里之遥的加拿大的一所寄宿学校,身为母亲的张金玲,在12年后的今天,只能用“心都碎了”,来形容当年的心情。在远离儿子的日子里,张金玲的精神与生活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和坚持了下来,绘画。

《渡江侦察记》中的刘四姐,《从奴隶到将军》中的索玛、《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三辣子、《大河奔流》中的梁晴……这一个个观众熟悉的既质朴无华又光彩夺目的银幕形象,让人们张金玲不禁想起她们的扮演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的三朵金花之一,张金玲(另外两朵是刘晓庆和李秀明)。当时张金玲在银幕上的倩影到处可见,是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然而八十年代中期,正处在巅峰巅峰的张金玲,却悄然淡出了影坛。如今,当她再次在大家面前的出现时候,不是以演员的身份,却是以书法家、画家的身份。谁能想到,息影之后的这么多年来,张金玲的人生迈入了另一片天地———她师从齐白石的入室弟子娄师白,苦练书画十五年,如今其书画功力已受到各方专家认可,并在各地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在书画世界同样活出了精彩。

人物评价

雅昌艺术家网:

张金玲在《瞧这一家子》中饰演青年工人嘉英,电影《瞧这一家子》在1979年上映时,就引起了国内的轰动。作为禁

十年后的第一部中国喜剧片,直到现在留给当时那个年代的人们仍然是美好的回忆。这部电影在当时那个年代,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喜剧电影,而是在十年禁锢后,中国大众思想上的解放。

艺术成就的原因:“随缘”、“勤奋”、“认真”。

金玲的艺术成就,与她的性格息息相关。她言谈中频率很高的“随缘”、“勤奋”、“认真”等字眼,深刻地写进了我的记忆。

人活着就是不断地克服困难,享受克服困难后的喜悦,然后又去克服新的困难,享受新的喜悦,活着,就得勤奋、认真,就得不断地追求。艺术,也让我得到了学识、思想、哲理、人情的许多感悟和修复。我感觉我当前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如饥似渴地追求艺术的循环之中。

练基本功是枯燥的,我常常十几小时连续画画,一张张废画扔在纸篓里。有时候,我先生见状心疼地说:“金玲,今天咱不画了”,我冲他笑了笑,深邃深邃的眼神,和温暖盖在我肩上的手掌,让我感觉先生对我的厚爱,厚爱于对我追求艺术的诠释和支持,他深知绘画已是我的最爱,就像我当年最爱的表演一样,绘画的根须,已经润物细无声般在我的心灵扎根,并悄然长大。

有时候,我对自己近乎苛刻。我做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追求做得完美。我既然画画了,就要求自己画好,画得好。才能被社会认可,才能对社会有意义,有帮助。

张金玲早年照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